潘涛
- 作品数:1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HL-7702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HL-7702细胞黏附迁移能力的影响,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暴露组,暴露浓度分别为12.5、25.0、50.0和100.0mg·L-1。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进行观察。细胞处理24h后,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划痕修复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EM观察细胞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摄取及颗粒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TEM观察,纳米二氧化硅呈圆形,颗粒大小均匀一致,分散性良好,颗粒平均粒径为(67.42±5.69)nm。DLS法检测,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水合粒径为(134.13±2.78)nm,而在含1%、5%和10%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的水合粒径明显增大。细胞黏附实验及划痕修复实验,与对照组比较,在无毒剂量下,纳米二氧化硅颗粒暴露组细胞的相对黏附率和损伤修复率明显下调(P<0.05),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升高下调作用愈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在无毒剂量作用下,纳米二氧化硅暴露组大量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已被细胞摄取,颗粒主要以成簇的形式分布于内吞小泡中或散在分布于胞质中,可见细胞膜凹陷、包裹吞噬纳米颗粒的过程。结论: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能够抑制HL-7702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
- 潘涛郭彩霞金明华刘晓梅刘颖杜海英孙志伟
- 关键词:细胞黏附细胞迁移细胞摄取
-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肝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对肝细胞HL-7702的毒性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正常HL-7702肝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12.5、25.0、50.0、100.0mg·L-1 SiO2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法对纳米SiO2颗粒进行表征和粒径检测。细胞处理24h后,HE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TEM观察,纳米SiO2呈球形,颗粒大小较均匀一致,分散性较好,颗粒平均粒径为(65.87±9.02)nm;DLS法检测,纳米SiO2颗粒在高纯水和RPMI-1640培养液中的水合粒径明显增大,分别为(124.57±8.02)和(139.32±9.93)nm。HE染色,纳米SiO2颗粒能够导致HL-7702细胞形态改变,25.0和50.0 mg·L-1 SiO2组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100.0mg·L-1 SiO2组细胞质皱缩、细胞排列稀疏,部分细胞呈凋亡的形态学表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纳米SiO2组HL-7702细胞存活率均下降,50.0和100.00mg·L-1 SiO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50.0和100.00mg·L-1 SiO2组培养液中LDH活力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纳米SiO2颗粒能够对HL-770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其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中ROS的产生有关联。
- 潘涛郭彩霞金明华刘晓梅刘颖杜海英孙志伟
- 关键词:纳米SIO2颗粒细胞毒性活性氧
- 纳米SiO_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为纳米SiO2体内外毒性的预测和安全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透射电镜(TEM)观察2种SiO2颗粒的粒径、分散性和形状;动态光散射法(DLS)检测SiO2颗粒在高纯水和培养液中的粒度分布;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实验检测细胞膜完整性;划痕染料示踪技术检测GJIC。结果:透射电镜,2种SiO2颗粒呈圆形,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2种颗粒的粒径分别为(447.60±20.78)和(67.42±5.69)nm,分别为亚微米级和纳米级颗粒。动态光散射法,2种颗粒在高纯水和RPMI-1640培养液中的水合粒径分别为(684.37±18.76)、(697.02±19.57)nm和(128.31±7.64)、(133.74±8.97)nm,颗粒均未发生聚集,分散性良好。MTT法,2种SiO2颗粒作用细胞24h后,同一粒径的颗粒,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同一浓度下,纳米颗粒比亚微米颗粒的毒性大。LDH活力实验,当作用细胞24h后,2种SiO2颗粒均能够损伤细胞膜,同一浓度下,纳米SiO2颗粒比亚微米颗粒对细胞膜的损伤能力大;同一粒径的颗粒,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加重。划痕染料示踪实验,纳米SiO2颗粒可抑制GJIC,并且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而在相同浓度下,纳米SiO2颗粒比亚微米颗粒对GJIC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纳米SiO2颗粒能够对HL-7702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抑制GJIC。
- 潘涛金明华刘晓梅杜忠君周显青黄沛力孙志伟
- 关键词:纳米SIO2颗粒细胞毒性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对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细胞功能的影响
- 作为纳米材料中的重要一员,纳米二氧化硅除具有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特性外,还具有化学纯度高,分散性好等优点,因而被大量生产并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各个领域,由此导致人群暴露于纳米二氧化硅的机会日益增加。因此,有必要对纳米二氧化...
- 潘涛
- 关键词:细胞毒性细胞粘附细胞迁移缝隙连接通讯
- 文献传递
- 水阁废物处理厂污水管道改造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 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世界性的粮食紧张问题,也带来了世界性的垃圾污染问题。我国每年有上亿吨的垃圾需要处理;或者填埋,或者焚烧或者回收利用或者直接堆放。直接堆放的后果是垃圾侵占了良田,污染了地下水,甚至造成了大...
- 潘涛
- 关键词:项目成本管理
- 文献传递
- P53与肿瘤细胞脂代谢
- 2015年
- 肿瘤细胞除线粒体有氧代谢减弱,糖酵解过度活跃外,脂代谢的异常也是其重要的特征。本文通过综述抑癌基因P53对肿瘤细胞脂代谢的调节过程,为探究肿瘤代谢重编程的分子机制以及寻找治疗靶点提供线索。
- 潘涛张芳
- 关键词:P53
- NDRG2与癌基因c-Myc和抑癌基因p53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NDRG2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均低表达或不表达,而过表达NDRG2则能降低肿瘤的恶性程度,这些研究结果表明NDRG2具有肿瘤抑制作用,但是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是十分清晰。本文通过综述NDRG2与c-Myc和p53的关系,为探究NDRG2抑制肿瘤的确切机制提供线索。
- 潘涛张芳
- 关键词:NDRG2C-MYCP53
- 脂肪酸合酶与PTEN/PI3K/AKT信号通路
- 2015年
- 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增加是肿瘤脂代谢改变的一个重要方面,脂肪酸合酶(FASN)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酶,该酶在众多类型肿瘤中均有异常的高表达,但其原因尚不是十分清楚。PTEN/PI3K/AKT信号通路是研究较多的信号通路之一,我们对其有较多认识。本文通过综述PTEN/PI3K/AKT信号通路与脂肪酸合酶的调节关系,为探究肿瘤脂代谢的机制以及寻找抗癌药物提供线索。
- 潘涛张芳
- 关键词:脂肪酸合酶
- 关于纳米二氧化硅毒性研究中实验方法问题的探讨
- 2015年
- 纳米二氧化硅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人们暴露于纳米二氧化硅的机会越来越多,其毒性作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大量关于纳米二氧化硅毒性作用的研究已经开展,但目前依然没有国际公认的关于纳米材料毒性的评价标准,各个研究组因所用实验方法的不同导致研究结果相互不能比较、借鉴,甚至出现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本文就纳米二氧化硅毒性研究中实验方法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更科学、准确地评价纳米二氧化硅的毒性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潘涛张芳高兴春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