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晓 作品数:53 被引量:28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粤北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共4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浮针疗法配合再灌注治疗足底筋膜炎,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复发率,促进患者恢复,整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邵育春 鲍晓 刘惠宇 汤周泉关键词:浮针疗法 再灌注治疗 足底筋膜炎 VAS评分 疗效 复发率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单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单侧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rTMS+NMS)组、rTMS组、NMES组,每组32例,分别给予(真rTMS+真NMES)、(真rTMS+假NMES)和(假rTMS+真NMES)治疗。在基线、治疗2周后、治疗结束1月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下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评估(PAS)评估吞咽功能。结果:90例进入结果分析,3组在基线、治疗2周后及治疗1月后,SSA评分(F(2,86)=322.85;P<0.001)、PAS评分(F_((2,86))=482.44;P<0.001)均显著下降;治疗2周后(rTMS+NMES)联合组PAS评分及SSA评分均低于rTMS组(P_(SSA)=0.031,P_(PAS)=0.000),且低于NMES组(P_(SSA)=0.007,P_(PAS)=0.001)。结论:患侧高频rTMS刺激后立即进行NMES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吞咽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独rTMS治疗及NMES治疗。 饶金柱 李华娇 王晶 李芳 鲍晓 刘惠宇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 卒中 吞咽障碍 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观察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小脑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小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小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治疗3周后,2组均采用纤维内镜下吞咽困难严重程度量表(FEDSS)和渗漏-误吸量表(PAS)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FEDSS及P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FEDSS及P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2组治疗后FEDSS及PAS评分比较,小脑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更显著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吞咽康复训练。 钟立达 刘惠宇 鲍晓 李芳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 小脑 吞咽障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中风后吞咽障碍康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评价非优势侧tDCS阳极干预和优势侧tDCS阳极干预对吞咽性能康复的疗效。方法:9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被随机分为优势组、非优势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临床的标准吞咽训练(常规训练),优势组和非优势组均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加tDCS进行治疗,在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均使用FEDSS和SSA评分量表评估吞咽情况的改善。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14天后的FEDSS评分和SSA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的评分(均P<0.05),优势组评分均低于非优势组和常规组(均P<0.05),非优势组和常规组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CS阳极刺激结合标准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有更显著的治疗作用,患侧干预治疗效果可能比健侧效果好。 罗津宁 鲍晓 谢冬玲 李芳 朱艳英 魏震宇 刘惠宇关键词:吞咽障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梗死后上肢功能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将盘锦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从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经颅直流电联合虚拟现实组(B组)2组,每组39人。A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4周的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每次训练45 min,每天2次,每周5 d,共4周。收集并分析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Fugl-Meyer上肢量表(the Fugl-Meyer upper-limb scale,UL-FMA)、改良Arthworth评分(modified Arshworth score,MA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量表以及感觉运动诱发电位结果。结果干预前2组UL-FMA、MAS、MBI评分以及感觉运动诱发电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结束时,2组患者的UL-FMA、MAS、MBI评分以及感觉运动诱发电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康复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且更加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增强康复治疗效果。 赵飞 谭杰文 鲍晓 刘河军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上肢功能 脑梗死 动作观察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AO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2名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D 4组各18例,4组都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给与不同治疗措施。A组:AOT+rTMS,B组:AOT,C组:rTMS;D组:无其他治疗措施。每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开始前、治疗4、8周后分别进行Fugl-Meyer下肢评分(FMA-LE)、10m步行测试(10MWT)、体感诱发电位(SEP)评估。结果:4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的FMA-LE、10MWT、SEP潜伏期以及SEP波幅均存在交互效应(均P<0.05)。4组患者治疗4周、8周后的FMA-LE、10MWT以及SEP波幅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4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FMA-LE,10MWT以及SEP波幅均较治疗4周后升高(均P<0.05);4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后SEP潜伏期均降低(均P<0.05);4组患者治疗8周后SEP潜伏期较治疗4周后均有降低(均P<0.05)。治疗4周、8周时,A组FMA-LE、10MWT和SEP波幅均高于其他3组(均P<0.05),SEP潜伏期均低于其他3组(均P<0.05);但是在治疗4周和干预8周时,B组、C组和D组FMA-LE、10MWT、SEP潜伏期以及波幅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OT联合rTMS治疗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更加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朱平安 钟立达 马贤聪 卢绮琪 黎志良 曹哲嘉 鲍晓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在脑卒中日常生活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2021年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在脑卒中日常生活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A组(30例,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VR+ADL组)、B组(30例,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干预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前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的评估。结果:2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评定、Barthel指数、HAMD、HAMA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A组患者较B组Fugl-Meyer上肢评定、Barthel指数、HAMD、HAMA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后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真实日常生活功能重建室训练相结合可以更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焦虑及抑郁情绪,有利于住院患者平稳安全的向家庭生活过渡。 阮丽英 古晓琳 张雪梅 洪小娟 林献青 鲍晓关键词:脑梗死 虚拟现实技术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trom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析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长链非编码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14(lncRNA SNHG14)、微小RNA-145-5p(miR-145-5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弋矶山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就诊的11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Brunnstrom技术运动疗法,观察组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下肢部分(FMA-LE)及总分]、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神经损伤康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神经因子[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生长因子(NGF)及miRNA相关指标(lncRNA SNHG14、miR-145-5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FMA-LE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UE、FMA-LE及总分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MAS、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P、lncRNA SNHG14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MBP、lncRNA SNHG14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GF、miR-145-5p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NGF、miR-145-5p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Brunnstrom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加速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降低下肢肌张力,改善血清神经因子、lncRNA SNHG14、miR-145-5p水平。 罗强强 洪小娟 王清华 鲍晓 王松 洪乐关键词:脑卒中 体外膈肌起搏器结合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体外膈肌起搏器结合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肺康复+体外膈肌起搏器)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所有患者均接受慢阻肺治疗,感染、扩张支气管、祛痰、吸氧、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前后肺功能、血气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WMD)和生活质量(SF-36)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FEV1、FVC、FEV1/FVC、FEV1%、PaO2和PaCO2和干预前对比,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WMD)和生活质量(SF-36)和干预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康复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 罗健玲 楚春香 刘惠玲 林献清 刘翔 毛洁花 鲍晓关键词:肺康复 体外膈肌起搏器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气管切开患者流涎症的疗效观察 2021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气管切开患者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护理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在超声引导下取腮腺、下颌下腺多点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共计100U(双侧腮腺各30U、双侧下颌下腺各20U),治疗4周后采用流涎严重程度和频率量表、Murray分泌物严重程度量表对患者流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流涎严重程度评分(2.23±0.90分)、流涎频率量表评分(1.93±0.78分)及Murray分泌物严重程度量表评分(1.33±0.61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联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能短时间内进一步改善气管切开患者的流涎症状,具有更显著的治疗作用。 钟立达 鲍晓 李芳关键词:流涎症 气管切开 A型肉毒毒素 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