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宁宁

作品数:10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消融
  • 5篇肝癌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功率
  • 3篇肝细胞
  • 3篇大肝癌
  • 3篇大功率
  • 2篇原发性
  • 2篇栓塞
  • 2篇微波
  • 2篇微波消融
  • 2篇消融治疗
  • 2篇化疗
  • 2篇复发
  • 2篇肝肿瘤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机构

  • 8篇天津市第二人...
  • 3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张宁宁
  • 9篇陆伟
  • 3篇刘建勇
  • 2篇程晓静
  • 2篇周永和
  • 2篇李菲
  • 1篇王瑞
  • 1篇王躬莉
  • 1篇刘均娟
  • 1篇蒋文涛
  • 1篇刘国旺
  • 1篇张骊
  • 1篇王春妍
  • 1篇梁树人
  • 1篇王洪海
  • 1篇李江
  • 1篇钱静
  • 1篇周莉
  • 1篇刘钰佩
  • 1篇李嘉

传媒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的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思考被引量:5
2015年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治疗经历了手术、肝移植、介入、局部治疗、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方法。我们研究的治疗思路也由以单纯消灭肿瘤为目的转化为在消灭肿瘤的同时,
陆伟张宁宁
关键词:肝细胞
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4
2014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实体肿瘤。由于肝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且80%肝癌患者并存肝炎及肝硬化基础病因,70%~80%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目前临床对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肝癌首先根据Child—Pugh评分、肿瘤分期、肝功能储备、全身状况、
张宁宁陆伟
关键词:肝细胞肝细胞病理学肝肿瘤肝肿瘤病理学化学栓塞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碘化油
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临床疗效及其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比较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和大肝癌的疗效,分析大功率微波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与术后肿瘤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5例未行其它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0个肿瘤病灶行80~100 W大功率和(2450±10)MHz微波频率消融治疗,肿瘤直径范围为3~8 cm,肿瘤直径3~5 cm(小肝癌46个)和肿瘤直径5~8 cm(大肝癌14个)。比较消融治疗后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析影响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后复发、并发症发生和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微波消融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MRI检查,发现小肝癌组一次性完全灭活率为82.6%(38/46),显著高于大肝癌组的64.3%(9/14,P=0.037);小肝癌组和大肝癌组二次完全灭活率分别为100.0%(46/46)和85.7%(12/14,P〉0.05);术后4例患者发生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大功率微波消融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2.2%(10/45);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95.6%(43/45)和86.7(39/4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与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P=0.017)、血清HBV DNA阳性(P=0.027)、病灶数目(P=0.022)和术前AFP水平(P=0.025)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HBV DNA阳性(P=0.031)和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P=0.039)为原发性肝癌在微波消融治疗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功率微波对于小肝癌完全消融率高于大肝癌,是安全的、高效的;推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是大功率微波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宁宁程晓静刘建勇周永和李菲陆伟
关键词:肝癌微波消融大功率复发
肿瘤患者血清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变化及其诊断意义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线粒体肌酸激酶(Mt CK)存在于细胞内线粒体内膜和外膜间隙,属肌酸激酶同工酶系列,其主要生理作用是在有氧情况下通过磷酸肌酸穿梭机制提供肌肉收缩所需能量。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Mt CK在肿瘤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且大多数是患有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Mt CK呈高表达,在预后不好的病人中过表达尤其明显,推测其对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Mt CK过表达可以使细胞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一定的生长优势以抵抗调亡。
张宁宁陆伟
关键词:肿瘤线粒体肌酸激酶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分析活动性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培养的细菌学及耐药变化趋势,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诊断符合SBP且腹水细菌学培养阳性患者140例,根据腹水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革兰阳性(G^+)菌感染组50例和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9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及耐药情况。结果从2012至2016年G^+菌感染在SBP细菌谱中的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3、4、10、12、21例),SBP条件致病菌比例逐年增多,从2012年的33.3%增长到2016年的41.9%。G^+菌感染组血中性粒细胞比例(N)、腹水白细胞计数(WBC)、多核粒细胞数、降钙素原(PCT)均较G-菌感染组明显减少(均P〈0.05)。从2012年至2016年G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0.O%(45例),其中耐药率较低的3种抗菌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0)、亚胺培南(3.33%)、阿米卡星(7.78%),头孢菌素类耐药率最高,依次是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分别为47.78%、38.89%、34.44%;G^+菌感染葡萄球菌33例(占64.7%)、肠球菌13例(占25.5%)、链球菌4例(占7.8%),耐药率较低的3种抗菌药物为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分别为0、4.0%、8.0%,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肠球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对于SBP患者,致病菌仍以菌为主,但G^+菌感染比例呈上升趋势;治疗首选的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头孢哌酮/舒巴坦,肾功能较好者可加用阿米卡星;经验治疗效果欠佳,需要考虑应用抗G^+菌的药物。
钱静刘均娟王瑞刘钰佩刘国旺张宁宁陈岭岭梁树人陆伟
关键词:活动性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细菌培养
呼吸调控对CT下肝癌消融治疗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呼吸调控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及调控后效果。方法将我院130例需在CT下肝癌消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的呼吸训练,并为其安装肌电生物反馈仪,使其根据信号训练,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对照组于术前1天和局麻后即将穿刺时,由护士和操作医生指导屏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70.77%、41.5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术前心率、呼吸与入院时比较相近,而对照组在术前高于入院时。结论肝癌消融术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固定肝脏位置,使医生准确穿刺到达靶区减少穿刺次数,可降低出现血管、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
王躬莉王敬张宁宁李谦刘建勇
关键词:穿刺成功率护理
大功率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较大肝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大功率微波消融(MW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较大肝癌(HC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41例肝癌患者的50个病灶采用大功率MWA联合TACE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期至2015年10月止。41例患者肿瘤长径3.0~11.6cm,分为病灶3~〈5cm组(37个)和病灶≥5cm组(13个);观察两组MWA及联合TACE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率及生存情况。结果3~〈5em组在行大功率MWA术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6.5%(32/37),高于≥5cm肿瘤的53.8%(7/13,P=0.023)。全部41例患者在MWA术后均联合TACE治疗,其中3.〈5cm组与≥5cm组肿瘤在联合TACE后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4.6%和76.9%(P=0.068);而全部41例患者联合TACE术后的完全坏死率为90.0%(45/50),高于MWA术后的78.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二者联合治疗术后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术后肝功能未见明显波动,无肝破裂、肝脓肿、大出m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本组部41例患者均完成随访,病灶局部复发率为10%(5/50),1年存活率为92.7%(38/41)。结论经皮超声引导下大功率MWA联合TACE治疗较大肝癌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饶瑶陆伟张宁宁王春妍周莉李嘉苏瑞
关键词:肝细胞微波消融大功率肝动脉化疗栓塞
较大肝癌局部消融的关键问题被引量:4
2014年
近年来,超声、CT、MRI 引导下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CT)作为微创热消融技术迅速发展,已证实热消融治疗肝癌安全、廉价、有效,且极具前景。对于小肝癌(〈3 cm)的疗效确切[1],目前被临床列为一线治疗方法[2]。对大于3 cm 的肝癌进行消融,虽有较高的坏死率[3],但由于受消融热场区限制,存在完全灭活困难,局部复发率高的问题[4]。鉴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小肝癌比例较少,而3 cm 以上较大肝癌最常见,因此提高较大肝癌局部消融的疗效成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如何能做到穿刺次数少,又完全灭活肿瘤、减少消融治疗后肝癌的局部复发已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
陆伟张宁宁
关键词:巨大肝癌局部消融复发
大功率微波与射频消融治疗较大肝癌的近期疗效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大功率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与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较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1例未行其他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45例(病灶数n=60)行大功率MWA治疗(80~100 W),56例(病灶数n=68)行RFA治疗。肿瘤直径范围为3~8cm,依据肿瘤直径分为两组:肿瘤直径3~<5 cm组及肿瘤直径≥5 cm组。消融后1月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MRI检查。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生存情况,随访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并分析肝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大功率MWA与RFA对于3~<5 cm病灶1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82.6%(38/46)、80.0%(40/50);2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100.0%(46/46)、98.0%(49/50)。MWA与RFA对于≥5cm病灶1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64.3%(9/14)、33.3%(6/18);2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85.7%(12/14)、50.0%(9/18)。MWA与RFA组术后2年总复发率分别为40.0%(18/45)、42.9%(24/56)。MWA与RFA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6%(43/45)、86.7%(39/45)及94.6%(53/56)、89.3%(50/56)。两组患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单因素分析示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个数(P=0.025)、术前AFP值(P=0.031)、乙肝HBV-DNA载量(P=0.035)及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乙肝HBV-DNA载量(P=0.023)与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P=0.001)是肝癌消融治疗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WA治疗较大肝癌的完全坏死率比RFA高,局部复发率比RFA低。肿瘤个数、术前AFP值、患者HBV-DNA病毒载量以及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都是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其中后两者是独立危险因素。
张宁宁程晓静刘建勇周永和李菲陆伟
关键词:肝肿瘤消融技术
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移植科因终末期AILD接受肝移植的147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受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1日。观察受者术后生存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累积存活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统计受者术后排斥反应、AILD复发、胆道并发症和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结果147例AILD肝移植受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25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94例,AIH重叠PBC(AIH-PBC)14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14例;男性22例,女性125例,男女比例1∶5.7;年龄(53.2±10.1)岁;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4.6±9.0)分。截至随访终点,147例受者死亡21例,存活126例。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ILD肝移植受者术后1、3、5、10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8.6%、94.0%、84.6%、76.9%;死亡原因分析显示,主要死亡原因为移植肝失功,其次为移植肝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147例受者中,17例(11.56%)术后发生排斥反应;19例(12.93%)AILD复发,其中2例PBC受者复发AIH-PBC;37例(25.17%)发生胆道并发症;19例(12.93%)感染肝炎病毒,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1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5例。结论终末期AILD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PBC最为常见;肝移植是终末期AILD的有效治疗手段,且远期预后良好,应重视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复发问题。
古杰蒋文涛李江张宁宁张骊王洪海陆伟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