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宇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湛江水产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花鲈苗种淡水池塘培育试验被引量:1
- 1996年
- 从自然海区捕获的平均全长1.7cm、平均体重0.0590g的花鲈稚鱼,在淡水池塘中培育41d,达到平均全长6.35cm,平均体重2.5904g,成活率达45.9%,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冯晓宇
- 关键词:苗种培育成活率
- 高产池塘白鲢鱼苗鱼种生长的研究
- 1989年
- 本文对高产养鱼池塘中白鲢鱼苗鱼种阶段的生长特性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分析表明:1、白鲢鱼苗鱼种阶段的生长过程中,全长和时间的关系均呈直线相关(L=a+bt)。鱼种全长以7-8两月生长最快。日增长率、瞬时增长率以鱼苗阶段居高,鱼种阶段次之。2、白鲢鱼苗阶段体重和时间呈指数相关(W=ae^(bt)),体重生长之速度(dw/dt)和加速度(d^2w/dt^2)与时间成正比。3、鱼种阶段体重与时间呈“S”形曲线相关(W=K/1+ae^(-bt)),体重的生长则以7~9月间最快。生长曲线拐点在t=-1n(1/a)/b;W=k/2。体重生长之速度和加速度分别呈“正态”和“正弦”曲线形。日增重率、瞬时增重率和相对增重率亦以鱼苗阶段较大,鱼种阶段次之。
- 冯晓宇童合一谭玉钧
- 关键词:白鲢鱼苗鱼种
- 全文增补中
- 花鲈天然苗种的驯养和分级培育试验被引量:2
- 1996年
- 河口捕获平均全长2.5cm的天然花鲈苗种,分二阶段进行培育。第一阶段是流水淡化驯养:包括淡化、暂养和驯饵;第二阶段是分级培育,每隔4~6d分筛分级一次,直至4~6cm的鱼种。试验总成活率是55%。
- 冯晓宇蓝炜
- 关键词:苗种驯养
- 淡水鲳池塘一年二季养成试验
- 1993年
- 利用南方年平均温度高、生长期长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池塘中主养淡水鲳,一年养成二季商品鱼。第一季淡水鲳鱼种4月初放养,每公顷放养7500尾,平均规格12.17g;第二季鱼种在7月底前放养,每公顷放养4185尾,平均规格16.67g。每季淡水鲳上市规格均达500g以上,每公顷净产9511.8Kg。
- 冯晓宇
- 关键词:放养养成试验池塘鱼种生长期商品鱼
- 全文增补中
- 花鲈鱼种的网围培育试验
- 1996年
- 从河口捕获的花鲈苗,通过水泥池驯养和分级培育,至体长达4~5cm后采取池塘网围分级培育。在26~40天的网围培育期内,经2~3次过筛分级,鱼种平均体长达7~12cm,成活率在80%以上,明显优于传统的鱼种培育法。
- 冯晓宇宋红光
- 关键词:鱼种培育
- 花鲈苗种的中间网围培育
- 1996年
-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Valencinnes俗称鲈鱼,是广温广盐性鱼类,海水、半咸水或淡水均可养殖。鲈鱼位列“西江四大名鱼”之首,其生长快,肉味鲜美,是我国主要养殖名贵鱼类之一,尤其是沿海近岸地区。但目前鲈鱼养殖苗种主要依靠天然海区捕捞,其数量变动较大、规格较小,直接养成成活率较低。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提高养殖过程的鱼种质量和成活率,缩短养成周期保证稳产高产,我们对天然捕获的花鲈苗种进行必要的中间培育,试验的目的是将河口天然苗经水泥池的驯养分级培育后,再将平均规格4—5厘米的鲈鱼种放入池塘网围中进行分级培育,产出更大更适合养成的鱼种。
- 冯晓宇宋红光
- 关键词:网围苗种鲈鱼成活率养成
- 全文增补中
- 白鲢仔稚鱼食性与生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1995年
- 池塘培育的鲢仔稚鱼(6.8—32.2mm)食性可分为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主的二个阶段。食性的转化取决于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发育分化。全长15mm左右为食性转化阶段。全长27.9~32.2mm,食性接近成鱼。口宽(MW)、口高(MH)与全长(L)的关系分别为:MW=-401.99+92.62L、MH=-221.62+49.66L;肠长/全长(K)与全长(L)的关系为:K=-0.1248+0.0713L;第Ⅰ列外侧鳃耙数(GN)与全长(L)的关系为:GN=-67.44+8.93L;全长(L)体重(W)和时间(t)的关系分别为:L=4.537+1.417t、W=2.785e0.2873t。以上回归方程经统计检验均为高度显著相关。
- 冯晓宇周玉竹
- 关键词:仔稚鱼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