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明
-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胃泌素瘤引起Z—E综合征一例报道
- 1989年
- 国内关于胃沁素瘤的报道很少,现将我们最近遇到经电镜证实的一例报道如下:女性,31岁,病史二年,曾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切除胃肠吻合手术一次,吻合口溃疡穿孔修补术二次,术后症状复发而第四次手术。
- 谢丰培张众杨春明徐英夫赵尚达
- 关键词:胃泌素瘤吻合口溃疡胃肠吻合空肠吻合术后症状银染色
- 新改良式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 1989年
- 本文报告一种新的改良式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即脾静脉与左肾静脉侧侧吻合、脾静脉远端结扎,再将胃冠状静脉结扎。作者经治7例,初步观察疗效较好,术后无死亡,无复发出血,无肝性脑病发生。本文对这种手术的步骤和优点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 杨春明冯秉安赵尚达徐英夫
- 关键词:脾肾静脉分流术门静脉高压症
- 乙酸纤维膜电泳法快速分离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被引量:1
- 1991年
- 采用乙酸纤维膜(涤沦基型)电泳法对CPK同功酶进行分离。所用缓冲液为Tris-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8,离子强度0.029M。电泳电压300V,时间10min。该方法不仅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强,更重要的是省时价廉,适合临床急诊工作的需要。
- 田晓峰杨春明周梦兰
- 关键词: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
- 双歧杆菌对实验性肠梗阻肠道G^-菌及血内毒素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2年
- 本实验采用大白鼠的急性、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梗阻未治疗组、新霉素治疗组、甲哨唑治疗组、双歧杆菌治疗组。分别将各制刑直接肠道给药。24h后,对梗阻近端回肠末段的肠杆菌、双歧杆菌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并同时测定各组门静脉血内毒素值。结果表明,新霉素及甲哨唑治疗组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1);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升高(P<0.01),达到未治疗组的水平(P<0.05)。新霉素治疗组肠杆菌明显减少(P<0.01),甲哨唑治疗组肠杆菌明显增加(P<0.01),达到未治疗组的水平(P>0.05)。未治疗组肠杆菌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增加(P<0.01),双歧杆菌无明显减少。双歧杆菌治疗组双歧杆菌明显增加(P<0.01),肠杆菌保持在正常水平(P>0.05),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和各抗生素治疗组(P<0.01)。本实验说明,急性肠梗阻时,肠道内肠杆菌数量及门静脉血内毒素可明显升高;外源性双歧杆菌在肠道内能抑制肠杆菌,降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新霉素及甲哨唑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促使血内毒素过度升高。因此,利用双歧杆菌制剂作为急性肠梗阻治疗申的辅助用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 崔东徐英夫杨春明蒋寒青卢行安康白
- 关键词:双歧杆菌内毒素肠梗阻
- 大连地区成年居民体脂脂肪酸组成模式的研究
- 1993年
- 人体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相对稳定,其半衰期约为600天,且其组成模式与习惯膳食中脂肪酸组成模式高度相关。故脂肪组织脂肪酸测定常可替代膳食调查,甚至用来检验膳食调查所获的数据。本文分析了大连地区58名成年居民的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
- 满洪升周光前马旋杨春明阮初雷
- 关键词:成年人脂肪酸
- 川芎嗪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血流变学的影响及治疗作用
- 1991年
- 本文采用胰管加压注入犬自身胆汁的方法制成犬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模型,动态观察了术前、术后血流变学的改变及川芎嗪的治疗作用。将12只犬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制成AHNP)和治疗组(制成AHNP后给川芎嗪静注)动态观察术前、后犬的血流变学和血淀粉酶变化,并于术后24小时剖腹,观察腹水的量及性状、胰腺大体病理改变,并计算胰腺坏死范围占胰腺的百分比。结果发现:随着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程的发展,实验犬全血粘度进行性升高,术后1小时与术前比即有显著差别(P<0.01)。给以改善血流变学特性的药物川芎嗪注射后,明显地降低了治疗犬的血粘度、血淀粉酶及胰腺坏死范围(P值均小于0.01)。提示血流变学异常在AHNP病变恶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改善血粘度进而提高胰腺血供对阻止胰腺病变发展是有益的。
- 盖雪峰杨春明
- 关键词:血流变学川芎嗪胰腺炎
- 胃癌病人尿多胺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34例胃癌病人尿多胺含量,并与19例胃良性溃疡病人及23名正常人对比。结果表明胃癌病人尿多胺含量明显高于胃良性溃疡病人和正常人。有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胃癌病人尿多胺含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胃癌病人。胃癌根治切除术后病人尿多胺含量比术前明显降低。尿多胺含量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我们认为尿多胺含量测定对胃癌辅助诊断,术前预测肿瘤转移及监测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李军杨春明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胃癌多胺胃肿瘤
- 肠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犬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改变
- 1991年
- 本文实验采用FMT-182型γ免疫计数器,利用放射免疫法对4组不同时间肠缺血再灌注犬(对照组,绞窄2小时组,绞窄4小时组和绞窄6小时组)的血清进行检测,探讨机体自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实验发现,肠绞窄2小时再灌注组其SOD变化呈上升趋势,而绞窄4小时和6小时再灌注组其SOD表现为下降。各组之间SOD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绞窄4小时组和绞窄6小时组动物在术后4小时和8小时其SOD下降显著(P<0.05和P<0.01)且病理损害明显。由于SOD是氧自由基的清除剂,通过测定其活性可间接了解O_2^-等自由基对肠组织缺血病灶的影响,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 田晓峰杨春明季晓鹏
- 关键词:肠缺血再灌注超氧物歧化酶
- 对绞窄性肠梗阻早期实验室诊断的进一步探讨
- 1991年
- 采用Encoer Ⅱ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乙酸纤维膜电泳法对不同肠绞窄程度的犬血清和腹液进行连续检测,观察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和磷的改变。实验发现,对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不应晚于肠缺血后4小时。当肠壁血运障碍时,CK及磷可被大量释放入血引起升高。CK-BB型同功酶在肠绞窄2小时时己有显著性升高(P<0.01),由于其主要存在于胃肠道,无疑对肠绞窄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特异性。而CK,CK-MM,CK-MB和磷由于出现显著性升高较晚,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同时实验还发现,各组动物在解除肠绞窄恢复其血运后,可突然出现CK及其同功酶活性和磷水平的升高。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与缺血再灌注加重损伤有关的反应,提示我们在手术治疗中应注意到可能发生的迟发性肠组织损伤。
- 田晓峰杨春明
-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被引量:21
- 1994年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杨春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仍很高,治疗棘手,这与其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有一定关系。本文复习近年国内外有关SAP的实验和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机理作一简述。一、早期病变1.胰腺血液循环变化:凡能影响胰腺血液循环的...
- 杨春明
- 关键词:胰腺炎重症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