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华
- 作品数:47 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细胞的功能冗余性及其意义被引量:8
- 2004年
- 引入新概念可能推动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冗余性概念已逐步渗入生命科学 ,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功能冗余性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但是 ,对细胞冗余性的研究报道尚少 .最近 ,对成体干细胞可塑性和专职吞噬细胞、兼职吞噬细胞的研究进展引发人们对细胞功能冗余性的思索 .综述对细胞冗余性和抗冗余性的有关资料 ,试从生物医学角度探讨细胞冗余性的作用和意义 。
- 吴克复马小彤宋玉华
- 原始巨核白血病细胞系(HI-Meg)诱导前后sis和mye癌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我们对巨核细胞分化与癌基因表达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HI-Meg为原始巨核白血病细胞系,经维甲酸诱导后,该细胞向成熟巨核细胞方向分化。我们检测了C-myc及C-sis两种癌基因在诱导前后的HI-Meg细胞中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在诱导后的巨核细胞中,sis表达下降3.82倍,myc表达下降4.54倍,但这两个癌基因表达仍高于在正常淋巴细胞中的水平。本文讨论了这一结果对研究巨核细胞分化与调控及白血病发生的意义。
- 殷建林李牧万景华张淑靖冯敏宋玉华
- 关键词:诱导分化维甲酸癌基因
-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及其生长调节
- 2002年
- 血小板是维持体内正常血液凝固和血管壁完整性所必须的血细胞,其功能质量和数量的异常会导致血液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很高,患者因经常性出血需长期治疗,给身心健康和经济上带来很大的负担,出血严重将危及生命.
- 韩忠朝宋玉华沈志祥王振义吕联煌
- 关键词:血小板疾病巨核细胞血小板病理生理学
- 淋巴瘤组织中疱疹病毒6型特异DNA序列的PCR检测被引量:6
- 1998年
- 目的探讨人疱疹病毒6型(HHV6)与我国淋巴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白血病细胞株及健康献血员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HV6特异DNA序列。结果52例淋巴瘤组织中,21例PCR扩增出HHV6特异DNA序列,阳性率40.4%;43例献血员外周血淋巴细胞中,8例检测出HHV6DNA序列,阳性率18.6%。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株白血病细胞株也扩增出HHV6DNA序列。结论HHV6与我国淋巴瘤有一定关系。
- 潘凤兰吕华范宏宇范宏宇宋玉华严庆汉
- 关键词:淋巴瘤疱疹病毒6型DNA序列PCR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细胞微卫星遗传不稳定性研究
- 1998年
- 为了探讨骨髓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转化为白血病的发病机制,采用PCR放射自显影法分析了位于5P,17P和18q染色体上的Mfd27,Mfd41和DCC微卫星序列的杂合性丢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在14例MDS患者恶性演变过程中发现位于P53抑癌基日附近的Mfd41位点有改变,2例为LOH,2例为MI。在Mfd27位点也有改变,2例为LOH,回切为MI。6例阳性病例中有3例已转化为AML-M2m型。DCC位点未检测出改变。表明特定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MDS发展和转化为白血病紧密相关。
- 范振斌宋玉华李戈马小彤邵宗鸿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杂合性丢失微卫星不稳定性
- 稳定表达M-CSF及其受体的人—鼠嵌合肿瘤细胞系的建立及性质
- 2003年
-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M- CSFR)或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膜结合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SFR- m- M- CSF)的人—鼠嵌合肿瘤细胞系 ,作为研究肿瘤免疫治疗的实验模型。方法 :用 PCR技术构建 M- CSFR- m- M- CSF融合 c DNA的真核表达载体。将携带 M- CSFR及 M- CSFR- m- CSF的重组质粒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系 SP2 / 0 ,G4 18筛选所得的混合克隆 ,有限稀释后克隆化培养。结果 :得到 3株稳定表达人 M- CSFR和 4株稳定表达人 M- CSFR- m- M-CSF的嵌合肿瘤细胞系。ABC免疫酶标法和 RT- PCR法证实所获细胞系有明显的目的蛋白表达。皮下接种 BAL B/ c小鼠成瘤率 10 0 %。结论 :建立了稳定表达人 M- CSFR或人 M- CSFR- m- M- CSF的人—鼠嵌合肿瘤细胞系 ,并已成功地用于 M- CSF及其受体 DNA疫苗免疫效应的研究。其原理和方法可供同类研究工作借鉴。
- 王敏慧林永敏宋玉华郑国光吴克复
- 关键词: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细胞膜隧道纳米管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9年
- 隧道纳米管(TNT)是新发现的细胞间通讯和传递机制,在免疫反应和病毒传播中起重要作用,还可能参与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调节和肿瘤发生发展等基本生物学过程。现在采用的观察TNT的方法均较复杂,该文介绍采用常用的组织化学方法经过碘酸-Shift染色(简称PAS反应)观察细胞滴片的TNT,研究白血病、淋巴瘤患者体液标本的TNT。
- 吴克复宋玉华马小彤
- 关键词:细胞间通讯白血病细胞
- 细胞凋亡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演变的关系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细胞凋亡特征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DNA梯子和体外培养等方法对38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凋亡进行研究。结果MDS患者BMMC的TUNEL凋亡细胞阳性指数(PI)为20.19%±11.07%,显著高于正常人、MDS转化的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缺铁性贫血(IDA)组,(P<0.001和P<0.01)。TUNEL和CD41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免疫酶标法(APAAP)双标记证明MDS骨髓病态小巨核细胞发生了凋亡。动态观察10例MDS患者,转为白血病后凋亡细胞PI值显著下降,尚未转为白血病患者随病情恶化凋亡呈下降趋势。7例MDS患者BMMC体外培养后,晚期PI(LPI)显著增高,3例出现DNA梯子,AML和IDA组LPI未见明显升高,未出现DNA梯子。结论MDS骨髓细胞凋亡过度与演变和转为白血病有关。
- 唐玉阳宋玉华马小彤李戈邵宗鸿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演变细胞凋亡
- 肿瘤休眠的机制及其意义被引量:9
- 2016年
- 非肿瘤死亡患者尸检常见滤泡性淋巴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等休眠肿瘤,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休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密切相关。休眠是生物在生存竞争中普遍采用的策略,作为体内新生物的肿瘤保留了这类基本性状。肿瘤休眠的机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肿瘤防治有指导作用,可能开拓新的防治途径,有助于对“过度诊断”“过度治疗”进一步认识,为“精准医学”提供新线索。文章介绍了肿瘤休眠的细胞机制及免疫和血管生成调控机制,讨论其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深入研究的可能途径,以期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线索。
- 吴克复郑国光马小彤宋玉华
-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肿瘤休眠
-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癌基因表达及其意义研究
- 1996年
- 采用生物素标记探针核酸分子原位杂交(ISH)对5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AMKL,FAB-M7)患者细胞的癌基因表达进行了观察。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巨核细胞变患者的N-ras、c-sis、c-abl和c-myc mRNA高表达,其中1例同时高表达c-fms;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M7患者c-mvc、c-sis和c-fms mRNA高表达;另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7(ANLL-M7)患者c-myc和c-fms mRNA高表达。本文对癌基因与AMKL恶性克隆扩增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多倍体化障碍关系进行了讨论。
- 马小彤宋玉华孔祥银何一心李戈钱林生林永敏郑国光
- 关键词:巨核细胞白血病癌基因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