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志杰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抑郁
  • 4篇抑郁症
  • 4篇丙泊酚
  • 3篇麻醉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依托咪酯
  • 2篇神经外科
  • 2篇外科
  • 2篇氯胺酮
  • 2篇氯胺酮麻醉
  • 2篇难治
  • 2篇难治性抑郁
  • 2篇难治性抑郁症
  • 2篇MECT
  • 1篇电休克
  • 1篇电休克治疗
  • 1篇动脉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机构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王志杰
  • 5篇张春平
  • 5篇黄雄
  • 4篇张敏玲
  • 3篇江妙玲
  • 2篇古智文
  • 2篇郑洪波
  • 1篇李启荣
  • 1篇刘榴
  • 1篇蓝晓嫦
  • 1篇余晓仪
  • 1篇王达平
  • 1篇何红波
  • 1篇钟秀珍
  • 1篇李艳
  • 1篇段炼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改良性电抽搐治疗中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ect)中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改良性电抽搐(MECT)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50)和丙泊酚组(P组,n=50)。E组病人用依托咪酯乳剂0.3㎎/㎏诱导,P组用异丙酚2.0㎎/㎏诱导。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通电后1(T_1)、3(T_2)、8(T_3)和15min(T_4)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1时均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5);E组T_2~T_4时MAP及HR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_2时MAP及HR与T_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时MAP、HR与T_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诱导老年人行MECT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影响比较平稳,而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王志杰张春平黄雄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MECT血流动力学
丙泊酚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术中心肌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术中心肌的影响。方法 2016年4月,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5只。两组大鼠均于麻醉满意后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组大鼠给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建模后1周处死大鼠。记录两组大鼠建模前和结扎冠状动脉后10 min肢体六导联心电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大鼠建模前及建模后1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计算两组大鼠建模后1周心肌梗死面积所占比例;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计算两组大鼠建模后1周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实验过程中对照组5只大鼠死亡,丙泊酚组7只大鼠死亡。两组大鼠建模前心电图正常,两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后10 min心电图示Ⅰ、Ⅱ、a VL导联ST段抬高、T波高耸或T波与QRS波融合。两组大鼠建模前和建模后1周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建模后1周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建模前(P<0.05)。建模后1周丙泊酚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所占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生物素化d UTP标记阳性的细胞核呈棕褐色,细胞核呈碎点状,不规整,大小不一。建模后1周丙泊酚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能有效缩小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术中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王志杰
关键词:丙泊酚冠状动脉结扎术
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抑郁症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138649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病例组选取100例汉族抑郁症患者,对照组选取100例汉族健康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PH2基因rs1386494单核苷酸多态性,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析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抑郁症的关系。结果 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99,P=0.034);女性A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18,P=0.042);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与抑郁症的症状及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程度的关联,A等位基因可能为患抑郁症尤其是女性人群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G/G基因型可能为抑郁症的保护因素。
余晓仪郑洪波黄雄张春平王志杰江妙玲古智文张敏玲
关键词:抑郁症基因多态性
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丙泊酚和依托咪酯不同麻醉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和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进行全麻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情况,比较麻醉诱导前及麻醉后不同时间点SBP、DBP、HR。记录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丙泊酚组T4、T5、T6点SBP值均低于依托咪酯组,T1、T3、T4时间点DBP值均低于托咪酯组,HRT1点显著低于依托咪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依托咪酯组比较,丙泊酚组出现肌阵挛比例显著降低,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术后苏醒时间延长,肌痉挛发生率增加。与依托咪酯相比丙泊酚会引起术后血压和心率减低。
王志杰李艳钟秀珍
关键词:丙泊酚依托咪酯神经外科手术
多巴胺D2受体基因C957T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基因C957T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对99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99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多巴胺D2受体基因C957T多态性的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HAMD评定抑郁组的症状表型,分析抑郁症症状表型与基因型的关联性。结果抑郁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94,P=0.048);C957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51,P=0.054);抑郁组多巴胺D2受体基因C957T等位基因、基因型在HAMD各因子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多巴胺D2受体基因C957T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刘榴郑洪波黄雄张春平王志杰江妙玲古智文张敏玲
关键词:抑郁症多巴胺D2受体
氯胺酮麻醉的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下的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安全性和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入组60例需要MECT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30例)使用氯胺酮诱导麻醉的MECT治疗;异丙酚组(30例)使用异丙酚诱导麻醉的MECT治疗。入组患者在基线期及MECT治疗8次后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及连线测验A&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汉诺塔测试,出组时评定副反应量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异丙酚组较氯胺酮组降低更明显。结论:氯胺酮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较异丙酚组轻,未出现严重副作用。
李启荣何红波黄雄张春平王志杰王达平江妙玲蓝晓嫦段炼张敏玲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氯胺酮
丙泊酚-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唤醒麻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唤醒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集的96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行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维持,B组给予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维持.记录两组手术开始时、唤醒开始、恢复呼吸、应答时间各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术后复苏、术后清醒时间.结果:B组唤醒开始、恢复呼吸、应答时间各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显著优于A组(P〈0.05),但两组任何时间段的心率及呼吸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后复苏、术后清醒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需要行神经外科唤醒麻醉的患者可给予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维持,减少对患者平均动脉压的影响,且术后复苏和清醒时间快,值得推广.
王志杰
关键词:丙泊酚舒芬太尼雷米芬太尼
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麻醉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观察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麻醉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难治性抑郁症(TRD)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8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TR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MECT组、氯胺酮MECT组、联合MECT组各40例,分别进行相应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8次后MCCB总分、血清BDNF水平、睡眠脑电图慢波发生率,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MECT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异丙酚MECT组(50.0%)(χ^(2)=62.297,P<0.01),而与氯胺酮MECT组(9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治疗前,3组MCCB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MECT组>氯胺酮MECT组>异丙酚MECT组(F=27.701,P<0.01)。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血清BDNF/pro-BDNF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MECT组>氯胺酮MECT组>异丙酚MECT组(F=105.321、25.171,P均<0.01)。治疗后,脑电慢波发生率联合MECT组(5.00%)<氯胺酮MECT组(25.00%)<异丙酚MECT组(72.50%)(χ^(2)=38.393,P<0.01)。治疗后,3组不良反应(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麻醉MECT治疗TRD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认知功能、血清BDNF水平及血清BDNF/pro-BDNF比值,降低脑电慢波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古智文黄雄张春平王志杰张敏玲
关键词:氯胺酮麻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