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菲

作品数:13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6篇早产
  • 6篇早产儿
  • 6篇产儿
  • 4篇新生儿
  • 3篇痛性
  • 3篇全身
  • 3篇全身运动质量...
  • 3篇汉族
  • 2篇信效度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肺发育...
  • 2篇疼痛
  • 2篇气管
  • 2篇全身运动
  • 2篇蒙汉族
  • 2篇基因
  • 2篇发育不良
  • 2篇肺发育
  • 2篇肺发育不良
  • 2篇高危

机构

  • 13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3篇闫菲
  • 9篇梅花
  • 6篇许莉
  • 5篇曹晓梅
  • 4篇李惠贤
  • 4篇刘春枝
  • 3篇刘春丽
  • 2篇张亚昱
  • 2篇张艳波
  • 2篇贾昕
  • 1篇张艳
  • 1篇胡亚楠
  • 1篇宋丹
  • 1篇杜巧燕
  • 1篇任海燕
  • 1篇刘静

传媒

  • 7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新生儿科...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修订版早产儿疼痛量表对早产儿重复致痛性操作信效度及临床适用性的探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探讨修订版早产儿疼痛评估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revised,PIPP-R)的信效度和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ICU住院接受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1次穿刺未成功的早产儿45例,用早产儿疼痛评估量表(premature infant pain profile,PIPP)和PIPP-R两个量表分别对同一患儿测血糖、第1次静脉留置针穿刺、第2次静脉留置针穿刺所致疼痛的评分进行评估.比较PIPP-R识别疼痛、识别重复致痛性操作所致疼痛的能力,评估所需时间,复本信度,Cronbach′s系数,评定者间的信度.结果 PIPP-R第1次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评估分数高于测血糖疼痛评估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79,P=0.00),第1次静脉留置针穿刺与第2次静脉留置针穿刺PIPP 与PIPP-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78,P=0.08),第1次静脉穿刺PIPP-R疼痛评分所需时间较PIPP疼痛评分所需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9,P=0.00), PIPP-R与PIPP有较好的复本信度(r=0.96),PIPP-R量表Cronbach′s为0.91,评定者间信度为0.80.结论 PIPP-R适用于早产儿致痛性操作所致疼痛的评估,有较高的信效度.在临床疼痛评估方面省时、较灵活,但PIPP-R对早产儿重复致痛性操作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闫菲梅花张钰恒曹晓梅刘静祁朋许莉
关键词:疼痛评估信效度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扭动运动阶段)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早期预测价值的进一步探讨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研究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扭动运动阶段)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治,并完善GMs质量评估且随访至12月龄的高危儿,应用临床对脑瘫患儿的诊断标准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评定12月龄高危儿的运动发育结局,进而评价GMs扭动运动阶段异常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96例高危儿中,扭动运动阶段[痉挛-同步性GMs(cramped synchronized,CS)+单调性GMs(poor rep-ertoire,PR)]对运动发育迟缓、脑瘫的预测效度分别为敏感度94.44%、特异度23.03%、阳性预测值11.04%、阴性预测值97.62%;敏感度100%、特异度21.88%、阳性预测值2.60%、阴性预测值100%.其中扭动运动(PR)对运动发育迟缓和脑瘫的预测敏感度、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92.31%、100%和98.18%、100%;扭动运动(CS)对运动发育迟缓和脑瘫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100%、95.81%、100%和100%、95.31%、100%.结论GMs扭动运动阶段评估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具有较高可信度,尤其痉挛-同步性GMs对运动发育迟缓及脑瘫患儿的早期筛查具有较显著价值.
魏文新闫菲曹晓梅刘春枝刘春丽张利峰王晓丽李惠贤
关键词: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预测效度高危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全身运动扭动阶段评估在新生儿重度胆红素血症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全身运动质量(GMs)扭动阶段评估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2月龄时发育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ICU收治的125例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入院24 h内监测aEEG;在住院期间,患儿胆红素值降至光疗干预值以下,生命体征平稳,进行GMs评估;12月龄时采用Griffiths发育评估量表对发育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25例患儿,其中男82例(65.6%),女73例(58.4%),平均胎龄(38.1±1.5)周,平均出生体重(3169±573)g,平均血清胆红素(378.5±51.9)μmol/L。12月龄时Griffiths发育评估结果:发育异常39例(31.2%),正常86例(68.8%)。GMs扭动阶段评估预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育结局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特异度为19.77%。aEEG在预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发育结局时,敏感度为92.31%,阴性预测值为94.92%,特异度较高,为65.12%。aEEG+GMs评估预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育结局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8%、92.42%,特异度最高为70.93%。结论GMs扭动阶段评估,aEEG评估、aEEG联合GMs早期评估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育结局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EEG联合GMs评估有较高的特异度,可提高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育结局的预测效果。
闫菲许莉梅花张艳孙康牛秀峰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核黄疸
修订版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R)对早产儿重复致痛性操作信效度及临床适用性的探讨
闫菲梅花张钰恒曹晓梅许莉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窒息患儿预后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建立规律、有效的呼吸,导致其出现缺氧现象,进而引发低氧血症、酸中毒以及高碳酸血症的一种临床疾病,严重者可造成患儿神经系统的损害,出现智力障碍、脑瘫,甚至死亡.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是一项简便、无创,且易于实施的用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技术.虽然,目前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窒息复苏后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的评估,但有关其发病机制、具体表现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问题一直没有系统的介绍,故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闫菲许莉李惠贤
关键词:窒息全身运动神经系统损伤
早产儿致痛性操作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早产儿经历的致痛性操作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法对106例早产儿入院后第1~3天经历的致痛性操作进行调查。结果106例早产儿在住院前3d共经历16种共8167次致痛性操作,平均每例患儿在3d期间经历77次,每人每天经历约26次,致痛性操作最多的前7位分别是移除胶布1661次(20.3%)、经口鼻吸痰1416次(17.3%)、测血糖982次(12.0%)、移除贴膜833次(10.2%)、静脉留置针穿刺806次(9.9%)、拔除套管针803次(9.8%)、动脉采血696次(8.5%);一次性未成功的操作为640次(7.8%),平均每人每天经历2次。动脉采血与穿刺静脉留置针是失败率最高的两种致痛性操作,分别为274次(42.8%)与235次(36.7%);呼吸机有创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低体重为早产儿致痛性操作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在入院后第1~3天经历大量的致痛性操作,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疼痛管理方案。
许莉任海燕曹晓梅梅花姜婷史丽伟闫菲
关键词:早产儿疼痛镇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随着围生医学的日益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升,其早期严重并发症多有效控制,但部分存活早产儿遗留脑性瘫痪、运动发育迟缓、视听觉损害等神经发育障碍,严重影响了其生存质量.作为新生儿体格检查的一部分,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了解新生儿的早期智能发育情况、行为能力以及神经发育情况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王美琪梅花刘春枝张亚昱李惠贤闫菲
关键词: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早产儿
内蒙古地区蒙汉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与ABCA3基因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梅花张钰恒张艳波曹晓梅刘春枝新春霍梦月王晓丽闫菲刘春丽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NRDS)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疾病。随着分子遗传学水平研究的不断进展,国外研究表明...
关键词: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子遗传学基因治疗
晚期早产儿并发症及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分析晚期早产儿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晚期早产儿护理管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统计本院新生儿病房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住院的130例胎龄34周至36+6周的早产儿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足月新生儿100名为对照...
闫菲
关键词:护理并发症晚期早产儿
文献传递
蒙古族和汉族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相关性
2020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因变异与蒙古族和汉族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关联性,了解不同民族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BPD患儿50例(BPD组),选择同期住院未发生BPD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PCR基因分析技术对各组早产儿TNF-α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TNF-α基因外显子上是否有突变发生;明确TNF-α-201位点的基因型情况,分析其与BPD的相关性。结果未检测到TNF-α全外显子有突变发生。BPD组与对照组早产儿TNF-α基因-201位点均可检出两种基因型,即AG和GG。BPD组和对照组此两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0%和90.0%、6.0%和94.0%,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0%和97.0%,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0%和3.0%,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早产儿BPD组和对照组AG及GG两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和89.7%、6.3%和93.7%,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8%和96.9%,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2%和3.1%;蒙古族早产儿BPD组和对照组此两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和90.5%、5.6%和94.4%,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2%和97.2%,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和2.8%。无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TNF-α-201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早产儿不论汉族还是蒙古族均未检测出TNF-α全外显子上有突变发生,TNF-α-201位点基因与早产儿BPD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且该位点基因分布在蒙古族和汉族之间无明显差异。
王美琪梅花张亚昱张钰恒新春宋丹杜巧燕闫菲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肿瘤坏死因子-Α等位基因早产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