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
- 作品数:27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颈动脉体瘤1例
- 赵晶李进让郭红光
- 鼻翼多形性腺瘤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男,47岁,于半年前发现右侧鼻翼肿物,无红肿疼痛,缓慢生长,于2012年9月17日入院治疗。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专科情况:右侧鼻翼局限性隆起,无红肿、溃疡,质地中等,可活动,无明显触压痛。鼻前庭、鼻腔鼻窦无异常。入院初步诊断为右侧鼻翼肿物,准备手术治疗。
- 李雪盛钱进李厚恩赵晶李进让
-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鼻翼入院检查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鼻前庭
- 卡波金对急性声损伤耳蜗外侧壁微血管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卡波金(carbogen)对豚鼠急性噪声性声损伤后耳蜗外侧壁微血管的影响,探讨卡波金在声损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纯白健康豚鼠40只随机分为单纯噪声暴露组、单纯吸入卡波金组、噪声暴露加卡波金吸入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每组实验动物均为10只。应用活体显微镜技术,观察豚鼠噪声暴露和(或)吸入卡波金后耳蜗外侧壁微血管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微血管红细胞流柱宽度(RBC column diameter,RBC-CD)、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BFV)、血流流态(blood flow states,BFS)的描述反映耳蜗外侧壁局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耳蜗外侧壁微血管血流稳定,单纯噪声暴露组可见方向相反的逆向血流,血管内可见成簇状的细胞聚集现象。与单纯噪声暴露组比较,噪声暴露加卡波金吸入组逆行血流减少。单纯吸入卡波金组RBCCD与对照组比较增加20.7%,单纯噪声暴露组较对照组RBCCD减少1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加卡波金组较单纯噪声暴露组RBCCD增加17.4%。单纯吸入卡波金组血流呈线流或线粒流;空白对照组和噪声暴露加卡波金吸入组血流呈线粒流或粒线流。单纯噪声暴露组血流呈粒流、粒缓流甚至出现粒摆流。结论:吸入卡波金气体后耳蜗外侧壁血管RBCCD明显增加,并使血液流速加快。在急性声损伤的早期干预中,吸入卡波金对耳蜗微循环的改善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措施。
- 赵晶孙建军孔维佳
- 关键词:卡波金微循环微血管
- 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选择:放疗或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早期声门型喉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早期声门型喉癌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声音嘶哑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声门型喉癌(T1N0M0),于全麻下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辅助声带切除术,术后予根治性放疗,放疗后因呼吸困难而行气管切开术,声带切除术后10个月出现痰中带血,时有烂肉样组织咳出而转我院。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排除喉癌复发,考虑为放疗后喉坏死,后因咯血加重,于声带切除术后11个月在全麻下行喉全切除术,术中见喉内组织大面积坏死,术后伤口愈合差,坏死形成咽瘘,喉全切除术后1个月因坏死累及颈部血管出现大出血死亡。结论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和放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主要方法,前者为首选治疗方法,两者不必联合应用,因联合治疗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赵晶李进让郭红光
- 关键词:喉肿瘤喉切除术
- 射频电磁污染对内耳的生物效应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随着电磁辐射的暴露水平不断增加,电磁污染将成为本世纪最主要的物理污染[1]。电磁污染的主要频段包括两个,即50~400Hz极低频电磁辐射(生活与工业用电)和900~2500MHz射频电磁辐射(通讯频段),这也是目前电磁生物效应的主要研究对象。
- 赵晶孙建军
- 关键词:电磁污染内耳工业用极低频频段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和神经营养因子3对噪声暴露下豚鼠耳蜗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methyl ester,L-NAME)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NT3)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雄性杂色豚鼠按区组随机分为非噪声组(n=20)和噪声暴露组(n=60),噪声暴露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n=20)、L-NAME 组(n=20)、L-NAME+NT3组(n=20)。L-NAME 组和 L-NAME+NT3组动物在噪声暴露(4 kHz 倍频程、声压级115 dB,5 h)之前2 d 和噪声暴露前30 min 给予 L-NAME10 mg/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动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T3(10μ/ml)在噪声暴露前4 d 经微量渗透泵(200μl,0.5 μl/h)输入到 L-NAME+NT3组动物的右侧耳蜗鼓阶,持续到噪声暴露后10 d。噪声暴露前和暴露后10 d 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暴露后3 d 测试耳蜗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最后一次 ABR 测试后计数耳蜗毛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无噪声暴露组动物无明显的听力改变和毛细胞缺失;生理盐水组动物的 ABR 阈移、毛细胞缺失率及耳蜗组织 NO 水平均高于 L-NAME 组和 L-NAME+NT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与 L-NAME 组相比,L-NAME+NT3组豚鼠的 ABR 阈移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耳蜗组织NO 水平和毛细胞缺失率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197及 P=0.095)。结论与单独给予 L-NAME 相比,联合使用 NT3可以更大程度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的损伤。
- 刁明芳高文元孙建军刘娅陈东兰姜伟赵晶陈曦
-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3一氧化氮合酶耳蜗
- 多媒体技术在耳鼻喉科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多媒体教学在耳鼻喉科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32名进修医师,随按教学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实施多媒体技术教学,学习结束前后实施理论考试,在学习结束后,依据进修医师在科内工作期间的...
- 贾仲红赵晶孙建军
-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耳鼻喉科进修医师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4
- 2012年
-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由Gould于1960年研究唾液腺癌时提出,指原发肿瘤区域淋巴汇流到达的第一站,即临床最先出现转移的一组淋巴结。如果SLN无肿瘤转移,理论上原发肿瘤引流区域中的其他淋巴结就不会发生肿瘤的转移。
- 赵晶尉承泽
-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腋窝淋巴结
- 喉结核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总结喉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喉结核误诊误治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01年2月—2016年1月在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住院诊断为喉结核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平均年龄49.1岁。14例(87.50%)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2例(12.50%)以咽痛为主要症状。9例(56.25%)首诊误诊,其中4例误诊为早期声门型喉癌行支撑喉镜下激光辅助肿物切除术,2例分别误诊为任克间隙水肿和声带息肉,行手术治疗,此6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喉结核;1例误诊为喉乳头状瘤,1例误诊为喉肿物,均经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喉结核;1例外院病理检查误诊为喉癌转至我院,入我院后经胸部X线及气管镜检查确诊为喉结核。误诊时间平均9.56 d。本组经病理检查确诊9例(56.25%),结合病史、喉部表现、胸部X线及细菌学检测确诊7例。本组确诊后均转至传染病医院进行抗结核治疗,12例治疗1~3个月喉部病变消失,4例失访。结论喉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耳鼻喉科医生应提高对喉结核的警惕性,胸部X线检查应常规进行,对于喉镜下发现的增生型病变应及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病理检查不能确诊但高度可疑病例可给予诊断性治疗。
- 赵晶李进让郭红光
- 关键词:误诊喉肿瘤水肿息肉
- 左颈部游走性异物存留4年一例误诊反思
- 2018年
- 目的总结颈部游走性异物的诊治方法,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2017年9月收治的1例左颈部游走性异物存留4年的误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因吞咽困难2个月、呼吸困难1个月就诊,喉镜检查示左侧梨状窝可疑肿物,辗转多家医院均考虑为咽喉部恶性肿瘤,病程中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遂转我院。追问病史获知患者4年前有左颈部外伤史,行咽喉CT检查示:左侧梨状窝三角形玻璃异物,双侧披裂水肿,声门狭窄;颈部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影。确诊为咽喉部玻璃异物,急诊行局麻下气管切开+全麻下颈侧入路咽部异物取出术,经左侧梨状窝进路取出长约5.5 cm三角形玻璃异物。术后恢复顺利,1周后痊愈出院。结论颈部玻璃异物可能长期存留患者体内并游走,造成咽喉部水肿、梗阻而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重视病史询问、及时完善CT检查是避免此病误诊误治的根本。
- 赵晶李进让郭宏光彭莉莉
- 关键词:异物游走误诊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