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东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可行性及对术后泌尿、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09年7月60例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按标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前切除手术方式操作。术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术后泌尿功能、男性勃起功能、女性性功能进行效果评价。生殖泌尿功能评估包含国际前列腺增生评分(IPSS)、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量表(IIEF)、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FSFI)。结果 58例患者成功保留自主神经,56例接受术后泌尿、生殖功能测定,置放尿管时间为1~7 d,平均3 d,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良好(IPSS 0~7分)57例(95.0%),一般(IPSS 8~14分)2例(3.3%),差(IPSS 15~35分)1例(1.7%),术前、术后I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30例男性患者术后,射精良好27例(90.0%),一般2例(6.7%),差1例(3.3%);但是勃起功能测定良好(IIEF 60~75分)28例(93.4%),一般(IIEF 44~59分)1例(3.3%),差(IIEF 5~43分)1例(3.3%),术前、术后II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例女性患者术后性功能评分,良好(FSFI 76~95分)23例(88.5%),一般(FSFI 58~75分)2例(7.7%),差(FSFI 4~57分)1例(3.8%)。盆腔神经保留成功的患者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结论多数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能有效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且术后能保留泌尿、生殖功能。
- 吴淼杨健刘见邓小东郑涛刘世呈陈历恒
- 关键词:腹腔镜乙状结肠癌盆腔自主神经
- 从上到下“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_3根治术临床体会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性切除的手术路径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为10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93.14%)患者顺利完成手术,7(6.86%)例中转开腹。术中清扫时间42~96 min,平均(78.2±11.3)min。术中出血量10~40 ml,平均(24.3±6.4)ml。清扫淋巴结11~46枚,平均(20.9±5.5)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 h^8 d,平均(64.8±27.3)h;术后住院7~13 d,平均(9.8±2.1)d。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0.98%)、切口脂肪液化2例(1.96%),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性切除术显露方便,对助手的腹腔镜经验要求较低,术中有良好的参照作为引导,清扫较流畅,很好地体现了"无瘤原则",达到了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手术的基本要求,且降低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的难度,手术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吴淼邓小东刘见刘世呈张贵祥张恩霖
-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检查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寿命的延长,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增高,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得到广泛肯定和开展[1]。但是很多患者在术后可出现肿瘤复发[2],影响患者生存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08例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现报告如下。
- 邓小东吴淼张兴琼
-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复发
- 痔PPH荷包缝合高度与疗效关系的临床探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痔PPH荷包缝合高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2年时间将符合《痔诊治暂行标准》诊断痔在Ⅲ期及以上环状混合痔且具备痔PPH手术指征的72例患者,分为三组,荷包缝合线的高度分别在肛齿状线上2、3、4cm。结果:痔PPH荷包缝合线高度在2~3cm时,痔核消失或萎缩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不易发生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痔PPH荷包缝合线高度在2~3cm时,手术效果最佳。结论:2~3cm是痔PPH手术荷包缝合线一个较好的选择高度。
- 郑涛吴淼刘世呈邓小东
- 关键词:荷包缝合
-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47例回顾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8月为47例患者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87.23%)顺利完成手术;6例中转开腹,其中2例小肠肠管破裂,1例腹腔内粘连广泛无法分离,3例肠管与腹壁及切口粘连致密无法分离。手术时间34~158 min,平均76 min。术后住院4~13 d,平均8.6 d。术后34例(72.34%)腹壁钉合区域腹壁疼痛,3例(6.38%)疼痛达2个月以上;14例(29.79%)发生浆液肿;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补片感染及肠漏发生。随访8~46个月,平均1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松解腹腔内粘连,采用钉合器或钉合器加缝线贯穿腹壁双重固定补片法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有效,腹腔粘连严重分离困难的患者应及时中转开腹。
- 吴淼曾冬竹刘世呈杨健邓小东郑涛刘见
- 关键词:切口疝疝修补术腹腔镜检查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