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丽
- 作品数:2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德州学院社科部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谈课程文化塑造
- 2007年
- 高校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以课程设置的改革为标志的。在课程建设中课程文化起核心和引导作用。课程文化在理念上应体现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目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目标上建设师生视域交融、共同参与、共享共生的文化形态。
- 范晓丽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文化
- “乌托邦的终结”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范晓丽
-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乌托邦思想现实批判精神社会主义学说马尔库塞社会批判
- 论生态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致性被引量:2
- 2007年
- 生态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生态文化是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体系。在当代,生态文化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它与和谐社会所追求向善求和、互惠共存的社会发展目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只有在人与自然矛盾缓解的过程中,人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
- 范晓丽庞海青
- 关键词: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和谐社会
- 从“启蒙辩证法”到“为承认而斗争”———谈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嬗变的双重逻辑
- 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从20世纪20-30年代之交建立至今已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历程,主要表现为三个时期。从"启蒙辩证法"到"为承认而斗争",每一时期都发生着重要变化,表现为理论转向与哲学基础(方法)互为内容的...
- 范晓丽
- 文献传递
- 在思维方式的改革中继续解放思想
- 2001年
- 改革不仅是对旧体制的根本变革 ,也是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和思想的革命。现阶段 ,传统的小生产思维方式及其所引起的陈旧观念和落后意识 ,阻碍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必须进一步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自主创新和竞争开放。
- 范晓丽
- 关键词:思维方式自主创新
- 从意识领域转向此-在领域:脱离现代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对海德格尔1973年9月7日讨论班主要思想的解读
- 2005年
- 主客二分的近代形而上学的二元建制,导致了对意识的片面认识与理解,对意识的克服,也就意味着对近代以来形而上学的脱离。在1973年9月7日的讨论班上,海德格尔主要通过对胡塞尔思想中意识的内在性、先验自我的剖析与批评,指出只有从意识领域转向此-在领域,才有脱离主客二分思维方式———近现代形而上学建制的可能性,讨论还涉及到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而现代解构主义思想家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仍然给自我在场以优先权,不仅没有克服形而上学,却延续了形而上学的历史。
- 范晓丽
- 关键词:现代形而上学
- 谈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被引量:2
- 2005年
-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类本质”思想,可以看到费尔巴哈人本学的重要影响,但是从手稿开始,马克思已超越了费尔巴哈。两人对人的“类本质”内涵的理解有着深刻的不同,体现了马克思具体的人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之间的对立;体现了对人的本性理解的不同;以及在哲学观上的根本差异。
- 范晓丽
-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人本学
- 从理论的彻底性、批判性看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被引量:2
- 2007年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理论的彻底性即实践能力的思想。马克思的哲学(理性)是一种关注人的现存实践行动的理论,有着深切的生存指向。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深刻的批判纬度:首先它是一种政治经济学批判,其次,它以有生命的人的个体性存在为前提和基础,是对人本身的批判和反思;再次,它是一种历史批判和对整个现存生活世界的批判。
- 范晓丽
- 关键词:实践哲学
- 论和谐社会与人的自由发展——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的发展观探析被引量:2
- 2007年
- 阿马蒂亚.森在实质的意义上定义了自由,即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并主张“以自由看待发展”,认为自由既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发展的主要手段。森的发展观启示我们对经济问题的讨论中要重视伦理,是对“经济人”假设的否定和对实质自由价值的充分肯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必须坚持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本。
- 范晓丽
- 关键词:和谐社会
- 理解和把握邓小平人民观的科学内涵
- 2002年
-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尊重群众的实践和首创精神 ,避免两极分化 ,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是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征 ,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 ,有益于我们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 范晓丽
- 关键词:人民利益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