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剑伟

作品数:21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关节
  • 7篇腰椎
  • 5篇腰椎间盘
  • 5篇椎间盘
  • 4篇韧带
  • 4篇退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郑氏
  • 3篇手法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踝关节
  • 3篇肌腱
  • 2篇单节段
  • 2篇腰椎关节
  • 2篇腰椎关节突
  • 2篇腰椎间盘退变
  • 2篇腰椎退变
  • 2篇腰椎退变性
  • 2篇腰椎退变性疾...
  • 2篇腰椎退行性

机构

  • 21篇四川省骨科医...

作者

  • 21篇刘剑伟
  • 8篇戴国钢
  • 7篇黄雷
  • 7篇王丰
  • 6篇周睿
  • 3篇楚福明
  • 3篇张中
  • 3篇王一
  • 2篇陈经勇
  • 2篇李胜吾
  • 2篇胡勇
  • 1篇唐浩琛
  • 1篇刘灿坤
  • 1篇秦雪飞
  • 1篇王泉巅
  • 1篇戴国刚
  • 1篇周英
  • 1篇王英
  • 1篇周文琪
  • 1篇史梦龙

传媒

  • 4篇中医正骨
  • 3篇四川医学
  • 2篇陕西中医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员反复踝关节扭伤后继发足弓塌陷的原因探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运动员反复踝关节扭伤后继发足弓塌陷的原因。方法:选取15名有反复踝关节扭伤史的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年龄18~36岁,中位数25岁;训练年限6~20年,中位数10年。对15名运动员的双侧踝关节和小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抽屉试验、牵拉试验,胫前肌群、外侧肌群、后侧肌群及其肌腱,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足弓高低,足舟骨位置,弹簧韧带复合体。在运动员备战比赛期间反复检查这些项目。结果:15名运动员踝关节内翻角度均增大,可达60°~80°,但双侧几乎完全一致;3例6踝抽屉试验阳性;15例29踝牵拉试验阳性。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胫骨后肌在大强度训练后易发生僵硬,对应肌腱发生腱鞘炎的几率较高,其中胫骨后肌肌腱和腓骨长短肌肌腱腱鞘炎发生率最高,1例出现双侧腓骨长短肌腱慢性滑脱。15例踝关节前下方均能扪及骨性隆突,与 X 线片上距骨颈处圆锥状骨性隆突相一致,多无明显压痛;1名曾行双侧副舟骨切除术的运动员,呈完全扁平足,12例24个足弓变浅;12例24个足舟骨内突,舟骨至载距突跖侧压痛明显,训练强度越大,压痛越明显;跗骨间及跗跖关节易发生小关节紊乱,其中以第一跗跖关节和跗横关节紊乱最为常见,表现为第一跗跖关节和跗横关节跖侧压痛敏锐,跖屈时疼痛加重、背伸时疼痛减轻,被动活动该关节时有弹响及摩擦感,训练强度增大后,紊乱发生率增高;15例跗骨窦区域均有压痛,训练强度越大,压痛越明显;4例双侧外翻,训练强度增大时,会出现囊炎症状。结论:踝关节反复扭伤后,运动员大量的跑动训练造成胫骨后肌、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过度疲劳,跗骨间关节及跗跖关节发生小关节紊乱,步态失常,弹簧韧带复合体过载以致劳损,是引�
戴国钢刘剑伟黄雷蔚浩王丰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不稳定性运动员
旋转手法与常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观察、比较旋转手法与常规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旋转手法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不同手法随机分为两组,旋转手法组和常规手法组,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后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法治疗疗效及后期复发率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旋转手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与常规手法比较无明显疗效优势,其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楚福明张中刘剑伟袁荣霞
关键词:旋转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旋转手法
腰椎退行性疾病矢状面失衡及结构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腰椎矢状面失衡和结构因素与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2012年7月—2015年5月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单纯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滑脱和非特异性下腰痛分组,每组按就诊时间顺序纳入40例,所有患者行腰椎X线片、CT、MRI检查,测定矢状参数和评价结构等级,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 4组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突角(lumbar lordosis,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退变滑脱组、退变型突出组、非特异性下腰痛组、破裂型突出组;LL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退变滑脱组、非特异性下腰痛组、退变型突出组、破裂型突出组。4组间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特异性下腰痛组退变程度最轻,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3组间退变程度和退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特异性下腰痛组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3组间关节突关节退变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破裂型突出组与退行性滑脱组关节突退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0.001)。结论腰段脊柱形态越是垂直,越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破裂型突出,同时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越轻;腰段脊柱形态越是弯曲越容易发生退变性滑脱,同时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也越严重。非特异性下腰痛者腰椎间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均最轻。
王一戴国钢黄雷刘剑伟周睿蔚浩王丰廖仕川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间盘退变
第一跗跖关节滑膜嵌顿10例报告
2015年
第一跗跖关节滑膜嵌顿在普通人群中很少发生,属于少见病,是踝关节扭伤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并发症。笔者自2001年起长期作为国家女子曲棍球队和四川女子曲棍球队的队医,期间10名有反复踝关节扭伤史的运动员在疲劳训练后发生第一跗跖关节滑膜嵌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戴国钢刘剑伟黄雷蔚浩王丰
关键词:踝关节
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对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对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CE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的头痛程度、头痛频率、颈部的活动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为82.22%(37/4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头痛持续时间、每周头痛发作频率、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NDI)、颈部功能活动度评分(ROM)、HCT和FIB水平均大幅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项四穴联合郑氏手法治疗CEH,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部功能,调节颈部血流,且安全性良好。
张琳刘剑伟王佳彭倩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温针灸疼痛程度
针刺联合郑氏手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扭伤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郑氏手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踝关节陈旧性扭伤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郑氏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踝压痛评分、肿胀程度、综合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踝压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且治疗组治疗1周、2周、1个月后压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踝肿胀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踝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及Kofoed总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39%(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针刺联合郑氏手法治疗踝关节陈旧性扭伤,可明显改善患者踝关节疼痛和肿胀程度,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较安全。
刘剑伟周文琪唐四
关键词:针刺关节功能
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选自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2~49岁,突出部位为L4~511例,L5~S114例,所有病例均先行非手术治疗,若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则行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结果非手术治疗无效12例,术中证实后纵韧带破裂,与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吻合。非手术治疗成功13例,影像学资料判断除1人后纵韧带破裂外,其余后纵韧带均完整。随访6~26个月,手术组及后纵韧带破裂患者残留有少许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非手术治疗组中1例腰腿痛复发,影像学显示突出物显著缩小后再次大块脱出,后纵韧带破裂。其余患者症状体征恢复良好,无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影像学随访示突出物完全吸收或显著缩小。结论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要后纵韧带完整,即使突出物巨大,症状重,只要没有马尾综合征或进行性单根神经根麻痹,都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且预后良好;而如果后纵韧带破裂,神经根损害体征明确,都应及时手术治疗。
戴国钢刘剑伟楚福明张中
关键词:后纵韧带自然吸收
小儿“扳机指”中医治疗体会
2014年
目的探讨小儿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中医手法治疗方法及意义。方法我科门诊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通过手法按摩及拇指外展支具固定治疗40例,均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取得了较好疗效,治愈35例,好转5例。结论中医非手术治疗小儿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肯定,创伤小,易于推广。
周英刘剑伟彭玉兰乐劲涛王英
关键词:屈指肌腱腱鞘炎儿童中医
整体模式在郑氏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月该院筋伤科门诊收治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病人按照纳入顺序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类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例病人予郑氏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病人予局部封闭治疗,两组疗程均是2周。疗程结束后评估两组总体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治疗前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肘关节局部压痛阈值。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24/2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48%(22/27)(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yo肘关节评分和HSS肘关节评分均增高,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封闭组(P<0.05);两组治疗后Mayo肘关节评分和HSS肘关节评分均增高,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封闭组(P<0.05);两组治疗后肘关节局部压痛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提升,治疗组肘关节局部压痛阈值明显高于封闭组(P<0.05)。结论郑氏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局部封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胜吾刘剑伟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
腰骶部移行椎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发病学地位探讨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腰骶部移行椎的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病学特点,为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自2010.1.至2014.04,对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Castellvi分类...
戴国钢周睿黄雷蔚浩王丰廖仕川刘剑伟
关键词:腰骶部移行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