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金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美学
  • 1篇导演
  • 1篇导演风格
  • 1篇电视
  • 1篇电视节目
  • 1篇电视受众
  • 1篇电影
  • 1篇影像
  • 1篇影像风格
  • 1篇约翰·密尔
  • 1篇中国式
  • 1篇诗意
  • 1篇视阈
  • 1篇售卖
  • 1篇受众
  • 1篇受众需求
  • 1篇数字化
  • 1篇数字化技术
  • 1篇双端
  • 1篇特质

机构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臧金英
  • 1篇张胜冰
  • 1篇张继亮
  • 1篇赵士萌

传媒

  • 2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戏剧之家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青年记者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今传媒
  • 1篇视听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二次售卖理论下电视受众平台的形成路径
2016年
互联网技术对以受众的需要为出发点的传媒经济活动,架、构了新的价值关系链,形成了“电视+互联网”模式。本文以学界称为二元市场、业界称为二次售卖的传媒商业模式理论为基础,从电视产品的受众需求出发,为更好地打通电视新平台、受众需要与互联网的价值关系,探讨电视受众平台构建的可能性路径及未来走向。
臧金英
关键词:电视受众互联网技术受众需求
人才美学视阈下人才的美学素养培育
2016年
美学是研究艺术美和实际美的学科,且正渗透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当美学与人才学进行学科交汇时,美学给人才学的发展带来了审美的全新理念。本文基于人才美学视阈,探究人才美学的关系建构以及人才的美学素养培育。
臧金英
“中国式”电视节目版权引进热的冷思考
2015年
2014年中国电视节目的市场呈现了"大爆炸"的现象。版权引进、制播分离的市场体制,推动了电视节目走向更高水平的制作。2014年诞生的几档现象级节目主要集中在明星真人秀节目中,且多引进自国外的版权。"中国式"的这种集中、扎堆引进的模式节目,尤其需要对节目版权的引进进行冷静思考。
臧金英
关键词:中国式
历史与海洋城市的诗意纪录反思——《海上传奇》镜像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个经典的海洋城市,而上海作为中国著名的海洋城市,见证了近百年的中国历史。历史类纪录片的表达方式,随着新手法的演进也诞生了很多标志性影片。故海洋城市和历史类纪录片的碰撞,也诞生了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定制的纪录电影——《海上传奇》,其中对上海城市、历史、人文的叙述,更是阐述了时代背景下的一种诗意纪录反思。
臧金英
关键词:城市历史纪录电影
文化产业推行“PC和移动”双端模式创新被引量:1
2015年
互联网从PC端到移动端的演化,也在提醒文化产业所涉及的领域,要不断推行模式创新,本文就互联网承载介质的PC端和移动端,阐释文化产业在互联网领域进行模式创新的方式。
臧金英
关键词:文化产业
浅谈侯孝贤影像风格的美学特质被引量:1
2015年
侯孝贤作为台湾新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影片具备丰富的镜头美学特质,充足的文化叙事美学,纪实主义电影本体。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监制,都深深的形成了"侯式风格"。本文就以侯孝贤的影像风格为切入点,研究其镜头背后的诗意与忧思,剖析这个文化韵味十足的电影诗人。将重点集中在侯孝贤电影的美学思想上,解读电影中的镜头和叙事,探究电影本体论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臧金英赵士萌
关键词:导演风格影像风格美学
“声名狼藉”的逻辑性谬误——重思约翰·密尔对功利原则的证明被引量:1
2017年
许多批评者指出,约翰·密尔在《功利主义》第四章中对功利原则的证明明显地犯有许多"声名狼藉"的逻辑性谬误。他们认为这些谬误主要包括两类:模糊性谬误/自然主义谬误和合成性谬误/划分性谬误。批评者们之所以如此严厉地批评密尔,或者是因为他们没有厘清密尔证明背后所预设的一些假定,或者是因为他们未将密尔证明功利主义的论点与他的其他著作联系起来。如果人们怀着同情的心态来对待密尔的证明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发现,密尔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犯有"声名狼藉"的逻辑性谬误。
张继亮臧金英
关键词:功利原则自然主义谬误
基于数字化的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被引量:5
2017年
海洋文化遗产是海洋文明在当代的延续,它构成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对推动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海洋生产力不断提高和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海洋文化遗产保护要与当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全面共融,以提升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延长海洋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具体做法是,要从建立健全有关保护的法律和政策、构建海洋文化遗产的数据库、借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影像存留、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促进海洋文化资源产品化等具体路径着手,把数字技术融入到海洋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中,从根本上推动海洋文化遗产的"活态"数字化保护,重塑海洋文化价值体系,推动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向数字化开发利用的转型。
张胜冰臧金英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