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悦杰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研究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确诊布鲁氏菌病的患者90例,其中急性期59例,慢性期31例,另外选取同期40例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CD4^(+)T及CD8^(+)T细胞计数,计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分析各细胞参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各参数对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慢性期组的关节痛和脊柱炎占比高于急性期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NLR均降低,慢性期组MPV和PDW降低,而CD3^(+)T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升高(P<0.05)。有关节炎症状的急性期布病患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D3^(+)T细胞计数和CD8^(+)T细胞计数低于无关节炎的急性期布病患者,而PLR则升高(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水平对于急性期布鲁氏菌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和0.717,而CD3^(+)T细胞计数对于诊断慢性期布鲁氏菌病的AUC为0.748。在急性期患者中,CD3^(+)T、CD8^(+)T细胞计数及PLR水平对诊断关节炎的AUC分别为0.779、0.768、0.722。结论 急性期和慢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以及急性期布病患者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乔坤艳刘韦娜郑晓雅苏瑞杨悦杰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血小板计数曲线下面积
- 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及左氧氟沙星治疗布氏菌病的疗效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及左氧氟沙星治疗布氏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76例布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复发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乏力、多汗、头痛、关节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及左氧氟沙星治疗布氏菌病效果确切,可促进临床症状消退,降低炎症指标水平和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临床不良反应几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 张翠王喆杨悦杰李颖
- 关键词:利福平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布氏菌病C反应蛋白
- 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家属分泌物肠道病毒检测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HFMD)患儿密切接触家属呼吸道、消化道分泌物肠道病毒检出情况。方法随机选取HFMD患儿密切接触家属50例,分别于患儿入院(急性期)及出院时(恢复期)采集咽拭子、粪便标本共200份,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包括EV、EV71、柯萨奇A组16型(CoxA16)。结果 EV阳性患儿密切接触家属总EV阳性率78%,其中97.3%为隐性感染者。HFMD患儿密切接触家属EV阳性检出率粪便明显高于咽拭子(P<0.05),且在患儿疾病恢复期阳性率高于急性期(P<0.05),尤其是粪便标本(P<0.05)。结论手足口患儿病密切接触家属EV隐性感染率高,应加入防控重点范围。
- 刘亚敏郄春花李佳萌李颖杨悦杰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 急性及亚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
- 目的 观察急性及亚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方法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布鲁菌病患者120例,其中急性期患者86例,亚急性期患者34...
- 杨悦杰李颖
- 咽痛伴长期发热一例
- <正>~~
- 杨悦杰
- 文献传递
- 乌司他丁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3岁以下幼儿高发,重症病例可出现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1]。目前临床治疗中对重症及危重症患儿早期多采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乌司他丁(UTI)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损伤,保护肺功能[2]。本研究对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UTI,观察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UTI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 杨悦杰李颖刘亚敏李伟李玲玲
- 关键词:危重症患儿血清炎症因子重症病例手足口病乌司他丁肠道病毒感染
-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鼠树突状细胞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及内吞途径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体外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EV71感染对DC的生物过程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使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扩增培养EV71病毒株,建立EV71感染DC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抗原表型变化,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变化,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 logy,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以判定差异基因主要影响的生物学功能或者通路。加用内吞途径抑制剂QS11,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V71表面主要蛋白病毒蛋白l的表达水平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EV71感染DC 24 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示,EV71感染后的DC表面特征性标志CD80和CD86阳性率(10.61±0.76)%明显升高,与未感染EV71的DC(1.64±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P<0.01)。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EV71感染的DC中共筛选出8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包括66个上调的基因和21个下调的基因。基因本体分析表明,失调的基因涉及175个生物过程。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分析显示,内吞途径、核黄素代谢途径、ErbB信号途径、转换生长因子β信号途径和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途径等与差异表达的基因相关。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EV71感染DC同时加入抑制剂QS11后,病毒蛋白1表达水平(0.49±0.05)比EV71感染组(1.17±0.0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1)。结论EV71感染DC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病毒转录、凋亡过程、免疫细胞分化等多个过程。基因分析显示,内吞途径中差异基因的富集最显著。内吞途径可能参与了EV71感染DC的过程。
- 杨悦杰郑荣秀李颖王丽刘亚敏王霞刘畅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树突状细胞基因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