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芳
- 作品数:19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2021年欧洲预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律学会关于心脏电子设备植入患者综合心脏康复共识精要被引量:1
- 2021年
- 近几年来,心脏康复在我国蓬勃发展,各地医疗机构的心脏康复中心逐渐建立、发展、壮大,心脏康复的理念已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及推崇,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康复、稳定性心绞痛的心脏康复以及心力衰竭的康复等临床康复流程/路径、评估与康复措施等均已较为成熟,也有相应的指南与专家共识;但目前国内罕见有学者专门针对心脏电子设备植入(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患者进行心脏康复的研究,国内也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专家共识和指南。因此对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心脏康复从业者来说,CIED患者的心脏康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学习。
- 周蓉芳曾文平王雁陈建明唐礼江王伯忠
- 关键词:心脏康复稳定性心绞痛康复措施电子设备冠心病心肌梗死
- 双源CT评价前降支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表面的脂肪组织中或心外膜深面,但有时动脉的某一段会穿行于心肌内,该部分心肌组织即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该段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又称为桥血管。既往认为MB是一种先天性解剖变异,属良性病变,
- 毛建华周蓉芳李伟刘铁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具有报警功能的指夹式血氧仪
-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指夹式血氧仪。本实用新型,包括下夹体和转动连接在下夹体上的上夹体,上夹体设有上夹槽,下夹体设有下夹槽,上夹槽和下夹槽处于相对位置,转动上夹体可使上夹槽和下夹槽...
- 寿晓玲朱利月周蓉芳杨奕王奇男徐早仙
- 文献传递
- 改良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及鉴定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建立一种分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 雄性SD大鼠2只,快速取出心脏,去除左室外约1/4层,充分剪碎剩余组织,Ⅱ型胶原酶和胰酶先后消化20~30 min,过滤并离心收集细胞,加入培养液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结果 原代细胞基本于接种后1~2 h已大部分贴壁,24 h细胞充分伸展,并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增殖迅速,培养3 d时,可见细胞汇合度达80%~90%,细胞长至融合后呈典型的"铺路石"或"鹅卵石"征.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表明在分离培养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有特定Ⅷ因子及CD31表达,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证明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小管形成的能力.原代周期3~4 d,传代周期2~3 d,P2代细胞纯度达95%以上.传至P4代仍未见细胞形态及分裂增殖活性下降.结论 本方法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简单有效,重复性好,且获得细胞数量多、纯度高,有利于实验人员掌握.
- 周蓉芳李莉严静
- 关键词: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
- Robo4敲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探讨Robo4敲除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主干方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为Robo4敲除大鼠假手术组(Robo4 sham)、SD大鼠假手术组(SD sham)、Robo4敲除大鼠心肌梗死组(Robo4 MI)和SD大鼠心肌梗死组(SD MI)。14 d后通过右颈总动脉插管法分析大鼠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假手术组相比,心功能无明显变化。与SD sham组相比,SD MI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左室最大收缩速率(+dp/dtmax)和左室最大舒张速率(-dp/dtmax)显著下降。与SD MI组相比,Robo4 MI组LVEDP显著下降,+dp/dtmax、-dp/dtmax显著升高。结论心肌梗死14 d后大鼠心功能下降,但Robo4敲除可以改善大鼠心功能。
- 周蓉芳毛建华寿晓玲王雁王伯忠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功能
- 运用双源CT血管成像分析左冠脉分支夹角与左前降支斑块分布间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运用双源CT血管成像(CTA)探讨左冠脉分支夹角与左前降支斑块分布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冠脉正常者和100例左前降支斑块者,其中左前降支斑块患者中左前降支近段斑块组73例,中远段斑块组27例。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测量左冠脉分支夹角。结果冠脉正常组、近段斑块组和中远段斑块组的左冠脉分支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段斑块组左冠脉分支夹角大于中远段斑块组(P<0.05)。结论双源CTA可以无创、客观评价左冠脉分支夹角及左前降支斑块病变,左冠脉分支夹角对左前降支斑块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 周蓉芳王伯忠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
- 脂多糖刺激心脏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研究
- 目的:探讨脂多糖刺激心脏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可能机制。 方法:取1月龄SD大鼠心脏,机械分离出左心室中内3/4,充分剪碎组织,采用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及纯化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采用Ⅷ因子和C...
- 周蓉芳
- 关键词:脂多糖整合素Β3细胞骨架
- 文献传递
- 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与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MCT)对大鼠心肌梗死(MI)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0)、MI组(n=55)。MI组采用结扎左前降支方法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存活36只),Sham组只穿心不结扎(全部存活)。MI组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MI-Sed)组、MI-MCT组和MI-HIIT组,每组各12只。MI-MCT组和MI-HIIT组分别进行4周和8周的运动训练。4周时,各组处死一半小鼠检测各项指标,8周时处死剩余全部小鼠。提取大鼠MI边缘区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比色法检测线粒体ATP酶活性。结果(1)与MI-Sed组相比,4周及8周时MI-MCT组和MI-HIIT组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2)与Sham组相比,4周及8周时MI-Sed组细胞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与MI-Sed组相比,4周及8周时MI-MCT组与MI-HIIT组均有效提高心肌细胞膜电位(P<0.05)。8周时MI-HIIT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MI-MCT组(P<0.05)。(3)与Sham组相比,4周及8周时MI-Sed组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均显著降低。与MI-Sed组相比,4周及8周时MI-HIIT组与MIMCT组均增高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P<0.05)。8周时MI-HIIT组Na^(+)-K^(+)-ATPase及Ca^(2+)-ATPase明显优于MI-M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IT和MCT均可减轻MI后心肌线粒体功能障碍,且HIIT更优于MCT。
- 周蓉芳武庆王伯忠
- 关键词:心肌梗死线粒体
- 青中年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及综合干预对其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青中年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大内皮素-1(big endothelin-1,big ET-1)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浙江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符合标准的青中年正常血压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青中年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干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big ET-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TC、TG、LDL-C、big ET-1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综合干预后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big ET-1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big ET-1水平不断降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TC、HDL-C为血浆big ET-1水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青中年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明显升高,综合干预可降低患者血浆big ET-1水平,对预防内皮功能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 寿晓玲周蓉芳王磊朱利月王伯忠任爱华
- 关键词:正常高值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大内皮素-1
-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明确诊断有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122例和同期就诊的无冠心病患者160例,分别设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及肾功能等生化指标,行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心-踝血管指数(CAVI)检查。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BMI、FB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肾小球滤过率、同型半胱氨酸、肌酐、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CA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颈动脉粥样斑块、FBG偏高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随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FBG水平升高、年龄的增长,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逐渐增加。对于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尤其是男性,需及早干预及治疗,以降低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杨翠翠寿晓玲周蓉芳王奇男朱利月严静王伯忠
-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心-踝血管指数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