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俊丽

作品数:29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卒中
  • 7篇脑卒中
  • 5篇康复
  • 5篇出血
  • 4篇血性
  • 4篇脑出血
  • 4篇梗死
  • 3篇缺血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高血压
  • 2篇动功
  • 2篇血肿
  • 2篇训练仪
  • 2篇依达拉奉
  • 2篇照顾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缺损
  • 2篇偏瘫

机构

  • 28篇汉中市中心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第二人...
  • 1篇汉中职业技术...
  • 1篇汉中市中医院

作者

  • 28篇高俊丽
  • 5篇李定安
  • 4篇任毅
  • 4篇郭学斌
  • 3篇姜进
  • 2篇张玲
  • 2篇龙芳
  • 2篇王康军
  • 1篇晏继红
  • 1篇俱西驰
  • 1篇张永巍
  • 1篇张愉
  • 1篇庞乐
  • 1篇马慧玲
  • 1篇薛延华
  • 1篇贺锋
  • 1篇王敏
  • 1篇张芳钧
  • 1篇陈峥
  • 1篇张琴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现代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3篇2025
  • 6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肿内低温灌洗对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血肿内低温灌洗对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的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15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肿内低温灌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肿残余量和水肿体积、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相关血清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和S100β蛋白]的水平。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血肿周围水肿体积、NIHSS评分、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时,给予血肿内低温灌洗,具有显著的脑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有关。
高俊丽李定安俱西驰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血肿清除术低温灌洗
无典型症状脑干梗死22例误诊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李定安姜进高俊丽
关键词:脑干梗塞误诊无典型症状误诊分析脑干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介入治疗对血浆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收集汉中市中心医院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ICVD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分析两组间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术间内皮活性物质差异及相关关系。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结果治疗前,病例组ET-1和v 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S介入治疗后1、12、24 h ET-1和v WF水平均明显高于DSA介入方法同治疗时期水平,NO水平明显低于DSA治疗同时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和PTAS介入治疗后1、12、24 h ET-1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24 h明显低于治疗后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治疗后1、12 h N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12 h明显高于治疗后1 h,治疗24 h明显高于治疗12 h,PTAS治疗后1、12、24 h NO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 h明显高于治疗后1 h,治疗后24 h明显高于1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S治疗后1、12、24 h v W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 h明显低于治疗后1 h,治疗后24 h明显低于治疗后1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与ET-1、v WF呈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1.231、-0.786,P<0.05),ET-1与v WF呈明显的正相关(r=0.897,P<0.05)。结论 ET-1、v WF在ICVD中高表达,NO低表达,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定损伤,并且支架介入损害程度较大,临床值得关注。
高俊丽李定安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一氧化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低分子肝素与降纤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降纤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进展型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降纤酶组、低分子肝素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降纤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低分子肝素组治疗,连续用药7d。治疗前、治疗后7d、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治疗后7d、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纤酶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优于降纤酶组(均P〈0.05)。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2.5%、降纤酶组为82.5%、低分子肝素组为90.0%。治疗14d后,与对照组和降纤酶组比较,低分子肝素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效果优于降纤酶,能更有效中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有效率。
高俊丽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降纤酶脑梗死
针灸改善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针灸对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间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同步放化疗的9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放化疗期间采用的缓解恶心呕吐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组,不采用恶心呕吐相关干预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空白组,采用托烷司琼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治疗组。比较三组患者恶心呕吐治疗效果、营养状态、体力状态、心理状态及安全性。结果化疗5d后,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恶心呕吐治疗总有效率为50.0%、75.0%和87.5%,治疗组总有效率最高,对照组与治疗组均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空白组患者白蛋白较化疗前降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淋巴细胞计数均较化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白蛋白及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空白组,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期间,三组患者体力状态评分呈先降后升趋势,焦虑评分呈先升后降趋势,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化疗6d、14d和21d的体力状态评分均高于空白组,焦虑评分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化疗14d的体力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化疗前后均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正常。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未进行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空白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灸能有效改善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使患者在治疗期间�
张愉任毅李沛容尹自一岳成山高俊丽郭学斌薛利军
关键词:针灸中晚期宫颈肿瘤同步放化疗恶心呕吐
六味地黄汤合八珍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合八珍汤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0例在常规抗血小板凝聚、营养神经、稳定斑块等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六味地黄汤合八珍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偏瘫、偏身异常、言语謇涩、腰膝酸软、口舌歪斜)、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各项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0%(44/50)和72.0%(3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尿便常规、肾肝功能、心电图均未出现异常,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汤合八珍汤治疗能明显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高。
刘泉宏高俊丽郭学斌刘兴全谢宏斌任毅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八珍汤康复功能训练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
一种基于VR的眼动治疗仪
本发明涉及康复医疗器械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VR的眼动治疗仪,包括VR眼镜本体以及卡设连接于VR眼镜本体一侧的第一智能疗养仪,VR眼镜本体一侧还卡设连接有第二智能疗养仪,第二智能疗养仪用于第一智能疗养仪的替换使用,第...
王阳高俊丽 黄钰铭 苏颖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男,57岁,因行走困难10年,加重2个月入院。1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行走困难,渐进性加重,下肢无力、走路不稳,走路时躯干呈伸直状,发生多次跌倒,伴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四肢震颤,无大小便障碍。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均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语速慢,反应迟钝,定向力、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力均正常,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22分。
于奇晋高俊丽
关键词:核上性麻痹进行性帕金森病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之间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5例和健康者156例,进行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检测。在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分别评价脑卒中组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给予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健康组比较,MPV、PDW、FIB明显升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神经功能损伤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761,P<0.05)。结论观察PLT、MPV、PDW及FIB水平变化对病情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俊丽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缺血性卒中血小板神经功能缺损
出血性脑梗死45例临床分析
2005年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脑缺血性卒死后因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出血.随着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及溶栓和抗凝药的普遍使用,对其认识日益深刻.我院2002~2004年共收治脑梗死423例,其中HI45例,现分析如下.
李定安高俊丽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