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
- 作品数:26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FGFR3和EXT基因突变与髁突骨软骨瘤相关性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FGFR3和EXT基因突变与髁突骨软骨瘤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髁突骨软骨瘤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髁突骨软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利用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全外显子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髁突骨软骨瘤组织中FGFR3和EXT1蛋白的表达。结果共10例孤立性髁突骨软骨瘤。男女比例为1∶1.5,平均年龄为37.1岁,左右侧之比为9∶1。3例患者行全外显子检测显示FGFR3基因突变,其中2例存在共同位点突变。2例患者存在EXT1基因同一位点突变。有8例髁突骨软骨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存在EXT1阳性表达,且1例患者同时存在EXT1和FGFR3阳性表达。结论FGFR3和EXT基因突变与髁突骨软骨瘤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具体相关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张哲王卫红杨春刘屿钱叶梅李静宜
- 关键词:FGFR3基因
- 大鼠髁突软骨在髁突颈骨折和截骨致异常应力下的超微结构改变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髁突在体内受异常应力变化后对髁突软骨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4周龄SD大鼠54只建立髁突颈骨折及截骨模型,设截骨组、骨折组及空白对照组,于术后1、3、5周处死,光镜、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观察髁突软骨结构变化。结果光镜显示术后3、5周,截骨组及骨折组髁突总厚度均小于空白对照组。SEM显示截骨组和骨折组术后5周胶原纤维暴露,截骨组手术侧还出现胶原纤维断裂、崩解。TEM显示术后3周截骨组较空白对照组及骨折组肥大软骨细胞成熟分化增强;截骨组术后1周手术侧可见表面纤维排列紊乱甚至缺失。5周截骨组手术侧见胶原纤维排列更为紊乱,纤维层中可见到裂隙。结论体内髁突异常应力变化会持续影响髁突软骨超微结构变化,且跟应力变化的程度相关,进而引起髁突发育的异常。
- 陈建中杨春刘春雷朱房勇胡瑜李松
- 关键词:髁突骨折截骨术
- 光生物调节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评价光生物调节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光生物调节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评价光生物调节(研究组)与放置激光光纤但不予激光照射(对照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疼痛效果,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压力疼痛感受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最大自由开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左右侧侧方运动(left lateral excursion,LLE;right lateral excursion,RLE)及前伸运动范围(protrusion excursion,PE)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纳入了7篇相关文献,共8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能明显改善VAS和PPT(均P <0.05)。但两组在改善患者MMO、LLE、RLE、PE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分析其中6项针对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光生物调节能显著改善VAS(P <0.05)。结论光生物调节治疗能较好地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疗效也较好,但对于下颌运动障碍的改善不明显。
- 刘小雅杨春牛涛罗寒
- 关键词:低能量激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META分析
-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RPD修复前后下颌运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为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疗效评价寻找一种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患者有无RPD修复史分为Ⅰ、Ⅱ2组,Ⅰ组患者从未行RPD修复.采用SAM下颌运动轨迹仪和肌电仪同步检测RPD修复前后患者下颌运动轨迹,双侧咬肌及颞肌前束表面肌电;分光光度计检测患者咀嚼效率.结果 RPD修复6月后:(1)患者咀嚼环形态规整,幅度增大,Ⅰ组冠状面咀嚼环宽度由(0.73±0.34)mm增至(2.58±1.01)mm(P<0.05);(2)下颌边缘运动时,轨迹规律性提高,Ⅱ组最大开口轨迹范围由(31.51±6.37)mm增至(61.95±12.42)mm,前伸运动由(4.22±2.85)mm增至(8.38±1.13)mm(P<0.05);(3)咀嚼肌肌电周期改善;(4)咀嚼效率提高(P<0.05).结论下颌运动轨迹和咀嚼肌EMG可作为RPD疗效评价的参考依据.
- 马曼拉杨春
- 关键词: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下颌运动轨迹咀嚼效率
- 焦磷酸钙沉积症继发颞下颌关节脱位1例
- 2021年
- 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MJ)部位的焦磷酸钙沉积症(CPPD)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CPPD合并单侧TMJ多次脱位的54岁男性患者,先后误诊为习惯性TMJ脱位、滑膜软骨瘤和痛风。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肿瘤性CPPD(假痛风),因此对于长期自发性单侧TMJ脱位患者,不应除外CPPD,同时还要与TMJ滑膜软骨瘤和髁突骨软骨瘤相鉴别。
- 张哲刘进王卫红陈志强杨春刘丽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
- 富血小板血浆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过去几十年中,富血小板血浆(PRP)因其再生医学潜力而被广泛应用于运动医学及口腔颌面外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PRP对骨关节炎(OA)软骨修复的作用,包括膝关节和颞下颌关节(TMJ)等。TMJ与膝关节等全身关节不同,文章针对PRP应用中的一些争议及其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中的作用机制与应用做一综述。
- 吴雪莲杨春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关节炎
- 探索口腔医学专业改革,培养口腔卓越医师
- 目的 根据先进国家的口腔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口腔全科医师是我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迫切任务。为此,我校口腔医学专业通过专业综合改革,期望实现“理念先进 课程优化 资源共享 技能增强”的建设目标。...
- 丁仲鹃杨春王荃彭艺李松
- 关键词:口腔专业
- 文献传递
- 小型实验动物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9年
-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重要类型之一。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的重要手段,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TMJOA的发病机制,探索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由于大型动物获得成本较高,特殊自发性TMJOA动物较少,小型动物中的鼠类及兔类常被用于制备TMJOA动物模型,目前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化学诱导(关节上腔注射碘醋酸钠、完全弗式佐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Ⅱ型胶原酶)、外科手术(关节盘部分切除、关节盘穿孔)、机械负荷刺激(被动大张口、改变咀嚼负荷)以及基因工程等。
- 魏欣杨禾丰胡瑜杨春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建模方法基因工程
- 牙源性角化囊肿SMO基因突变检测
- 2022年
- 目的检测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是否存在SMO基因突变,进一步完善对OKC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OKC患者,10例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性OKC(女性4例,男性6例),20例为散发性OKC(女性7例,男性13例)。采集患者的病变组织,分离衬里上皮和纤维间质,采用Sanger测序法分别检测上皮与间质DNA中SMO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检测发现3个SMO基因突变位点,即1例综合征性OKC携带c.2081C>G(p.P694R)突变,2例散发性OKC分别携带c.907C>T(p.L303F)突变和c.1247_1248delinsAA(p.G416E)突变,前2例突变为未被报道过的SMO新突变,且2例散发性OKC均不伴PTCH1突变。结论除PTCH1突变外,OKC还存在SMO基因突变,可能与OKC的发病机制有关。
- 翟洁梅王珊洪瑛瑛曲佳菲杨春李铁军
- 关键词:牙源性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基因突变
- 光生物调节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PBM)是光刺激细胞反应,诱导镇痛、减少炎症及促进组织再生。近年来,大量基础实验发现PBM能调节炎症过程,减缓疼痛反应,相关的临床试验报道也证实了其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有效性。本文就光生物调节疗法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刘小雅罗寒杨春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咀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