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生
- 作品数:3 被引量:83H指数: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7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收住的RDS患儿,2009年5月之前的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之后的患儿应用PS后予以NIPPV,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血气变化、氧疗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儿基本情况和RD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47例,治疗RDS成功率91.5%,明显高于NCPAP组的成功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 h的PaCO2比NCPAP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2 h的pH、PaCO2、PaO2优于NCPAP组[pH:(7.38±0.10)比(7.33±0.08),PaCO2:(32.5±8.9)mm Hg比(38.3±9.4)mm Hg,PaO2:(78.5±15.2)mm Hg比(70.4±13.2)mm Hg,P均<0.01]。NIPPV组氧疗时间短于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12.8%)低于NCPAP组(33.3%),住院费用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治疗RDS疗效优于NCPAP。
- 杨建生吴本清吴本清燕旭东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窘迫综合征
- 新生儿窒息的凝血功能及抗凝血酶Ⅲ VWF 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血酶Ⅲ、VWF、D-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4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和16例正常新生儿VWF及D-D的含量及AT-Ⅲ的活性,同时检测INT、TT、APTT、Fbg及BPC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的AT-Ⅲ明显降低,窒息新生儿血浆的VWF、D-D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窒息后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血浆的VWF、D-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脑损害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表现以高凝状态为主的早期D IC,VWF及D-D的升高与窒息的程度有关,VWF及D-D明显升高者常合并组织器官损害。测定窒息新生儿血浆中AT-Ⅲ、VWF、D-D等指标对窒息后新生儿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志光冯战桂罗亮杨建生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凝血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
- 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5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全自动换血疗法,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生化及血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换血后血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较换血前显著降低(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7%。换血后血钙、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或P<0.05),但血红蛋白、血糖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5),换血前后血钾、血钠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对机体内环境有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不对新生儿构成生命危险。
- 杨建生吴本清李志光
- 关键词:换血疗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