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履刚

作品数:19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0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头坏死
  • 4篇脉冲电流
  • 4篇坏死
  • 4篇骨头
  • 4篇骨头坏死
  • 4篇股骨
  • 4篇股骨头
  • 4篇股骨头坏死
  • 4篇肝区
  • 3篇电路
  • 3篇调制
  • 3篇信号
  • 3篇信号发生
  • 3篇运算放大电路
  • 3篇数模
  • 3篇数模转换
  • 3篇数模转换电路
  • 3篇转换电路
  • 3篇模转换
  • 3篇基波

机构

  • 15篇解放军第15...
  • 5篇解放军150...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9篇朱履刚
  • 18篇黄昌林
  • 10篇常祺
  • 6篇任洪峰
  • 6篇黄涛
  • 5篇郭延岭
  • 5篇周阳
  • 5篇陈国立
  • 3篇陈旭
  • 3篇余占洪
  • 2篇吴晓光
  • 2篇鞠晓伟
  • 2篇侯文根
  • 1篇赵琳
  • 1篇杨卫强
  • 1篇赵亮
  • 1篇王帅

传媒

  • 8篇解放军医学杂...
  • 6篇实用医药杂志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09
  • 3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中频治疗信号发生仪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频治疗信号发生仪,电源电路与控制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基准电压电路、运算放大电路、电位调整电路和输出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与数模转换电路、基准电压电路和电位调整电路连接,并对数模转换电路、基准电压电路和电位调整...
常祺朱履刚黄昌林
中频脉冲肝脏电刺激治疗仪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试验被引量:4
2014年
运动性疲劳是机体进行运动训练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限制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度疲劳给以合理的恢复可促进人体功能水平的提高,然而过度的运动性疲劳不及时消除会引起运动性疲劳积累,不仅无助于提高人体功能水平,而且可能形成过度训练症候群,最终损害人体健康.目前,抗疲劳多采用药物治疗或刺激肌肉组织,在效果上各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应用科学简便的方法缓解疲劳,避免过度疲劳的产生,从而提高训练效果,预防损伤的发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常祺戴朋乙朱履刚吴晓光陈国立任洪峰郭延岭周阳黄昌林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生化指标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的建立及相关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的建立,并通过临床应用验证其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58例,建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并根据该标准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所建立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86.4%、89.7%。临床应用研究显示给予预防性治疗(干预组)的患者,其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干预组(34.2%vs84.9%,P<0.01)。结论确立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有助于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发现对0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应用多种预防性综合措施进行干预,治愈率较高,能有效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
黄昌林侯文根常祺朱履刚黄涛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负压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系统(VSD)治疗四肢外伤性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疗效观察。方法34例四肢外伤性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换药组(17例):常规清创后,定期换药,待创面肉芽组织生成良好后,应用植皮或局部转移皮瓣方法覆盖外露创面;VSD系统治疗组(17例):常规清创后,VSD系统持续负压吸引,待创面肉芽组织生成良好后,应用植皮或局部转移皮瓣方法覆盖外露创面,观察比较两组创面清洁、二期植皮或皮瓣覆盖时间及治愈时间。结果VSD系统治疗组:骨或肌腱外露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感染得到控制,细菌培养阴性;常规换药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6.93±9.97)d,VSD组平均(12.67±4.49)d,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系统(VSD)对四肢外伤性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创面的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黄涛鞠晓伟黄昌林吴晓光朱履刚
关键词:负压引流四肢
ICAM-1及脂代谢变化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了解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脂代谢变化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ANFH)发病的关系。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4)每周2次肌注醋酸氢化可的松(8.0mg/kg)造模,对照组(n=8)每周2次肌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处理的第0周(处理前)和第2、4、6、8周抽血测定血清ICAM-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于第2、4、6、8周分批处死动物,行双侧股骨头病理切片和髋周软组织ICAM-1免疫组化检测,并对股骨头行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自处理第6周起、ICAM-1自处理第4周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前(P<0.05或0.01),且自第4周起髋关节周围软组织ICAM-1积分光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前(P<0.05)。实验组从第4周开始可见股骨头软骨改变,髓腔内脂肪细胞增生,骨小梁变细,骨细胞核固缩、边集、深染,骨陷窝空虚增多,且呈进行性加重。单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两侧髋周软组织ICAM-1积分光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造模成功的实验兔中,血清ICAM-1和甘油三脂的表达高度相关(r=0.8370,P<0.01)。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与ICAM-1高表达及脂代谢紊乱有关。
黄昌林陈旭余占洪朱履刚黄涛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胞间黏附分子1脂代谢
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疲劳大鼠肝区对肝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运动疲劳大鼠肝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疲劳组和刺激组,每组24只。疲劳组和刺激组进行游泳训练,建立运动疲劳模型,刺激组训练后给予大鼠肝区脉冲电流(1024 Hz,10 m A)刺激,于第1、3、5周训练结束后禁食水24 h,处死动物,心脏采血,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乳酸(LD)及乳酸脱氢酶(LDH)。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肝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分布。结果第1、3、5周末三组血TBIL及T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刺激组血LDH含量明显低于疲劳组(P<0.05);血ALT、AST及LD含量第1周末疲劳组明显高对照组及刺激组(P<0.05),而对照组和刺激组无显著差别,第3、5周末疲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刺激组(P<0.05)。第1周末三组大鼠肝组织Bcl-2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第3周末刺激组肝组织Bcl-2表达明显高于疲劳组(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5周末刺激组肝组织Bcl-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高于疲劳组(P<0.05);刺激组大鼠肝组织Bax表达在第1周末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后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各时间的均显著低于疲劳组(P<0.05);第1、3、5周疲劳组Bcl-2/B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刺激组(P<0.05),而第3、5周时刺激组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性疲劳可以增加Bax蛋白在肝细胞的表达,减少Bcl-2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引起肝组织损伤;经皮脉冲电流刺激运动性疲劳大鼠肝区,能降低Bax在肝中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显著减少运动性疲劳的肝损害,有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加速乳酸清除等作用。
朱履刚黄昌林常祺
关键词:脉冲电流蛋白质BCL-2BAX
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运动疲劳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疲劳大鼠肝区对其肝组织内抗氧化指标、肝糖原含量及光镜下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训练组和训练刺激组,每组24只。运动训练组和训练刺激组进行游泳训练,建立运动疲劳模型,训练刺激组训练后给予脉冲电流刺激,于第1、3、5周末禁食水24h后分批处死动物(每组8只),测定各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糖原含量,并对肝组织行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除第1周末训练刺激组各项指标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外,1、3、5周末各组各指标比较均为肝糖原含量和肝脏组织SOD活性安静对照组>训练刺激组>运动训练组(P<0.05),MDA含量安静对照组<训练刺激组<运动训练组(P<0.05)。光镜观察显示,随着运动疲劳程度的加深,肝组织病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第5周时运动训练组肝组织肿胀,肝窦变窄甚至消失,训练刺激组肝细胞虽有损伤但明显轻于运动训练组。结论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疲劳大鼠肝区可提高肝脏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机体自由基的消除及肝糖原的合成,具有延缓运动疲劳发生、促进运动疲劳恢复的作用。
朱履刚黄昌林
关键词:脉冲电流丙二醛肝糖原
一种中频治疗信号发生仪
本发明公开一种中频治疗信号发生仪,电源电路与控制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基准电压电路、运算放大电路、电位调整电路和输出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与数模转换电路、基准电压电路和电位调整电路连接,并对数模转换电路、基准电压电路和电位调整...
常祺朱履刚黄昌林
文献传递
谐振致装甲车乘载员肌源性低位背痛发病调查及其相关干预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装甲兵肌源性低位背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了解谐振对肌源性低位背痛的影响,以及腰背肌相对肌力训练对改善肌源性低位背痛是否有效。方法采用笔者所在研究所自制调查表及拟定的肌源性低位背痛诊断标准,对某部402例装甲兵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专业和军龄战士发病率及疼痛程度;对患者采取腰背肌相对肌力训练,比较其改善情况。结果该群体中低位背痛的患病率12.93%,乘员发生率20.36%,载员发生率7.66%,两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度疼痛发生率8.21%,Ⅱ度疼痛3.98%,Ⅲ度以上发生率0.75%,三种疼痛级别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腰背肌相对肌力训练作为干预手段(持续8周),患病人群中未干预组有5例症状缓解,干预组有19例症状缓解;健康人群中实施干预后无低位背痛发生。结论装甲兵是肌源性低位背痛高危人群;长期谐振是造成装甲兵肌源性低位背痛重要危险因素;疼痛多为Ⅰ、Ⅱ度;腰背肌相对肌力训练对预防、缓解疼痛及治疗均有效。
常祺赵亮朱履刚陈国立任洪峰郭延岭周阳黄昌林
关键词:装甲兵
血清糖皮质激素及脂代谢变化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清糖皮质激素(GC)及脂代谢变化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ANF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4)每周2次肌注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8.0mg/kg造模,对照组(n=8)每周2次肌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处理的0、2、4、6、8周抽血测定空腹血清GC血药浓度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并于第2、4、6、8周分批处死动物,将同批处死的实验组动物依据血清GC浓度分为A(低浓度组)、B(高浓度组)两组,观察股骨头的空骨陷窝率及髋周软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清TC浓度自第6周起、TG及GC浓度自第2周起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实验组处理后各时间点GC浓度与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及TG浓度均呈明显正相关,且A组空骨陷窝率及TG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光镜观察见实验组部分动物股骨头髓腔内脂肪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骨小梁变细,骨陷窝空虚增多。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髋周软组织中GR积分光密度(IO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4周和第8周结果均显示空骨陷窝率与髋周软组织内GR的IOD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90、0.6050,P<0.05)。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与GC在体内代谢缓慢及脂代谢紊乱有关,其中GR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昌林余占洪陈旭朱履刚黄涛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股骨头坏死脂代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