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霞 作品数:29 被引量:49 H指数:4 供职机构: 邯郸市传染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CD40表达水平与生化指标相关性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sCD40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本院肝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150例为肝病组,并选取9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对患者血清中sCD40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肝病组患者和对照组血清sCD40浓度及25%~75%百分位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中血清sCD40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7、0.36,P<0.05);肝硬化患者组的血清sCD40的水平与碱性磷酸酶(ALP)呈正相关关系(r=0.78,P<0.05);重型肝炎患者死亡患者血清中sCD40水平(231.52±101.98)pg/m L远高于存活患者(t=2.14,P=0.02);入院之初并发性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sCD40水平(236.56±117.45)pg/m L与未有并发性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sCD40水平(120.35±82.41)pg/m 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CD40呈现出异常高表达状态,sCD40可作为评价肝脏细胞损伤程度的免疫学指标对肝衰竭预后状况进行评估。 周红霞 邵丽华 姜树勤 吴彩花 申雪粉 赵斗贵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危险因素及预防 2015年 随着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日渐增多,目前对血制品检测的加强及检测技术的提高,HCV经输血传播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但儿童非输血、血液制品的HVC感染逐渐增多,HCV感染母婴传播发生率大约为2%~8%,母婴传播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引起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及如何预防成为主要研究课题,对降低HCV垂直传播有重大意义。 姜树勤 王秀芹 周红霞 吴彩花 邵丽华 唐巧荣 刘丽红关键词:丙型肝炎 母婴传播 婴儿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诱发糖尿病及真菌性食管炎1例 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男,47岁,2009年12月12日因明显消瘦、乏力,同时进食后胸骨后疼痛,恶心、畏食,尿量增多而就诊,无心悸、多汗等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1998年因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时输同型血,1999年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110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0U/L,给予保肝治疗; 周红霞 姜树勤 吴宝英 甄真关键词:糖尿病 食管炎 重症肝炎患者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表达水平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可溶性CD40在重症肝炎患者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于邯郸市传染病医院进行治疗的44例重症肝炎治疗患者和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同时选取本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CD40浓度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1患者血清CD40为(135.85±115.5)pg/ml,观察组2患者血清CD40为(150.95±75.5)pg/ml,对照组血清CD40为(45.58±28.9)pg/ml,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CD4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4,P=0.0017),观察组1与观察组2患者血清CD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8,P=0.476)。重症肝炎患者中病死患者的CD40水平为(200.2±135.6)pg/ml,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的(85.93±75.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25,P=0.0017)。重症肝炎患者中肝性脑病患者治疗后血清CD40水平为(235.9±120.5)pg/ml,高于无肝性脑病患者(108.5±100.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2,P=0.0014)。观察组1和观察组2患者可溶性CD40浓度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48、0.36,P=0.01、0.02;r=0.43、0.40,P=0.00、0.02)。重症肝炎患者中男性患者可溶性CD40平均浓度为(225.48±95.52)pg/ml,高于女性患者的(164.25±89.6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P=0.01)。结论重症肝炎患者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是评价肝细胞急性损伤和评估重型肝炎预后的免疫学指标。 周红霞关键词:可溶性CD40 重症肝炎 原发性肝癌 临床疗效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2021年 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择从2018年4月到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毒性的肝炎检查,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检查之后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的占有率明显高于其他肝炎病毒,p<0.05.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之中有多种感染模式,其中HBSAG(+)抗-HBE(+)抗-HBC(+)所占的比重最大,为50%,明显高于其他感染模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中大多为C型病毒基因,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于乙型肝炎病毒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乙型肝炎病毒是造成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并且C型病毒的基因明显多于其他病毒基因。 张沙沙 刘改玲 李翠茹 平采艳 周红霞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原发性肝癌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λ3与HCV RNA水平之间的关系 2019年 目的:探究急性丙型肝炎(AHC)患者血清干扰素(IFN)-λ3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59例AHC患者(急性感染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FN-λ3水平,采用焦磷酸测序仪检测IFNL3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8099917,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HCV病毒定量检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估血清IFN-γ水平与HCV RNA载量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V RNA含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检测后,急性感染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清IFN-λ3水平分别为(13.74±2.97)和(2.63±0.18)pg/ml,急性感染组患者HCV RNA载量为(5226.57±466.08)K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HC患者基线血清IFN-λ3水平与基线HCV RNA载量呈明显正相关(r=0.594,P=0.000)。携带rs8099917 TT基因型患者和TG/GG基因型患者基线血清IFN-λ3水平分别为(13.98±3.01)和(12.34±2.94)pg/ml,HCV RNA载量分别为(5197.83±464.26)和(5495.06±453.62)K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IFN-λ3是HCV RNA含量的危险因素。结论:AHC患者基线血清IFN-λ3水平的升高与血清HCV RNA载量呈正相关,IFNL3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IFN-λ3水平、促进HCV RNA载量升高进而参与AHC疾病发生、进展。 张丽 姜树勤 吴彩花 周红霞 王建华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HCV 瘤体缩减率在肝细胞癌微波消融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2年 目的 探讨瘤体缩减率(tumor volume reduction rate, TVRR)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 MWA)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5日至2019年9月20日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接受MWA治疗的89例HCC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根据MWA治疗前后瘤体体积计算TVRR,随访MWA治疗后的疾病进展及死亡情况,并计算2年累计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的影响因素,ROC曲线预测TVRR对HCC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接受MWA治疗的89例HCC患者中,15例出现疾病进展,其中2例死亡。2年累计生存率为97.8%,累计无进展生存率为83.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是影响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61,95%CI:2.84~97.16,P=0.002),而TVRR(≥30%)为独立保护因素(HR=0.01,95%CI:0.00~0.05,P<0.001)。TVRR预测HCC患者术后2年无进展生存状态的ROC曲线的AUC为0.91(95%CI:0.79~1.00,P<0.001),截断值为50.7%,灵敏度为94.6%,特异性为86.7%。结论 TVRR≥30%可预测HCC患者MWA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状态,有望应用于临床预后评估。 刘改玲 张沙沙 周红霞关键词:肝细胞癌 微波消融 重组人干扰素联合薄芝糖肽抗乙肝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俊霞 张丹 李丽芳 赵斗贵 孔洪彬 周红霞 张勤俭 研究如何提高重组人干扰素有效率、减轻其副作用。性能指标:两组患者治疗2月后的HA、LN、C-IV和PC-III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治疗2月后HA、LN、C-IV和PC-II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重组人干扰素...关键词: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 薄芝糖肽 药物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 2021年 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癌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分析,为医学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在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癌并发症合并患者中选择64例,以此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肝癌疾病但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指标检测和因素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在基因型、显隐性模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等指标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并无差异(P>0.05);在抗-Hbe 、抗-HBc、HBsAg+ 病例人数以及TNF‐α 水平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nt1896位点检测为CC+GC隐性模型和TNF‐α 水平升高。结论:肝癌发生与nt1896位点检测为CC+GC隐性模型以及TNF‐α 水平升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临床中对此进行检测有助于疾病的发现或预防。 张沙沙 刘改玲 李翠茹 周红霞 李友生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重组人干扰素联合薄芝糖肽抗乙肝病毒的临床观察72例 被引量:1 2014年 干扰素α-1b(IFN—alb)能较有效治疗乙型肝炎(乙肝,HB),但疗效在个体问有明显差异,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为30%-50%。薄芝糖肽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副作用较小。我们比较了薄芝糖肽和薄芝糖肽+IFN-alb治疗72例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 张俊霞 张丹 李丽芳 赵斗贵 孔洪彬 张勤俭 周红霞关键词:乙型肝炎 薄芝糖肽 干扰素Α-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