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亮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慢性
  • 3篇肝炎
  • 3篇肝炎患者
  • 2篇药物
  • 2篇药物作用
  • 2篇细胞
  • 2篇慢性丙型
  • 2篇慢性丙型肝炎
  • 2篇慢性丙型肝炎...
  • 2篇丙型
  • 2篇丙型肝炎
  • 2篇丙型肝炎患者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淋巴...
  • 1篇动蛋白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作者

  • 6篇洪亮
  • 5篇丁继光
  • 4篇孙庆丰
  • 3篇付荣泉
  • 3篇吴金国
  • 2篇杜庆玮
  • 2篇周克
  • 2篇陈威
  • 1篇周瑞微
  • 1篇李明慧
  • 1篇吴杨荷
  • 1篇谢尧
  • 1篇蒋卫民
  • 1篇徐婷燕
  • 1篇周青青
  • 1篇周宇
  • 1篇叶晓婷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icroRNA-21反义寡核苷酸对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microRNA-21( miR-21)反义寡核苷酸对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肝星状细胞分离和培养,利用脂质体2000将miR-2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转染48 h后,收集肝星状细胞,采用实时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miR-21表达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无关反义寡核苷酸组相比,miR-2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miR-21表达较无关对照组下调约76%( P <0.01);细胞增殖活性降低(26±3)%( P <0.01);Ⅰ、Ⅲ型胶原蛋白分别降低(61±7)%和(48±6)%(均P <0.01)。结论 miR-21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下调miR-21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的合成。
付荣泉丁继光洪亮孙庆丰吴金国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IL-28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2979860和rs8099917与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利用Taqman探针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方法检测入组的105例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位点rs12979860(C/T)和rs8099917(T/G)的基因型,对患者进行标准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治疗并定期随访治疗应答及不良反应,分析IL-28B基因多态性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2例因搬迁失访,剩余103例中81例(78.6%)rs12979860和rs8099917基因型为CC/TT(CC/TT组),19例(18.4%)为CT/TG(CT/TG组),3例(2.9%)为TT/TG(TT/TG组),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两处多态性位点表现为连锁不平衡(r2=0.11).治疗4周后,CC/TT组35例(43.2%),CT/TG组3例(15.8%),TT/TG组0例达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P=0.033).治疗12周时,CC/TT组45例(55.6%)达到早期病毒学应答(EVR),CT/TG组6例(31.6%),TT/TG组0例,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25).治疗结束时,CC/TT组68例(83.9%)达到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R),CT/TG组10例(52.6%),TT/TG组1例(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P=0.003).随访24周后,CC/TT组患者62例(76.5%)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CT/TG组9例(47.4%),TT/TG组1例(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值7.939,P=0.014).治疗过程中,CC/TT组101例次出现不良反应,19例次需临床处理,CT/TG组43例次出现不良反应,9例次需临床处理,TT/TG组7例次出现不良反应,1例次需临床处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05).结论 IL-28B基因rs12979860和rs8099917基因型影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CC/TT基因型更易达到RVR及SVR,为慢性丙型肝炎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周宇叶晓婷陈威洪亮蒋卫民
关键词:抗病毒应答
特异性miRNA-200b抑制剂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观察特异性miRNA-200b抑制剂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miR-200b抑制剂,利用脂质体将miRNA-200b抑制剂转入肝星状细胞中,培养48 h后,收集肝星状细胞和上清液,采用qRT-PCR探针的方法检测miR-200b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Ⅲ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含量.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NA-200b抑制剂转染48 h后HSC-T6细胞miR-200b组表达下调82%;α-SMA蛋白表达降低(19±3)%(P<0.05);细胞增殖活性降低(33±5)%(P<0.01);培养上清中Ⅲ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含量分别降低(35±4)%和(31±2)%(均P <0.01).结论 miRNA-200b抑制剂下调HSC-T6细胞中miR-200b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泌.
付荣泉丁继光洪亮胡丹平吴金国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CD25^+Treg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CD4+CD25+Treg细胞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方法对35例HCV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各抽取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特异性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4+CD25+Treg细胞,并体外诱导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DCs);将CD4+CD25+Treg细胞与DC共培养5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CD83、CD80、HLADR的表达,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IL-10和TGF-β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患者CD83、CD80和HLA-DR的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V组患者CD4+CD25+Treg分泌IL-10和TGF-β的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 HCV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能够抑制DC的成熟,细胞因子参与了免疫应答的调节。
洪亮付荣泉丁继光孙庆丰吴金国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调节性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
2008-2012年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变迁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2012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所培养分离出的SAU,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共分离SAU4370株,各年分别占9.2%、13.1%、12.8%、11.4%和11.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668株,检出率为38.2%;5年SAU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为95.0%~97.6%,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的敏感性最好;SAU对四环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氯霉素及呋喃妥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氯霉素及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较低,分别为0.1%~3.9%及3.1%~8.8%;耐药率在30.0%以下的药物有氯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结论5年SAU在所有的细菌中检出率约占10.0%,MRSA在SAU中的检出率稳定在约40.0%,氯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药物的耐药率<30.0%,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首选。
吴杨荷周克孙庆丰丁继光洪亮杜庆玮周瑞微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CHB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971例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收集患者的血生物化学、血常规、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等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3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971例患者分成3组.1年内ALT 3次持续正常列为A组,首次发现ALT升高者列为B组,半年内ALT升高两次以上者列为C组.A组332例,B组341例,C组298例.3组HBV感染者男性人数分别占47.9%、74.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78,P<0.01).A组中HBeAg阳性者161例(48.5%),B组234例(69.0%),C组176例(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25,P<0.01).3组G≥2者分别占36.4%、56.9%、51.3%(x2=29.868,P<0.01),S≥2者分别为25.3%、35.5%、35.9%(x2=10.807,P=0.005).A组G≥2和(或)S≥2的有137例(41.3%),B组有208例(61.0%),C组有164例(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235,P<0.01).将A组分为ALT<30 U/L组(229例)和ALT≥30 U/L组(103例),两组间男性、HBeAg阳性、G≥2和(或)S≥2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ALT≥30 U/L、AST≥25 U/L、HBeAg阳性、血小板计数与显著病理学改变相关(均P<0.05),年龄(OR=2.012,95%CI为1.196~3.383)、HBeAg(OR=2.188,95%CI为1.339~3.584)和AST(OR=2.312,95%CI为1.390~3.846)为显著病理学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ALT首次发现升高者,其显著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比例与反复升高的患者相似,建议早期抗病毒治疗.对ALT持续正常的感染者,年龄≥35岁、HBeAg阳性或AST≥25 U/L为显著病理学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进行早期的抗病毒治�
杜庆玮李明慧徐婷燕谢尧丁继光洪亮周克陈威周青青孙庆丰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