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方法配制的DTaP—sIPV中sIPV的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对采用不同配制方式制备的,含不同剂量Sabin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的DTaP-sIPV联合疫苗中sIPV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 方法 按照2种不同方式配制含高、低剂量sIPV的DTaP-sIPV联合疫苗。将70只大鼠按简单随机法分成7组,分别为F1H(DTaP-sIPV高剂量组,配制方式1)、F2H(DTaP-sIPV高剂量组,配制方式2)、sIPV-H(sIPV高剂量组)、F1L(DTaP-sIPV低剂量组,配制方式1)、F2L(DTaP-sIPV低剂量组,配制方式2)、sIPV-L(sIPV低剂量组)、赛诺菲巴斯德五联疫苗潘太欣组。每组10只大鼠,间隔3周双侧后腿肌内注射,0.5 ml/只,共免疫3针。于第0、3、6、9、13、17、21、25周眼眶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效应抑制法分别测定血清中抗Ⅰ、Ⅱ、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并进行多样本均数方差分析。结果 每针免疫后,各组抗各型中和抗体滴度均持续上升,第9周均达到最高水平,第13周开始显著下降,至第25周仍维持在一定水平。3针免疫完成后3周,F2H组的抗Ⅰ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潘太欣组(F=0.988,P=0.027);抗Ⅱ型中和抗体,F2H组显著高于F1H组,sIPV-H组显著高于F1H和潘太欣组(F=2.391,P值均〈0.05);抗Ⅲ型中和抗体,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针基础免疫后各时间点F2H组抗各型中和抗体滴度均为最高,但除第9周其抗Ⅱ型中和抗体显著高于F1H组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TaP-sIPV联合疫苗免疫大鼠后可以诱导产生抗各型中和抗体,且其滴度和持续时间均优于或等同于潘太欣组。DTaP-sIPV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不低于相应剂量的sIPV。虽然配制方式2可能更佳,但2种配制方式间sIPV的免疫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张中洋宋冬梅鲁卫卫张越刘善茹胡业勤艾绪露李秀玲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免疫原性
- 不同形式脊髓灰质炎病毒颗粒的免疫原性
- 2016年
- 目的评价不同形式的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颗粒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别将经56℃加热1.5 h处理和未经加热的PV进行分离纯化,收集相应组分,进行电镜观察及SDS-PAGE分析,并测定各组分的D抗原及蛋白含量。用不同PV颗粒组分分别免疫大鼠,均经腿部肌肉注射,共接种3次,每次间隔21 d,于免疫前和第1、2次免疫后21 d经眼眶采血,末次免疫后21 d经心脏穿刺采血,分离血清,微量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检测血清中抗Ⅰ、Ⅱ、Ⅲ型PV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未经加热处理的PV可分离获得EP(蔗糖浓度16%~19%)和FP(蔗糖浓度22%~24.5%)两种病毒颗粒,电镜观察分别为空心颗粒和实心颗粒,EP经SDS-PAGE分析可见VP0、VP1和VP3病毒蛋白条带,FP可见VP1、VP2、VP3和VP4条带;经56℃加热处理的PV可分离获得HP(蔗糖浓度15%~17%)一种病毒颗粒,电镜观察为空心颗粒,SDS-PAGE分析可见VP0、VP1、VP2、VP3病毒蛋白条带。EP、FP免疫大鼠后,均可诱导产生针对PV的中和抗体,但EP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GMT低于FP;HP不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结论未经加热的PV可分离获得EP和FP两种病毒颗粒,均具有免疫原性;经加热处理的PV仅分离获得HP一种病毒颗粒,不具有免疫原性。
- 郭会杰宋冬梅吴蕴怡鲁卫卫温智恒田龙张越马淑花张中洋李秀玲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病毒颗粒免疫原性
-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s IPV)的免疫原性。方法:将130只大鼠随机分成13组,分别为无佐剂s IPV原倍(Ⅰ/Ⅱ/Ⅲ型抗原含量为:10 DU/50 DU/30 DU)、3倍、9倍、27倍稀释抗原剂量组、含佐剂s IPV原倍(Ⅰ/Ⅱ/Ⅲ型抗原含量为:10 DU/50 DU/30 DU)、3倍、9倍、27倍稀释抗原剂量组、野毒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Conventional 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c IPV)原倍(Ⅰ/Ⅱ/Ⅲ型抗原含量为:40 DU/8 DU/32 DU)、3倍、9倍、27倍稀释抗原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腿部肌内注射,0.5 m L·只-1,免疫两剂,免疫间隔时间为21 d。免疫前、第1剂免疫后21 d眼眶采血、第2剂免疫后21 d心脏穿刺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血清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中和抗体效价,计算无佐剂s IPV和含佐剂s IPV ED50值、并与c IPV进行比较。结果:免疫1剂后,无佐剂s IPV、含佐剂s IPV和c IPV组Ⅰ/Ⅱ/Ⅲ型在不同稀释度时,除含佐剂s IPVⅠ型均为100%阳转率,其他几组均随着抗原稀释度的增加中和抗体的阳转率梯度下降。Ⅰ型无佐剂、含佐剂s IPV ED50分别是c IPV的0.02,0.004倍;Ⅱ型无佐剂、含佐剂s IPV ED50分别是c IPV的26.83,5.55倍;Ⅲ型无佐剂、含佐剂s IPV分别是c IPV的0.24,0.13倍。Ⅰ型含佐剂s IPV组1剂免疫后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和抗体显著高于无佐剂s IPV相应剂量组(P<0.05),免疫两剂后,略高于无佐剂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Ⅱ型含佐剂s IPV各剂量组1剂免疫后大鼠血清中和抗体略高于无佐剂相应剂量组,但仅16.7 DU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两剂后,仅50 DU组明显高于无佐剂组(P<0.05)。Ⅲ型含佐剂s IPV各剂量组1剂免疫后大鼠血清中和抗体略高于无佐剂相应剂量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免疫两剂后,30 DU组和1.1 DU组明显高于相应剂量组(P<0.05)。结论:s IPV免疫原性较好,其中Ⅰ型免疫�
- 宋冬梅张中洋鲁卫卫温智恒郭会杰张越李秀玲
- 关键词:中和抗体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