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岩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高校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角膜
  • 4篇角膜塑形
  • 3篇塑形术
  • 3篇像差
  • 3篇角膜塑形术
  • 2篇直径
  • 2篇瞳孔
  • 2篇瞳孔直径
  • 2篇近视
  • 2篇角膜塑形镜
  • 2篇高阶像差
  • 1篇一致性
  • 1篇视觉质量
  • 1篇塑形
  • 1篇配戴
  • 1篇偏心
  • 1篇近视进展
  • 1篇近视治疗
  • 1篇角膜地形图
  • 1篇角膜前表面

机构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陈岩
  • 2篇黄锦海
  • 2篇陈茹茹
  • 2篇邓军
  • 1篇吕帆
  • 1篇侯立杰
  • 1篇毛欣杰
  • 1篇姜珺
  • 1篇刁凯
  • 1篇廉恒丽
  • 1篇吴晓敏
  • 1篇陈思萍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entacam系统4种模式测量角膜曲率的一致性研究
2016年
目的采用Pentacam系统4种模式测量近视成人角膜曲率,评估其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视志愿受试者64人(64眼),应用Pentacam系统4种模式(分别是3D25、3D50、CF50、CF100)测量角膜3mm直径范围水平中央曲率K1、角膜3mm直径范围垂直中央曲率K2。4种模式测量的K1、K2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模式间的测量差异,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研究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 Pentacam系统4种模式测量的受试者K1分别为(42.86±1.49)、(42.86±1.49)、(42.88±1.50)、(42.86±1.49)D,K2分别为(44.00±1.74)、(43.99±1.74)、(43.99±1.76)、(43.99±1.73)D,4种模式测量的K1、K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两比较亦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种模式测量的K1、K2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Pentacam系统4种模式测量近视成人角膜曲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测量角膜中央曲率时可以替换使用。
陈思萍陈茹茹黄锦海陈岩邓军
关键词:PENTACAM角膜地形图一致性
角膜塑形镜与框架镜控制近视进展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The Cocharane Library、EMbase、CBM、万方、CNKI等数据库,全面收集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非随机的前瞻性同期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4年5月,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3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角膜塑形镜在控制眼轴增长方面明显优于框架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25,95%CI(-0,32,-0.19),P〈0.00001]。角膜塑形镜组玻璃体腔深度延长少于框架镜组(P〈0001)。角膜塑形镜组出现6例角膜荧光索染色阳性,1例角膜浸润,1例结膜充血.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明显控制低度近视儿童的眼轴增长,角膜荧光染色阳性是主要并发症。
邓军刁凯黄锦海吴晓敏侯立杰陈岩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近视META分析
角膜塑形术后偏心对人眼高阶像差动态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反几何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通过夜间配戴后的压平作用,使得角膜中央曲率平坦,从而达到降低近视的效果,塑形后的视觉质量不仅与曲率改变有关,而且与曲率变化的光学位置有关。本文研究角膜塑形术后角膜光学...
陈岩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近视治疗瞳孔直径高阶像差视觉质量
角膜像差与角膜前表面Q值对角膜塑形术近视控制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探讨角膜像差与角膜前表面Q值改变对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效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的8~16岁青少年儿童中低度近视患者85例(85眼),分别进行配戴前及配戴1年后的眼轴和角膜像差、角膜前表面Q值测量。眼轴由IOLMaster测得,角膜像差和Q值由角膜地形图仪测得,角膜像差取6 mm瞳孔直径下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3例受检者完成1年的随访检查。初始眼轴长度和配戴1年后眼轴长度分别为(25.17±0.88)mm和(25.42±0.8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87,P〈0.01)。眼轴年增长幅度低于均值组和高于均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初始戴镜年龄、角膜前表面Q值差值、初始角膜球差、初始水平角膜彗差、初始近视程度。行logistic回归分析,角膜塑形镜控制眼轴增长幅度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初始近视程度(β=3.709,P〈0.01)、初始角膜球差(β=-12.881,P〈0.01)、角膜前表面Q值差值(β=-4.349,P〈0.01)。影响近视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初始戴镜年龄(β=0.441,P〈0.05)和初始角膜球差(β=8.762,P〈0.05)。结论 年龄和角膜球差影响近视进展。随访1年,角膜塑形镜对中度近视的眼轴控制效果优于低度近视,角膜塑形镜通过改变角膜前表面Q值及角膜球差影响近视控制效果。
陈茹茹陈岩廉恒丽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像差Q值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偏心对人眼高阶像差的动态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观察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光学压平区偏中心状态及不同瞳孔直径下人眼高阶像差的动态变化,探索偏心性质和程度对视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30例年龄为(23.6-2.3)岁的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等效球镜度为-0.75—.4.00D,平均(-2.61±0.83)D。在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角膜地形图,检测波前像差(在自然瞳孔下检查,分别提取3mm和6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高阶像差结果),并通过分析戴镜后的角膜地形图形态,测量出角膜塑形镜压平区中心相对于瞳孔中心的偏心量(包括偏心距离和角度),只取右眼数据进行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平均偏心距离分别为(0.53±0.26)mm、(0.54±0.32)mm和(0.60±0.35)mm,偏心的方向主要集中于颞上方,偏心距离和角度在戴后3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后各时间点,偏心距离与戴前等效球镜度、初始散光量均不相关。在3mm与6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总三阶像差、总四阶像差、总彗差(包括垂直彗差和水平彗差)、总三叶草和球差均方根值在戴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均比戴前有明显增加,但各项像差在戴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戴后的各个时间点,6mm瞳孔直径的像差结果都较3mm时大。戴后不同瞳孑L直径下,垂直或水平偏心距离与相应方向彗差在戴后各时间点均呈正相关;而总偏心距离与总高阶像差、总三阶像差、总四阶像差、总彗差、总三叶草和球差在戴后各时间点均不相关。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偏心客观存在,程度较小并在1周后稳定;术后偏心会造成人眼高阶像差显著增加。
陈岩姜珺毛欣杰吕帆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偏心瞳孔直径高阶像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