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帆

作品数:23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南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降水
  • 4篇强降水
  • 4篇环流
  • 3篇中尺度
  • 3篇切变
  • 3篇环流形势
  • 3篇回波
  • 3篇降雪
  • 3篇风切变
  • 3篇暴雪
  • 3篇暴雪过程
  • 3篇垂直风切变
  • 3篇大风
  • 2篇短时强降水
  • 2篇雪水
  • 2篇气象
  • 2篇强对流
  • 2篇物理量
  • 2篇雷达
  • 2篇降雪过程

机构

  • 23篇济南市气象局
  • 3篇山东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省人民政...

作者

  • 23篇高帆
  • 11篇尹承美
  • 8篇于丽娟
  • 6篇胡鹏
  • 6篇李瑞
  • 5篇张永婧
  • 3篇蔡哲
  • 3篇焦洋
  • 2篇俞小鼎
  • 2篇侯淑梅
  • 2篇孙长征
  • 1篇王俊
  • 1篇杨成芳
  • 1篇王秀明
  • 1篇刁秀广
  • 1篇史茜
  • 1篇刘爱梅
  • 1篇苏轶
  • 1篇黎明
  • 1篇孙骞

传媒

  • 9篇海洋气象学报
  • 3篇山东气象
  • 2篇气象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干旱气象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涡影响下两次不同类型强对流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为深入认识冷涡影响下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的差异,利用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2016年6月13日和2018年6月13日山东两次同受冷涡影响但分别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和风雹天气为主的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分别简称“过程I”、“过程II”)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过程I,降水效率高,在其发展阶段回波质心高度低,成熟阶段形成强降水超级单体,最强降水出现在中气旋附近;以风雹天气为主的过程II,雷暴大风强度具有极端性,对流风暴发展深厚,60 dBZ以上强回波发展至-20℃层高度之上并持续,是产生大冰雹的重要原因。两次过程的强风均出现在弓形回波反射率因子核心前部和超级单体后侧下沉气流区。(2)过程I不稳定条件中等,西南气流配合湿区使低层增湿,950~850 hPa形成近饱和层并增厚,干层位于500 hPa以上,构成上干下湿层结,对流在地面辐合线和地面湿舌顶端叠加处触发;过程II热力和动力不稳定强,中空急流与800~600 hPa的显著干层为雷暴大风和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触发抬升系统是暖锋,比过程I更深厚。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两次过程天气类型的差异。
褚颖佳郭飞燕高帆高帆郑丽娜胡鹏鲁亓
关键词:冷涡强对流垂直风切变
济南市雾霾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利用1961-2013年济南市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济南市雾霾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市大雾日数随年代变化总体上都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全市霾日数随年代变化呈"升-降-升"的趋势;全市各站大雾日数最多出现在冬季,其次是秋季,最少出现在春季;全市各站霾日数最多出现在冬季,其次是秋季,最少出现在夏季;大雾最多出现在黄河以北的济阳,最少出现在东部章丘;霾最多出现在市区,最少出现在黄河以北的济阳。
尹承美于丽娟张永婧蔡哲高帆
一次弓形回波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济南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1年4月29日夜间发生在山东北部的一次弓形回波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这是一次快速移动的右移型风暴,0~6km和0~2km高度存在强垂直风切变,对弓形回波的形成与演变非常有利。垂直剖面揭示了弓形回波发展强盛时期中层强回波悬垂在低层弱回波区之上、低层前侧暖湿气流倾斜上升、中层后侧入流下沉的垂直结构。C-VIL和单体强中心高度同步增长、快速减小的C-VIL对预报冰雹、大风有一定的提前量。
高帆胡鹏李瑞孙长征
关键词:弓形回波冰雹大风垂直剖面
2014年济南初雪过程对流层低层特征分析
利用Micaps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温度廓线仪资料以及L波段雷达资料,对2014年济南首场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对流层低层风场和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本次初雪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降雪期间...
尹承美于丽娟高帆
关键词:初雪风场温度层结
文献传递
2015年8月3日山东西北部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2015年8月3日山东西北部出现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明显。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对该过程的中尺度环境场、对流系统的触发演变及大暴雨的落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低槽冷锋暴雨过程。在高层辐散、中层北涡南槽、低层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天气背景下,较大的大气可降水量、大的低层比湿、中低层深厚的湿层和暖云层及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暴雨由暖区对流和冷锋对流共同造成,暖区对流在地面露点温度大值区内和低层湿舌的南边缘由地面辐合线触发生成,其在聊城形成列车效应,产生大暴雨。地面冷锋侵入低压后暖区对流带与冷锋对流带合并为一条强对流带,且逐渐转向偏东方向移动,列车效应减弱。强对流带后部形成弓形回波,产生地面大风。本次强降水符合热带强降水型特点。强对流带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一个扁平状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小时雨强50 mm以上的区域对应卫星云图上TBB小于-70℃的区域。
高帆张永婧李瑞褚颖佳
关键词:暴雨列车效应
微波辐射计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象数据采集装置领域,提供一种微波辐射计,包括:固定件、微波辐射计本体和防雨雪干燥装置,固定件适于固定支撑;微波辐射计本体固定设置在固定件上;防雨雪干燥装置包括线性驱动机构、支撑件、刮板和风机,线性驱动机构...
褚颖佳郭飞燕马蕾高帆何鹏程苏轶周乐晨
一次由线状风暴和阵风锋引发的致灾大风成因被引量:1
2023年
2018年6月13日,多条线状风暴和阵风锋造成山东多地出现致灾大风,基于常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大风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冷涡后部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脊之上,850 hPa与500 hPa温差高达34.7℃,同时925~600 hPa的干层与地面至925 hPa的近饱和层相叠置,上下层大气之间温、湿差异显著,形成强热力不稳定,持续并增强的低层逆温层使不稳定能量得到积累,显著干层和低层强温度垂直递减率为夹卷和蒸发冷却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2)线状风暴各生命期强阵风是由内嵌其中的普通单体或超级单体下击暴流所引发。单体间下沉气流合并使地面大风的影响范围和强度有所增大。强阵风均伴随较强降雨和降雹,雨滴和冰雹的拖曳是产生下击暴流的重要原因,极大风速与5 min降水量具有正向相关性,青岛34.8 m·s^(-1)的极端大风出现时5 min降水量达19 mm。(3)山东东南部的初生对流在地面辐合线、海风锋、对流云街上被接连触发,遇阵风锋后生命史延长,得以并入到主风暴,使风暴发展壮大,而风暴中的下沉气流又驱动多股阵风锋加速向南推进,增强地面风速,阵风锋与风暴主体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机制。在对流潜势较高的条件下,需关注边界层辐合线对对流的触发作用。
褚颖佳高帆高帆郑丽娜张永婧
关键词:阵风锋下击暴流
鲁中地区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雷达观测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济南、滨州和潍坊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6月14日下午到晚间发生在鲁中地区的超级单体回波演变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超级单体风暴产生在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和有利的风垂直切变条件下。其演变分为经典超级单体和强降水超级单体两个阶段。经典超级单体由普通单体迅速演变而来,其特征十分明显。强降水超级单体由经典超级单体风暴与其后侧下沉气流触发的普通单体风暴合并形成。合并过程造成风暴旋转强度增强,并产生类似龙卷的小尺度涡旋,导致了地面大风和大冰雹的出现。
胡鹏焦洋高帆
关键词:强降水超级单体中气旋
济南春季一次罕见降雪过程成因分析
利用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温度廓线仪资料、L波段雷达资料对济南春季一次罕见的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雪过程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于中层,由700hPa西南急流提供;低层冷空气垫的维持,有利于中高层西南气流的爬升;强...
尹承美于丽娟高帆
关键词:降雪环流形势物理量边界层
文献传递
2020年5月山东强对流天气特点及成因被引量:3
2023年
2020年5月山东共出现1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8次出现冰雹,共15市(93.8%)81站(65.9%)出现降雹,单站最大降雹次数为4次。10次出现10级以上雷暴大风,5次出现短时强降水,强对流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灾害之重为近10年少见。其中,“5·17”强对流天气过程最为剧烈,其冰雹范围之广非常罕见,最大冰雹直径为4.5 cm,最大风速达36.6 m·s^(-1)(12级),最大雨强达56.9 mm·h^(-1)。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CMWF Reanalysis v5,ERA5)和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等资料,对2020年5月山东强对流天气特点及强对流多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5·17”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例,对雷达回波特征和风暴内的垂直运动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一方面有利于其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到达山东,另一方面阻挡西风带系统,导致前倾槽强度偏强,长时间维持在山东上空;500 hPa异常偏强的暖高压脊前西北气流携带的冷空气叠加在850 hPa偏强的暖温度脊上空,造成山东上空长时间为位势不稳定大气层结。(2)在上述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山东上空水汽充沛,对流有效位能偏大,冀鲁豫3省交界处气旋式辐合偏强,鲁中地区稳定存在一条辐合线,容易触发产生强对流天气,造成山东5月强对流天气频发。(3)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是造成“5·17”强对流的直接原因,对流风暴内部的上升速度高达28 m·s^(-1)。
侯淑梅侯淑梅史茜史茜王俊
关键词:强对流环流异常距平组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