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
-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童心说:追问生命本真的启蒙话语
- 2012年
- 明代中晚期,随着新兴市民阶层的扩大和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学术界涌现出怀疑、否定封建正统思想的批判思潮,李贽正是这一思潮的先驱者。他以"童心"之真驱逐了"天理"于"心学"的在场,扭转了意识形态与经验感性渐行渐远的疏离局面,并向人性复苏的中心靠近,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渗透到哲学、伦理学和文艺美学等领域,从而改变了思想界话语的匮乏与理学自语的精神面貌,对思想界、文艺界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启蒙作用。
- 顾颉王晓铃
- 关键词:童心说意蕴
- 多重叠合的审美幻象的生产机制
- 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使多种话语在特定的时空相聚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舞台上,民间文化与大众流行文化,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它们相互碰撞,整合成一个幻象,或者诸种不同风格的...
- 顾颉
- 关键词:审美文化话语分析心理机制
- 文献传递
- 教师身份的审美思索
- 2016年
- 教师身份的审美因素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仪表美""情感美"和"人格美"三个方面。教师身份的审美思索旨在将教师置于审美的气氛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生命境界、丰富教师的情感世界、完善教师的人格结构,进而不断丰富人生的内涵。
- 顾颉林琳
- 关键词:教师身份仪表美情感美
- 荒诞与崇高——鲁迅《过客》与贝克特《等待戈多》审美意蕴之比较
- 2016年
- 《过客》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名作。这篇压卷之作在形式因与作品问题意识方面表现了与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同构,体现了现代人对终极目标与生存境遇的思索,同时它又是现代荒诞派表现因子与现实主义、理性启蒙精神的联姻。独特的表现手法与厚重的审美内涵,使之成为世界文坛上的一朵奇葩。
- 顾颉
- 关键词:荒诞崇高理性启蒙
- 优美化的崇高——精神贫乏时代的审美思考
- 2015年
- 美学与伦理学在理论上的联姻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非理性文化魔力般地牵动着诸多学者的神经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思考、一种体认和一种文化自觉,是两种话语在面对人类生存困境中历史性的碰撞。优美化的崇高正是在此背景下对存在意义的审美解读,这种策略无论在社会层面上还是个体层面,皆是精神贫乏时代审美对精神困顿的反思与人类价值日渐枯萎的救赎,以及对现实与非现实、手段与目的、功利与非功利、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重新思考与有效回答。
- 顾颉
- 关键词:崇高优美
- 主观真理的价值之维
- 2009年
- “真理”凭着自身的概念运动经历着一个充满否定性战略的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作为阐释学的要求,我们必然面临着为“主观真理”及其存在的意义寻求契机的问题。本文由此从价值的角度,试图给“主观真理”及其流变一个新的理论阐释。“主观真理”即集体主观性共同拥有的价值解读,并形成解释概率的强势,从而获得解释和认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 顾颉
- 关键词:合法性
- 多音齐鸣与零度风格:多重叠合的审美幻象
- 2015年
- 纵观审美文化领域,无论是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好莱坞的梦幻工厂,还是国内"穿越"的表征文本;无论是文本间的交互,还是多种文化素在时空中的颠倒交错,多种审美话语的重叠变形在文化创新的舞台上漫天飞舞。它既是当下人的必然期待,又是当下文化自身发展的诉求,更是文化生产的时代取向在当下中国审美文化变形机制的有效表达,即多音齐鸣与零度风格。
- 顾颉
- 关键词:审美幻象零度风格
- 市场经济体制下教师身份内涵的解读被引量:1
- 2016年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几乎遍及到社会生的各个领域,它构成了当下社会最普遍的关系。与探求任何事物的本质时所必须遵循的方法一样,探求教师身份的实质也必然从产生一切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出发,以市场经济的逻辑方法,从分配制度、运行机制以及消费理念三个维度,阐明市场经济体制下教师作为知识主体、道德主体和消费主体的身份内涵。
- 顾颉
- 关键词:市场经济教师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