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剑锋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肾脏
  • 3篇肾脏替代
  • 3篇肾脏替代治疗
  • 3篇连续性
  • 3篇连续性肾脏替...
  • 3篇连续性肾脏替...
  • 2篇咬伤
  • 2篇蛇咬伤
  • 2篇护理
  • 2篇护士
  • 2篇急诊
  • 2篇EICU
  • 1篇新护士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韧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灌流
  • 1篇血液灌流联合
  • 1篇血液净化
  • 1篇眼镜蛇

机构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剑锋
  • 8篇苏湘芬
  • 3篇关文洁
  • 2篇张树增
  • 2篇刘荣
  • 1篇梁庆
  • 1篇曾量波
  • 1篇梁子敬
  • 1篇蒋敏
  • 1篇李婷
  • 1篇林俊敏

传媒

  • 2篇蛇志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EICU俯卧位通气操作核查表的设计及应用
2025年
目的设计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俯卧位通气操作核查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旨在规范急诊科医护人员安全实施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ICU收治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未使用EICU俯卧位通气操作核查表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2023年2月—7月)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操作流程进行俯卧位通气的操作、配合及管理;将使用EICU俯卧位通气操作核查表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2023年8月—2024年2月)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本科设计的EICU俯卧位通气操作核查表规范俯卧位通气的操作、配合及管理。比较护士各项措施的执行率及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导管移位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措施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下两层翻身单对齐,向上卷至最紧”这一措施的执行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核查表后,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俯卧位期间均未发生导管移位及严重压力性损伤(3、4期)。结论将EICU俯卧位通气操作核查表应用于临床,可使俯卧位通气操作标准化,显著提高护士各项护理措施的执行率,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陈育君聂岸柳李剑锋苏湘芬刘荣张树增
关键词:核查表俯卧位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护士转型冲击在心理韧性与工作准备度间的中介效应
2025年
目的探讨新护士转型冲击、心理韧性及工作准备度的现状及相关性,明确三者的关系模型。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与中文版毕业护士工作准备度量表于2023年5—8月对广州市10所三甲医院的327名新护士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采用AMOS 23.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327名新护士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总分为(86.57±25.15)分,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总分为(61.44±16.69)分,中文版毕业护士工作准备度量表总分为(257.48±43.71)分。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与中文版毕业护士工作准备度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672,P<0.001),与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关系(r=-0.360,P<0.001);中文版毕业护士工作准备度量表与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关系(r=-0.310,P<0.001)。新护士转型冲击在心理韧性与工作准备度中起部分正的中介作用(β=0.200,P<0.001),占总效应的29.15%。结论新护士的工作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可从提高新护士心理韧性水平及减轻新护士转型冲击两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新护士的工作准备度。
郑琦行苏湘芬聂岸柳李剑锋
关键词:新护士心理韧性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急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CRRT患者30例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分析急诊CRRT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生化及临床指标变化、CRRT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成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共24例,总有效率为80%(24/30),其中13例蝰蛇咬伤患者的有效率为100%。CRRT治疗72 h后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与CRRT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RT并发症发生率为10%,包括出血1例、导管堵塞2例,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结论:在急诊科急危重症CRRT患者中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成功救治危重病患者,改善患者预后。
苏湘芬刘荣关文洁李剑锋张树增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
就诊时间对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临床转归影响的研究
2019年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咬伤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并探讨就诊时间(从蛇咬伤到入院的时间)与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83例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入院时间≤4 h的患者90例,B组为入院时间>4 h的患者9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中毒程度、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植皮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患者蛇伤中毒程度、MODS发生率、植皮率均低于B组(均P<0.05),但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华眼镜蛇咬伤患者中毒程度可能与就诊时间相关;患者在被咬伤后4 h内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预后更佳。
杨颜聪郑咏曾量波钟智成蒋敏李剑锋林俊敏梁庆梁子敬
关键词:中华眼镜蛇流行病学预后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蝰蛇咬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蝰蛇咬伤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7例蝰蛇咬伤致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基础上的护理对策,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INR、APTT)、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变化和EICU住院时间。结果蝰蛇咬伤患者经过HP联合CRRT治疗后,血小板由(69.3±27.6)×10^(9)/L上升至(80.6±28.5)×10^(9)/L、纤维蛋白原由(1.7±0.4)g/L上升至(2.5±0.5)g/L;血尿素氮由(30.1±5.7)mmol/L下降至(12.4±3.8)mmol/L、血肌酐由(318.2±41.5)mmol/L下降至(149.4±28.6)mmol/L,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7例患者临床治愈率为100%,EICU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5 d。结论蝰蛇咬伤患者易发生严重凝血功能障碍、AKI等并发症,HP联合CRRT治疗蝰蛇咬伤致AKI的疗效确切,同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保证。
陈育君聂岸柳苏湘芬李剑锋
关键词:蝰蛇咬伤血液灌流肾脏替代治疗
医护联合的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血液净化非计划下机率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的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非计划下机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医护联合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管理急诊科监护室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确立了“医护联合降低急诊血液净化非计划下机率”的活动主题,设定活动目标为降低非计划下机率至7.49%,解析原因并制定实施对策。选择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急诊科监护室内行CBP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月1日-2020年7月1日期间急诊科监护室内行CBP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下机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急诊科监护室内行CBP治疗患者非计划下机率从13.96%降低至7.05%(P<0.05)。结论:通过医护联合实施品管圈可明显降低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非计划下机率,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
吴妙珠苏湘芬李剑锋聂岸柳李婷
关键词:品管圈血液净化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跨膜压与体外循环凝血风险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过程中跨膜压(TMP)变化与体外循环凝血的关系,确定凝血发生前TMP的预警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行CRRT治疗的50例患者共计473例次治疗的数据,根据其是否发生凝血分为未凝血组(n=398例次)和凝血组(n=75例次),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CRRT前24 h内的血常规、凝血指标、血钙水平、治疗过程中的抗凝方式、血流速和TMP等。采用单界点P值最小法寻找TMP的最佳分界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TMP与体外循环凝血的关系,同时运用寿命表法估计CRRT体外循环凝血风险的概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在473例次CRRT治疗中,发生体外循环凝血75例次(15.9%),主要发生在治疗的第3~15 h。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下机前1 h的TMP是体外循环凝血风险的预测因素[HR=1.011,95%CI(1.007,1.015),P<0.001];以TMP 86 mmHg(1 mmHg≈0.133 kPa)为分界点再次拟合模型,下机前1 h TMP>86 mmHg是体外循环凝血风险的预测因素[HR=9.597,95%CI(5.166,17.829),P<0.001]。结论 TMP升高是CRRT体外循环凝血风险的预测因素。当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TMP持续升高,尤其是升高至86 mmHg以上时,应警惕体外循环凝血的发生。
苏湘芬李剑锋聂岸柳余丽梅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凝血护理
EICU护士CRRT知识技能影响因素及培训对策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EICU护士CRRT知识技能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EICU护士CRRT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CRRT知识技能量表,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EICU 34名具有CRRT工作经验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EICU护士CRRT理论知识得分为(74.04±12.30),操作技能得分为(78.64±17.4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层级(B=1.434,P=0.004)是理论知识得分的正向预测因子;同时,护理层级(B=23.021,P=0.008)也是操作技能水平的预测因子。结论:发挥高层级护士的优势,并采取多元化学习方式,是提高低层级护士CRRT知识技能的关键。
陈育君苏湘芬聂岸柳关文洁李剑锋
关键词:CRRT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体验式教学在实习护生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体验式教学在实习护生核心应急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78名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施传统临床带教模式和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结果:经过4周实习后,两组实习护生的核心应急能力得分均有显著提升(P<0.05)。试验组的人文关怀认知、护理职业价值观评分有所提高(P<0.05),而对照组的人文关怀认知和护理职业价值观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对“护理教师的角色”和“病房护理的价值”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护生的突发传染病核心应急能力,还能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和人文关怀认知水平,且该教学模式的教学认可度更高。
苏湘芬聂岸柳李剑锋关文洁禤一龙
关键词:实习护生体验式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