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良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粒厚主效位点qGT8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在已鉴定的稻谷粒长、粒宽和粒厚QTL的基础上,对控制粒厚的主效QTL进行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以解析川106B(C-106B)细长粒形的遗传基础,为进一步通过分子技术改良其产量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长粒形的优质籼稻保持系川106B与籽粒较宽厚的籼稻保持系川345B(C-345B)杂交,构建包含182个单株的F_2群体,采用QTL Catographer v2.5软件基于复合区间作图法发掘与稻谷粒形性状相关的QTL;进一步从BC_3F_2群体筛选隐性单株(稻谷厚度较薄)对粒厚主效QTL(qGT8)进行精细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分别构建qGT8位点携带川106B等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NIL-gt8^(C-106B))和携带川345B等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NIL-GT8^(C-345B))并调查其稻米外观品质及产量性状。【结果】川106B和川345B的粒长、粒宽和粒厚表型存在显著差异。利用F_2群体检测到2个粒长QTL、3个粒宽QTL和3个粒厚QTL,其中,位于第7染色体区间RM21892—RM3589的粒长主效QTL(qGL7)可解释粒长变异的68.23%,川106B等位基因在该位点可增加粒长0.47 mm。控制稻谷粒宽和粒厚的主效QTL(qGW8和qGT8)位于第8染色体上相同区间RM6070—RM447,分别解释相应表型变异的26.48%和34.89%,增加粒宽或粒厚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于川345B。利用1 732个BC_3F_2隐性单株,将粒厚主效位点qGT8精细定位在标记SG930和SG950间的11.2 kb区段,该区段仅包含1个注释基因LOC_os08g41940(OsSPL16)。对该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川106B和川345B在起始密码子ATG上游2 kb区段存在7个差异位点,在编码区有5个多态性位点,其中,川106B在第3外显子插入2 bp(c.1006_1007插入CT)引起移码突变,且位于qGT8的OsmiR156结合位点,推测为川106B籽粒厚度变薄、宽度变细的关键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qGT8在幼穗中表达量较高,且在川106B和川345B中的表达方式相似,表达量在1—8 cm长幼穗发育时�
- 高方远罗正良任鄄胜吴贤婷陆贤军苏相文吕建群任光俊
- 关键词:水稻粒形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 水稻抗穗发芽主效QTLqPSR8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 水稻穗发芽是指种子成熟或收获季节遇高温多雨而引起穗上发芽的现象,是关系到稻米品质和稻种质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利用不同的群体定位到100多个与水稻籽粒休眠性及穗发芽抗性相关QTL,这些QTL广泛分布于水...
- 罗正良
- 关键词:水稻穗发芽候选基因
- 文献传递
- 水稻恢复系‘成恢177’稻瘟病抗性与遗传背景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剖析‘成恢177’稻瘟病持久抗性和高配合力特性的遗传基础,利用稻瘟病抗谱测定、抗病基因测序和SSR分子标记多态性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成恢177’的稻瘟病抗性和遗传背景。结果表明:在测试的63个稻瘟病单胞菌株和16个鉴别菌株中,‘成恢177’的抗性频率分别为66.67%和68.75%;‘成恢177’的稻瘟病抗性基因来自Lemont,为Pi-km。分子遗传背景分析表明,在148个SSR多态性位点中,‘成恢177’具有70.95%的‘绵恢502’位点,20.95%为美国热带粳稻品种Lemont位点;且在第1~10染色体上SSR多态性位点属‘绵恢502’较多(64.00%-100.00%),在第11、12染色体上属Lemont较多(77.78%、60.00%)。本研究认为‘成恢177’成功地聚合了Lemont的稻瘟病抗性和‘绵恢502’的高配合力。
- 任鄄胜陆贤军高方远彭云良吴贤婷苏相文罗正良张雪梅任光俊
- 关键词:抗稻瘟病基因SSR标记基因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