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思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受精
  • 4篇胚胎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受精
  • 3篇不孕
  • 2篇妊娠
  • 2篇妊娠率
  • 2篇输卵管
  • 2篇输卵管阻塞
  • 2篇输卵管阻塞性
  • 2篇输卵管阻塞性...
  • 2篇体外受精-胚...
  • 2篇女性
  • 2篇胚胎移植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不孕
  • 2篇IVF
  • 2篇IVF-ET
  • 1篇短时受精
  • 1篇信号

机构

  • 8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陈静思
  • 4篇孟昱时
  • 3篇马兰
  • 2篇镡颖
  • 2篇刘洋
  • 2篇苏娅
  • 1篇李东娅
  • 1篇杨晓玲
  • 1篇刘仲伟
  • 1篇范文
  • 1篇桂琦
  • 1篇史涛
  • 1篇陈慧
  • 1篇孟娇

传媒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次数IVF⁃ET对输卵管阻塞不孕女性应激反应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次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对输卵管阻塞不孕女性的生理应激水平及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助孕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女性,分析不同移植次数患者的基础情况、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促排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3次组促卵泡激素(follical stimulating hormone,FSH)较1次组高,雌二醇(Estradiol,E2)较1次组低;1次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及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水平高于3次组;2次组DA高于3次组。1次组控制性促排(GnRH⁃a,Gn)用量低于2、3次组;2次组Gn时间多于3次组;1次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及内膜厚度均较3次组偏高;1次组内膜厚度较2次组偏高;1次组妊娠率比3次组妊娠率偏高。结论随着治疗次数增多,患者性激素分泌异常,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泌减少,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及内膜厚度逐渐降低,最终影响患者妊娠结局。
宋家美刘洋李东娅陈静思姜方洁马兰
关键词: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应激反应
IVF-ET治疗中短时受精对治疗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分析IVF-ET周期中短时受精对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明确短时受精在IVF-ET周期中的实施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的392例IVF受精正常患者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2.39±4.71)岁,共获卵5 696枚,每个患者的卵随机分为短时受精组(A组)和过夜受精组(B组),A组卵子2 643枚,B组卵子3 053枚.分析2组正常受精率、成熟卵率、1PN率、3PN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发育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着床率和全胚冷冻周期行FET后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结果分析2组之间成熟卵率、正常受精2PN率、1PN率、3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全胚冷冻周期首次行FET后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A组分别为88.84%、63.42%、2.88%、6.08%、98.56%、46.85%、44.57%、23.41%、49.06%和25.20%;B组分别为90.04%、65.56%、1.86%、5.87%、98.65%、42.49%、43.21%、23.23%、53.33%和33.33%.2组之间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3PN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全胚冷冻周期首次行FET后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短时受精组1PN率、优质胚胎率高于过夜受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和FET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VF-ET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史,部分卵子选择短时受精-早期补救对于避免完全受精失败或者低受精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短时受精增加异常受精率,妊娠率与过夜受精无差异.由于样本量的限制,此结果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马兰杨晓玲陈静思孟娇镡颖
关键词:IVF-ET短时受精受精率胚胎质量
DATS调控VEGF信号轴改善URSA小鼠胎盘血管的形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醚(diallyl trisulfide,DATS)对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小鼠胎盘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基于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信号通路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URSA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8只,实验组常规饲喂的同时给予纯度为98%的DATS,按照50 mg/(kg·d)配制成200μL悬浊液进行灌胃;对照组常规饲喂的同时给予200μL PBS液灌胃。2组孕鼠连续给药18 d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胎盘组织中的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含量,使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胎盘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与VEGFR2的mRNA相对表达量,并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胎盘组织中VEGFA与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777.4922±72.9759)nmol/g H_(2)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29.1824±99.7489)nmol/g(P<0.05);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CD31的相对表达量(0.0042±0.0006)显著高于对照组(0.0020±0.0004)(P<0.05)、实验组VEGFA的相对表达量(0.7073±0.0677)显著高于对照组(0.5200±0.0946)(P<0.05)、实验组VEGFR2的相对表达量(0.7304±0.1262)显著高于对照组(0.3984±0.047)(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ATS可显著提高胎盘组织中VEGFA和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DATS可显著提高URSA胎盘组织中的H_(2)S水平及胎盘组织中血管形成因子CD31、VEGFA及VEGFR2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VEGF信号轴改善URSA小鼠胎盘血管的形成,将为DATS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宋家美刘洋史涛姜方洁陈静思范文梁宇孟昱时
关键词:胎盘血管
移植后补充戊酸雌二醇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后黄体期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VF-ET的患者362例,随机分为3组,用标准长方案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均自取卵日后行黄体酮肌注60 mg/d.A组为对照组,112例,不加用戊酸雌二醇;B组为实验组1,122例,在移植后加用戊酸雌二醇4 mg/d;C组为实验组2,128例在移植后加用戊酸雌二醇6 mg/d;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结果 A组和B组的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 mg/d补戊酸雌二醇用于黄体支持有可能提高IVF后的种植率和妊娠率.
马兰镡颖陈静思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雌二醇黄体期妊娠率
精液异常患者人口学因素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中重度少弱精子症、梗阻性无精子症与患者年龄、不育时间、文化程度、职业、体重指数、民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5 411例临床资料,根据男方精液分析异常类型,发现中重度少弱精子症有534例,无精子症有174例,精液分析正常有4 703例,比较这三组人群在不同的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及民族等方面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精液异常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年龄<30岁组的无精子症患病率(5.5%)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育时间≥15年组的少弱精子症(15.6%)及无精子症(7.1%)患病率高于其他不育时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为小学组的少弱精子症患病率(6.6%)低于初中组和大学及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组(3.1%)、大学及以上组(1.7%)的无精子症患病率均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为工农组的无精子症患病率(4.2%)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民族为纳西族的少弱精子症患病率(16.9%)高于汉族(9.4%),傣族的无精子症患病率(7.5%)高于汉族(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随年龄增加,患无精子症可能性下降,即年龄是无精子症的保护因素(P<0.05,OR=0.78);随不育时间增加,患少弱精子症及无精子症的可能性增加,即不育时间是少弱精子症的危险因素[(P<0.05,OR=1.23),(P=0.03,OR=1.05)];随文化程度升高,患无精子症可能性下降,即文化程度是无精子症的保护因素(P<0.05,OR=0.62);纳西族相对于汉族是少弱精子症的危险因素(P=0.03,OR=1.98)。结论年龄是无精子症的保护因素,年龄越大,患无精子症的可能性越小,而青年人群中无精子症患病率最高;不育时间是少弱精子症及无精子症的危险因素,随不育时间延长,患少弱精子症及无精子症�
陈慧孟昱时刘仲伟陈静思苏娅宋家美
关键词:体外受精梗阻性无精子症
环孢素A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URIF)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CsA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3月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的105例URIF患者,按是否服用CsA分为CsA组(n=52)和对照组(n=53),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CsA组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91%vs.32.56%,P=0.027;53.85%vs.32.08%,P=0.024);CsA组早期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10.71%vs.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CsA组CD3^(-)CD16^(+)CD56^(+)百分比治疗后明显降低[(16.15±5.37)%vs.(18.23±7.10)%,P=0.012],与对照组比较亦降低[(16.15±5.37)%vs.(18.67±5.16)%,P=0.018]。结论:CsA治疗能显著提高U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其疗效可能是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布向着有利于胚胎着床的方向偏移,尤其是通过下调CD3-CD16^(+)CD56^(+)百分比而实现的,在辅助生殖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王艺璇宋家美别嘉苏娅陈静思汪宗玉孟昱时
关键词:环孢素A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淋巴细胞亚群
不同次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次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IVF-ET治疗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女性,分析不同移植次数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案、FSH、LH、E2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无差异。结果 1次组患者平均年龄最小,不孕年限最短,治疗方案以长方案为主,2、3次组以短方案为主。1次组FSH、LH、E2值偏低患者所占百分比低于2、3次组,2次组低于3次组。3次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1次组(P<0.01)。1次组A型内膜、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型Ⅱ型、Ⅲ型所占百分比高于2、3次组,2次组高于3次组。结论年龄是影响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女性IVF-ET成功的因素之一;首次IVF-ET患者倾向于长方案治疗,而2、3次IVF-ET患者则更容易采用短方案治疗;治疗次数越多越容易发生FSH、LH、E2分泌不足和子宫内膜容受障碍。
马兰桂琦陈静思宋家美
关键词:IVF-ET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孕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变化与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115例患者,检测患者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D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69例)和非妊娠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IVF助孕前/后PT、APTT、FIB、TT及DD的变化有无差异。结果妊娠组IVF助孕后的FIB及DD均值明显高于IVF助孕前[(3.502±0.773)、(1.718±1.107)] vs [(2.875±0.625)、(0.706±3.101)],而TT明显低于IVF助孕前(3.502±0.773)vs(2.875±0.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妊娠组IVF助孕后的DD明显高于IVF助孕前(2.058±1.507) vs(0.294±0.244),而TT明显低于IVF助孕前(16.094±0.862) vs(16.830±1.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IVF助孕前/后的凝血四项及DD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不孕女性IVF-ET助孕前后PT、APTT、FIB、TT及DD等凝血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提高不孕女性IVF-ET妊娠成功率。
宋家美陈静思邓玉梅侯志金孟昱时
关键词:不孕症IVF凝血四项D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