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锦华

作品数:7 被引量:122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环境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特征
  • 2篇热带山地
  • 2篇种群
  • 1篇雨林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濒危
  • 1篇珍稀濒危植物
  • 1篇森林公园
  • 1篇山地雨林
  • 1篇生理生态
  • 1篇生理生态响应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旅游
  • 1篇生态响应
  • 1篇生态种组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变化

机构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海南尖峰岭国...

作者

  • 7篇莫锦华
  • 6篇许涵
  • 6篇李意德
  • 5篇陈德祥
  • 4篇骆土寿
  • 4篇罗文
  • 3篇林明献
  • 2篇陈焕强
  • 2篇蒋忠亮
  • 1篇周光益
  • 1篇邱坚锐
  • 1篇班小泉
  • 1篇周铁峰
  • 1篇陈步峰
  • 1篇郭宁
  • 1篇余传文
  • 1篇黄豪
  • 1篇王朝勇

传媒

  • 3篇热带林业
  • 2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达维台风对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0
2008年
海南岛地处我国台风的频发地带,台风是影响海南岛热带雨林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干扰因子。该文对2005年达维台风前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次生林2600m2固定样地的物种组成、胸高断面积、植株数目、风倒木的影响因子、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变化及碳储量归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台风后森林内产生大量的风倒木、断枝和落叶,导致群落郁闭度减少、透光性增强,并产生大量的林窗。台风后群落的组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受损株数达514株(占总株数26.1%);其中风倒木比例较大,达206株(占总株数1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受台风影响产生的风倒木与未明显受损树木的胸径面积、树高和木材密度均无显著差异;但与树种组成有较紧密的关联,对乔木层、幼树层和下木层造成的损害存在种类上的明显差异。台风产生的损害可以分为直接性损害和间接性损害两种:1)直接性损害主要作用于乔木层,造成大径级植株严重受损;部分树种重要值降低,变成伴生种,或者次优势种和原有优势种成为共同优势种;2)间接性损害主要通过风倒木作用于幼树层和下木层,产生的倒木、断枝和落叶压倒其它植株,表现为小面积范围内的个体死亡,甚至有种类消失;部分优势种的个体数减少较多,但占该种群所有个体数目的比例较小。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略有下降,而幼树层和下木层均略有上升,但3个林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种类消失和一些种类的个体数目减少。此次台风还造成该样地至少占台风前总生物量10.42%的生物量归还给林地,并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大影响。
许涵李意德骆土寿林明献陈德祥莫锦华罗文黄豪
关键词:生物量变化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更新林的群落特征被引量:22
2009年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皆伐后恢复41a的天然更新林和皆伐后恢复25a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调查数据,对其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植株密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优势种群龄级结构分析预测群落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以原始林最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幼树层和下木层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2)天然更新林与原始林的物种相似性比其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高,说明天然更新林恢复程度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好;3)植株密度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原始林,与干扰程度正相关,与皆伐后恢复时间负相关;4)乔木层和下木层的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原始林>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5)优势种群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原始林群落主要优势种群大部分表现为增长或稳定趋势,天然更新林群落上层阳性树种表现为衰退或稳定趋势,下木层的优势种则表现为增长趋势,人工促进更新林的栽培种和一些偏阳性树种表现出衰退或稳定趋势,林下一些优势度稍低的种群表现出逐渐增长趋势。因此,虽然天然更新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所在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其种类组成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仍处在由前期阳性树种向后期耐荫树种转变的演替进程中。
许涵李意德骆土寿林明献陈德祥莫锦华罗文洪小江蒋忠亮
关键词:热带山地雨林生物多样性稳定性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条件下热带森林生理生态响应的研究
李意德骆土寿陈德祥林明献陈步峰周光益许涵周铁峰班小泉邱坚锐莫锦华罗文郭宁
本成果具有整体与个体、大背景与小生境、系统性等特点。国外对热带林树种光合作用及CO2气体交换的研究起步早,研究设施和手段先进,研究得较为深入,但基本都是对离体枝或叶进行的研究,自然生境条件下的研究极少。国内同类研究大多是...
从植物种群间联结性探讨生态种组与功能群划分——以尖峰岭热带低地雨林乔木层数据为例被引量:53
2007年
以海南岛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低地雨林(青皮林)不同海拔的23个样方调查数据为例,研究32个主要乔木层物种的种间联结性,探讨物种的生态种组和功能群的划分。结果表明:主要种群间具有总体上的正联结性,但在496个种对中,具有较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约占总种对数的10%,绝大多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说明所调查的热带森林主要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通过物种间联结系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将32个主要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和10个功能群,并提出各功能群物种的辨识特征。
李意德许涵陈德祥骆土寿莫锦华罗文陈焕强蒋忠亮
关键词:生态种组功能群
稀有植物喜荫草种群结构及所在群落结构特征
2010年
文章对我国热带地区出现的稀有植物喜荫草S.tenella Bl.的种群结构及其所在群落结构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喜荫草在野外出现的频度较小,不易于被发现;但其种群结构较为稳定,更新良好。而且,喜荫草种群所在群落存在一定数量的本土特有种和保护植物,喜荫草能与它们良好的共生,它主要生长区域集中在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内,得到良好的保护。
陈焕强余传文王朝勇郑景苏莫锦华许涵李意德
关键词:种群结构群落特征
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生态与保护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以海南尖峰岭林区的坡垒等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青皮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和海南粗榧等2种珍稀濒危植物为对象,通过GPS定位调查、样地和样线调查等方法,研究了14个物种在尖峰岭保护区的分布、种群数量及其群落组成特征,并通过对各类干扰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珍稀濒危植物的相应保护对策。
莫锦华李意德许涵陈德祥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种群分布种群数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建设生态省为契机 促进海南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被引量:4
2005年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当前,作为旅游业一重要分支的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事业发展的新时尚,西部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海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发展海南生态旅游业,不但是海南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海南生态省战略目标和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全国人民的度假村的战略需要。为此,有必要分析海南西部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莫锦华
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公园跨越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