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光
- 作品数:17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底节区扩大血管周围间隙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扩大血管周围间隙(EPV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经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有EPVS的60例患者作为EPVS组,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不同EPVS分级患者IL-1、IL-6、TNF-α、CRP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IL-1、IL-6、TNF-α、CRP单独及联合诊断基底节区EPVS的诊断价值。结果 EPVS组血清IL-1、IL-6、TNF-α、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级基底节区EPVS患者血清IL-1、IL-6、TNF-α、CRP水平均高于1级基底节区EPVS患者,3级基底节区EPVS患者血清IL-1、IL-6、TNF-α、CRP水平均高于2级基底节区EPV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IL-1、IL-6、TNF-α、CR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基底节区EPVS均具有诊断价值(AUC> 0.05,P <0.05)。结论 基底节区EPVS患者的血清IL-1、IL-6、TNF-α、CRP水平异常升高,联合检测上述血清学指标有助于提高基底节区EPVS的诊断率,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 郝光史永兴常青王刚薛茜邹玉安
- 关键词:基底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
- 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管反应性与血浆Hcy及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管反应性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远期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4分,51例)、中度组(NIHSS评分5~20分,45例)、重度组(NIHSS评分>20分,24例)。比较3组血浆Hcy及远期生活自理能力。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管反应性(屏气指数)与Hcy、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3组血浆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3组血浆Hcy、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发病48 h、7 d时屏气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病人屏气指数与Barthel指数呈正相关(r=0.511,P<0.05),与血浆Hcy呈负相关(r=-0.41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脑血管反应性与血浆Hcy及Barthel指数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 仲婷婷郝光班旭英禹爱梅薛茜王琼邹玉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血管反应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BARTHEL指数
- 脑微出血与梗死后抑郁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与梗死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方法选择入住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5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行头颅 CT 平扫、MRI 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检查。出院3个月后,根据老年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分,将老年抑郁量表评分≥7定义为 PSD。根据患者入院时 MRI 检查表现评估 CMB 的有无及其部位, CMB 定义为 SWI 序列上卵圆形或环形的均匀信号缺损区,直径2~5 mm,周围无水肿,于常规序列未能显示,并根据CT 平扫除外钙化灶。评估 CMB 的有无及其分布部位与 PSD 的关系。结果本组175例 患 者 中,PSD 患者77例(44.0%,77/175),其中57例(74.0%,57/77)伴 CMB;非 PSD 患者98例(56.0%,98/175),其中43例(43.9%,43/98)伴 CMB。与非 PSD 组比较,PSD 组患者伴皮层 CMB 的比例更高,分别为46.4%和18.3%。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皮层 CMB 是 PSD 的独立预测因子(OR =2.721,P =0.013)。结论大脑皮层 CMB 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 PSD的发生,对 CMB 在 PSD 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王刚张斌郝光
- 关键词:抑郁微出血
- 根据不同解剖部位分析脑白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不同解剖部位脑白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脑白质疏松患者210例,根据脑白质疏松解剖部位将患者分为单纯侧脑室体旁白质疏松组(A组,n=131)、侧脑室体旁和皮质下白质疏松共存组(B组,n=79),另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得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颅外血管狭窄、颅内血管狭窄、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解剖部位脑白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颅外血管狭窄、颅内血管狭窄为单纯侧脑室体旁白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OR=1.876、2.028、1.674,P<0.05),MMSE得分升高为单纯侧脑室体旁白质疏松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48,P<0.05);年龄增长、高血压病史、颅外血管狭窄、颅内血管狭窄、血清Hcy水平升高为侧脑室体旁和皮质下白质疏松共存的危险因素(OR=2.132、1.740、1.855、2.050、2.208,P<0.05),MMSE得分升高、PT延长为侧脑室体旁和皮质下白质疏松共存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40、0.509,P<0.05)。结论单纯侧脑室体旁白质疏松、侧脑室体旁和皮质下白质疏松共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 郝光张晓敏张帆常青宋爱霞薛茜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皮质影响因素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sLOX-1水平变化及与患者预后关系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变化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179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脑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患者血清YKL-40、s LOX-1水平,统计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单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体积的增大和患者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升高,患者血清YKL-40、sLOX-1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体积为中/大、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为中/重度、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YKL-40水平升高、血清sLOX-1水平升高均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45、3.028、3.053、2.593、2.445,P<0.05)。结论随着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患者血清YKL-40、sLOX-1水平升高,其可能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还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血清Hcy水平有关。
- 郝光仲婷婷曹启环胡金萍薛茜邹玉安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外周血CDC42表达水平、炎症相关Th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表达水平、炎症相关Th和细胞因子水平,并探讨上述指标与神经功能缺损、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的CDC42 mRNA表达水平及Th1、Th2、Th17、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观察组上述指标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IL-6、TNF-α、Th1、Th17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C42 mRNA表达水平及Th2、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h1、Th17、IL-6、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呈正相关,与MMSE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CDC42 mRNA表达水平及IL-10、Th2水平与N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呈负相关,与MMSE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促炎性Th(Th1、Th17)及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升高,而抗炎性Th(Th2)及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免疫调节因子CDC42表达水平下调,上述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焦虑/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有助于监测患者的病情程度及进展情况。
- 贾聚娟马海峰郝光
-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抑郁焦虑辅助性T细胞17
- H型高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4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轻中度组(轻中度脑白质疏松症,62例)和重度组(重度脑白质疏松症,62例)。比较分析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分析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糖尿病比例、体重指数、饮酒史比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比例、H型高血压比例、吸烟史比例、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Hcy、Lp-PLA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羟维生素D_(3)显著低于轻中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型高血压、吸烟史、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Hcy、Lp-PLA2均为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羟维生素D_(3)为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H型高血压、吸烟史、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升高、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Lp-PLA2水平升高均为重度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升高为重度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保护因素,临床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水平,从而预测重度脑白质疏松的发生,进而为制订相应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 郝光张晓敏张帆常青宋爱霞薛茜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 基底节区大量扩大血管周围间隙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大量扩大血管周围间隙(EPVS)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经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基底节区大量EPVS病人102例作为EPVS组,选择同期102名经MRI检查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EPVS组EPVS分级、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基底节区大量EPV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基底节区大量EPVS病人1级22例(21.57%),2级36例(35.29%),3级44例(43.14%)。EPVS组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IL-6、TNF-α、CRP水平升高及合并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史为基底节区大量EPVS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81,2.020,2.065,2.413,3.939,4.740,P均<0.05)。结论:基底节区大量EPVS病人病情分级进展迅速,以3级为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可能作为基底节区大量EPVS预防治疗的靶点,且血清IL-1、IL-6、TNF-α、CRP水平升高、合并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史为基底节区大量EPVS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以上因素对其进行干预。
- 郝光王刚仲婷婷常青薛茜邹玉安
- 关键词:基底节白介素1白介素6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治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IL-12、IL-18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治疗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IL-18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泼尼松龙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2、IL-18的蛋白表达情况和淋巴白皮细胞IL-12、IL-18受体的mRNA表达情况,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二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IL-12和IL-18蛋白表达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而且二者蛋白表达和受体mRNA的蛋白表达都具有正相关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χ2=3.64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5,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激素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可以有效抑制IL-12和IL-18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促炎症因子,疗效显著。
- 王刚刘力婕郝光
-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鼠神经生长因子激素白细胞介素
- 影响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的相关因素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4例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扩大组(患者病灶基底节区各平面磁共振检查血管周围间隙计数评分得分0~1分,59例)和重度扩大组(患者病灶基底节区各平面磁共振检查血管周围间隙计数评分得分2~4分,185例),统计影响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程度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重度扩大的影响因素。结果与轻度扩大组相比,重度扩大组年龄更大[(65.4±3.8)比(61.3±2.2)岁,t=7.843,P<0.001]、合并高血压比例更高(70.8%比35.6%,χ^(2)=23.621,P<0.001),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占比更高(83.8%比66.1%,χ^(2)=8.584,P=0.003)、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8.63±2.73)比(6.17±2.22)分,t=6.292,P<0.001]、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患者占比更高(63.2%比39.0%,χ^(2)=10.766,P=0.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更低[(0.79±0.22)比(1.34±0.42)mmol/L,t=5.22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高、合并高血压、入院时NIHSS评分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重度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2.401(1.195~4.825)、2.793(1.401~5.567)、2.092(1.119~3.909);均P<0.05]。结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重度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高、合并高血压、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
- 郝光史永兴王刚仲婷婷薛茜邹玉安
- 关键词: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基底节区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