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伟 作品数:6 被引量:65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比较白及叶长、叶宽、株高及原球茎大小的差异。[结果]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间,白及幼苗的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2,4-D均能诱导种子产生愈伤组织;6-BA、KT对白及幼苗叶长及原球茎的生长有抑制作用,KT对其叶宽、株高有抑制作用;NAA、IBA对白及幼苗叶长及叶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NAA较IBA强,NAA还对其株高有促进作用。[结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单因素处理中,2,4-D诱导白及种子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浓度为1.0 mg/L,诱导率为100%,其余成苗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中,NAA较IBA、6-BA、KT较好,0.5、1.0 mg/L NAA对幼苗的生长效果均较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中,仅2,4-D对白及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 杨嘉伟 朱光明 王康才 易家宁 牛灵慧 张梦青 陈秋芬 王帅 陈肖竹关键词:白及 幼苗 愈伤组织 原球茎 不同形态氮对掌叶半夏生长及块茎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本文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铵态氮、硝态氮供应比例对掌叶半夏生长、相关生理指标及块茎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掌叶半夏的合理施肥、科学种植提供技术依据。【方法】盆栽试验以蛭石为栽培基质,以掌叶半夏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铵态氮、硝态氮比例处理,分析不同铵硝比例处理下掌叶半夏叶片中抗氧化保护酶(SOD、CAT),叶片、块茎中氮代谢关键酶(NR)的活性及块茎中次生代谢产物(MDA、硝酸盐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1)叶片鲜重、块茎鲜重及总叶绿素含量总体均随铵态氮比例的升高而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在全铵营养下,块茎鲜重和总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高值。2)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升高,植株叶片中SOD、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铵硝比为50∶50时,SOD、CAT酶活性最高,此时,叶片中NO-3-N含量也达到最高。3)在全铵营养或全硝营养下,MDA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当铵硝比为50∶50时,MDA累积量最低。4)在全硝营养下,叶片、块茎中的NR活性均达到最高值,同处理水平下叶片中NR活性要高于块茎;并且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叶片中NR活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块茎中的NR活性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5)块茎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累积更依赖于两种氮素的配施作用,在较高的铵态氮配施处理下(75∶25时),总生物碱、总有机酸及腺苷的积累量均取得最高值。【结论】适宜比例的铵硝配比可以促进掌叶半夏生长及产量的形成,其促进效果也显著高于全硝营养;当铵硝比为50∶50时,其植物体内的相关酶活性也达到最高,说明适宜的铵硝配比能减轻膜质过氧化对植株细胞膜造成的损伤;同时,较高的NH+4-N也有利于块茎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积累,尤以铵硝比为75∶25时,累积效果最显著。 王乾 王康才 郑晨曦 朱碧春 王艺霖 杨嘉伟 王伟关键词:氮素形态 掌叶半夏 抗氧化酶 活性成分 氮磷钾配施对藿香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为探究藿香生产中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建立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为实际生产中藿香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藿香(Agastache rugosa)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中的"3414"方案,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藿香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合理的氮磷钾配施能显著的影响藿香的生理指标和光合特性,不同的氮磷钾配施能显著提高藿香根系活力、增大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并显著影响藿香的光合特性。施用氮、磷、钾肥,藿香增产效果显著,处理N_2P_2K_2达到最高产量5 202.08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 448.60 kg/hm^2,增产率达88.93%。氮、磷、钾肥的一元二次肥效模型、二元二次肥效模型推荐的施肥量与本试验实际设计采用的最适施用量相近,可用于实际生产中指导施肥。结论:氮、磷、钾肥施用对藿香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磷>钾,氮肥增产效应最明显,磷肥次之,钾肥最差。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获得藿香最大产量施肥方案为施氮156.29 kg/hm^2、施磷90.98 kg/hm^2、施钾121.93 kg/hm^2,最大产量可达4 994.08~5 158.55 kg/hm^2,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施氮150.65 kg/hm^2、施磷87.28 kg/hm^2、施钾114.77 kg/hm^2,最佳产量可达4 991.07~5 155.59 kg/hm^2。 薛启 王康才 隋利 梁永富 苏芸芸 杨嘉伟关键词:施肥模型 最佳施肥量 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特性 被引量:25 2015年 为探讨白芨[B.striata(Thunb.)Teichb.f.]种子无菌萌发适宜条件,采用1/2 MS、MS添加不同激素、生物添加剂,以及光暗处理进行白芨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1/2 MS+1.0 mg/L NAA+1.6 mg/L 6-BA有利于种子萌发;1/2 MS+30 g/L蔗糖+20%椰汁有利于诱导原球茎;暗培养降低白芨种子萌发率,白芨种子萌发后,其幼苗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缓慢。 李雨晴 杨嘉伟 王康才 梁永富 陈红丽 徐益祥 夏天爽关键词:白芨 无菌萌发 发芽势 盐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2016年 为探讨盐胁迫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Na Cl模拟不同程度的盐胁迫,共设置0、20、50、75、100和150 mmol·L-1共6个浓度梯度,研究不同程度盐胁迫下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相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20 mmol·L-1的Na Cl可促进丹参种子萌发,但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发芽势均呈下降趋势;丹参幼苗苗高和根长生长则在75 mmol·L-1 Na Cl溶液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此时显著增加了丹参幼苗叶片中SOD、POD、CAT酶的活性;在100 mmol·L-1 Na Cl溶液处理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MDA的含量则随着Na Cl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丹参幼苗叶片通过自身协调物质来抵抗盐胁迫的同时细胞膜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受到严重的破坏;同时,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丹参幼苗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抑制了叶片产生光合色素的能力。综上所述,低浓度的Na Cl胁迫下,有利于丹参种子的萌发,丹参幼苗也可通过提升自身的生理机制来缓解一定浓度盐胁迫造成的伤害,但是随着Na Cl胁迫浓度的升高,丹参幼苗耐盐能力明显下降。 牛灵慧 朱光明 王康才 段云晶 杨嘉伟关键词:丹参 盐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 生理特性 外源MeJA,SA及2种内生菌处理对白及幼苗生理及总酚含量影响 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施加外源Me JA,SA及2种内生菌处理,研究白及组培苗生理及总酚含量的影响。采用组培的方法将种子培养为无菌苗,再对其施加不同处理,观察及测定生理和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SA各浓度处理下幼苗生长情况均较差,40μmol·L^(-1)Me JA,50 m L·L^(-1)Hypocrea koningii及10 m L·L^(-1)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处理下幼苗生长状况较好;各浓度SA处理下,SOD,POD及CAT活性均较高,Me JA处理下SOD,POD在较高浓度时活性较高,CAT活性则在80μmol·L^(-1)时较高,H.koningii处理下SOD,POD活性均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AT活性则在1 m L·L^(-1)时较高,T.koningiopsis处理下SOD,POD,CAT活性均随浓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均在10 m L·L^(-1)时较高。4种处理下MDA、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0μmol·L^(-1)Me JA处理下幼苗多糖含量较高;40μmol·L^(-1)Me JA,60μmol·L^(-1)SA,1 m L·L^(-1)H.koningii及10 m L·L^(-1),T.koningiopsis处理下总酚含量较高。说明添加一定浓度的外源Me JA,SA及内生菌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白及幼苗的抗逆性、提高总酚含量,一定浓度下Me JA及2种内生菌处理还具有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 杨嘉伟 王康才 梁君怡 王娟 夏天爽 梁永富关键词:白及 SA HYPOCREA 总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