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樱
- 作品数:19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邯郸市气象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邯郸市专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分析
- 从12121、手机气象短信、气象网站、专业用户气象需求四个方面对邯郸专业气象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机点思考。
- 杨玲珠王沛涛张敏白樱
- 关键词:专业气象
- 文献传递
- 邯郸市雷电灾害的气侯特征和天气形势分析
- 本文利用邯郸16个气象观测站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全区雷暴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邯郸雷暴主要出现在夏季,以7月份最多,1月、12月最少;一日中多出现雷暴多在午后到前半夜发生,且集中出现在16~21时;邯郸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
- 杨玲珠宋晓辉王沛涛白樱
- 关键词:雷暴雷电灾害
- 文献传递
- 一种风向传感器安装定位块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向传感器安装定位块,包括底板、圆形水准泡和指南针,所述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弧面凹槽,所述圆柱形弧面凹槽与底板的上表面相垂直,所述上表面上设置有中心线标志刻线,所述中心线标志刻线的一端与圆柱形弧面凹...
- 李菊香王阳郭洪杰张珺李敏白樱周辰昇
- 邯郸市影视气象节目集约化制作的研究和应用
- 2018年
- 本文通过分析邯郸市气象影视发展的现状和前景,论证了县级影视集约化的必要性。对本单位气象影视的现有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地市级集约化气象影视制作系统,可便利完成多套节目的同时制作,再通过网络末端分发,可即时传送分发到各地播出,能够充分发挥市级信息科技服务资源的最大效能,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服务效益。
- 白樱杨玲珠李敏
- 关键词:集约化影视制作
- 河北南部PM_(2.5)和O_(3)复合污染的气象特征及天气分型
- 2024年
- 为了解河北南部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天气类型,利用2016—2022年环境监测、地面气象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统计分析河北南部发生复合污染事件时的气象要素特征,并对地面气压场进行客观天气分型。结果表明,(1)2016—2022年期间河北南部复合污染占总污染天数4.0%;石家庄复合污染较多,且以O_(3)污染为主;复合污染较重的月份为4、7和9月。(2)复合污染期间,温度与O_(3)强正相关,与PM_(2.5)强负相关,海平面气压和相对湿度与O_(3)呈负相关,与PM_(2.5)呈弱正相关,水汽压、日照和能见度与O_(3)呈正相关,与PM_(2.5)呈弱负相关,风速与O_(3)和PM_(2.5)均为弱的负相关。(3)河北南部复合污染的天气类型主要有C型、W型、A型、U型,其中C型最多且偏O_(3)复合污染,W型、A型偏PM_(2.5)复合污染,U型以O_(3)和PM_(2.5)低浓度复合污染为主。研究显示,气象条件对复合污染影响显著,关注二者关系,对今后大气污染治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 田秀霞陈瑞敏张珺谢祥永白樱樊泽薇
- 关键词:复合污染气象特征
- 邯郸天气雷达数据传输双线路热备研究
- 2024年
- 天气雷达作为预测天气状况的重要设备,其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尤为重要。目前运行中的雷达数据传输通道单一,容易受到电力故障和电磁辐射等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雷达数据传输双线路热备份的方法,目的在于保障邯郸雷达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提升数据通道的抗干扰性。首先,对天气雷达站内网络设备进行调查与统计。其次,重新规划雷达站内VLAN布局并分配IP地址。最后,搭建移动、联通两条数据传输通道并进行调试。调试结果表明,双线路热备份的方案可以保障雷达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 白樱王浩然李敏
- 关键词:天气雷达数据传输双线路热备份
- 邯郸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利用河北省邯郸市的空气污染资料,分析了2002-2008年邯郸市的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邯郸市近7年的空气质量逐年好转,空气良好率从2002年的46.6[%]上升到2008年的87.4[%],最近两年没有出现中度以上的...
- 张海霞杨玲珠王丽英张敏白樱
- 关键词:大气污染废气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空气质量
- 文献传递
- 邯郸沙尘天气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本文针对近年来邯郸市所出现的沙尘天气,利用16个站1974-2006年的逐日历史气象资料,对邯郸市沙尘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沙尘日数的年际变化规律、沙尘日数的年变化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出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浅析了沙尘...
- 杨玲珠张海霞田秀霞白樱
- 关键词:沙尘天气年际变化
- 文献传递
- 邯郸沙尘天气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本文针对近年来邯郸市所出现的沙尘天气,利用16个站1974-2006年的逐日历史气象资料,对邯郸市沙尘天气的地理分布特征、沙尘日数的年际变化规律、沙尘日数的年变化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出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浅析了沙尘...
- 杨玲珠张海霞田秀霞白樱
- 关键词:沙尘天气
- 文献传递
- 山西北部极端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及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响应
- 2024年
- 基于山西北部28个国家气象站点,1972—2020年逐日降水资料,选用8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分析、连续小波和交叉小波变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西北部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相关性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山西北部8个极端降水指数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21世纪00年代后期到10年代,年总降水量(PRCPTOT)、中雨以上日数(R10mm)、强降水量(R95P)、极强降水量(R99P)、1 d最大降水量(Rx1day)、5 d最大降水量(Rx5day)均增多,日降水强度(SDII)显著增强,持续湿期日数(CWD)也略有增多。整个20世纪80年代降水异常偏少。(2)在空间上,极端降水指数呈从东北向西南地区逐步增加的态势。从站点趋势变化来分析,大多数站点的极端降水指数呈上升趋势,其中,上升趋势最显著的站点均位于忻州市境内西南部。朔州市境内和忻州市东南部站点PRCPTOT和SDII都呈增加趋势,但CWD则呈减少趋势,由此说明朔州市境内和忻州市东南部地区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较大。(3)通过小波变换分析发现,1990—2020年山西北部极端降水指数表现出约4 a左右的周期特征。在选取的大气环流指数中,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对山西北部极端降水影响最明显,NAO越大,PRCPTOT、R10mm、R95p、R99p、Rx1day、Rx5day、SDII则越小,同时CWD也越少,山西北部产生少雨干旱的几率较大,反之,易发生多雨、洪涝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山西北部气象灾害的防御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蔡霞梁桂花张冬峰蔡琳白樱李锐锋
- 关键词:极端降水指数小波分析山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