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龙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燕麦
  • 2篇胁迫
  • 1篇氮累积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当量比
  • 1篇燕麦产业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理指标
  • 1篇土地当量比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硝态氮
  • 1篇土壤硝态氮累...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向日葵

机构

  • 4篇吉林省白城市...
  • 1篇长春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张家口市农业...

作者

  • 4篇郭来春
  • 4篇王春龙
  • 3篇任长忠
  • 1篇胡跃高
  • 1篇钱欣
  • 1篇胡新中
  • 1篇曾昭海
  • 1篇何峰
  • 1篇许和水
  • 1篇王新颖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NaCl和NaHCO_(3)胁迫对冬黑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明冬黑麦的耐盐碱程度。[方法]以冬黑麦品种白BK01为基础材料,采用10个不同梯度浓度(50~500 mmol/L)的中性单盐(NaCl),碱性单盐(NaHCO_(3))和盐碱混合(NaCl∶NaHCO_(3)摩尔比为1∶1)的方法,研究对冬黑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重、胚芽重、SOD、POD、CAT的影响。利用线性回归计算3种钠盐胁迫的半致死浓度,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耐盐性。[结果]3种钠盐处理下的累计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重、苗重均随钠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SOD活性随钠盐浓度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POD、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种子发芽率作为钠盐胁迫适宜浓度指标的筛选并进行线性回归,确定冬黑麦种子对中性单盐(NaCl)、碱性单盐(NaHCO_(3))和盐碱混合(NaCl∶NaHCO_(3)摩尔比为1∶1)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08.69、251.07、298.27 mmol/L。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打分,冬黑麦种子对3种钠盐胁迫的抗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中性单盐(NaCl)、盐碱混合(NaCl∶NaHCO_(3)摩尔比1∶1)、碱性单盐(NaHCO_(3))。[结论]相同钠盐浓度条件下,NaHCO_(3)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比NaCl更强。
孙墨可李春花李晗杨保仑邓宇李颖慧马飞跃王新颖何峰郭来春张啸加央多拉吴晗王春龙
关键词:种子
施氮量及间作对燕麦、向日葵生产力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及间作对燕麦、向日葵生产力以及燕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在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0、50和100kg/hm2),测定燕麦、向日葵产量、吸氮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具有产量优势及较高的氮吸收效率,土地当量比及氮素吸收当量比范围分别为1.20~1.37和1.20~1.30。施氮量为100kg/hm2时,间作燕麦、向日葵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吸氮量均为最高,分别为4.40和6.65t/hm2,12.81和12.40t/hm2以及182.78和192.12kg/hm2,其中间作燕麦地上部生物量、吸氮量较单作燕麦显著提高17.20%~35.39%;间作向日葵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吸氮量较单作向日葵显著提高22.78%~46.15%。间作显著降低燕麦收获后间作燕麦边行0~6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间作向日葵边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因此,100kg/hm2是该地区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的较优施氮量。
钱欣许和水葛军勇曾昭海任长忠郭来春王春龙胡跃高
关键词:向日葵燕麦土地当量比硝态氮
国内外燕麦产业技术发展情况报告被引量:21
2009年
本文对近年来世界燕麦主产国燕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详细阐述了燕麦的育种、栽培、加工利用,总结了中国燕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取得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燕麦产业与世界燕麦主产国的差距,提出了中国燕麦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任长忠胡新中郭来春王春龙
关键词:燕麦
碱胁迫对不同品种燕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为了筛选燕麦苗期的耐碱材料,明确耐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对20份燕麦幼苗施加100 mmol/L碱胁迫(NaHCO_(3)∶Na_(2)CO_(3)=5∶1,pH值=8.3),测定生长表型和生理指标共计12项指标的变化率,利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热图和聚类等方法,评估各材料耐碱能力,剖析各项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燕麦材料对碱胁迫响应存在差异,各指标对碱胁迫的响应不同;根据综合打分结果,燕麦耐碱能力由大到小表现为BY6>BY7>BY12>BY19>BY15>BY8>BY17>BY14>BY2>BY9>BY20>BY11>BY1>BY18>BY16>BY5>BY3>BY10>BY4>BY13;聚类分析将20份材料划分为耐碱能力不同的4个类群;各指标对鉴定燕麦耐碱性的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N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根系活力>根长>株高>K^(+)含量>植株鲜质量。结果显示,BY7、BY6、BY19等12份材料为燕麦苗期的耐碱材料。脯氨酸、Na^(+)、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是燕麦苗期耐碱性评价中的关键指标。
孙墨可李俊伟张曼董玉迪田娟李颖慧徐威威郭来春王春龙任长忠
关键词:燕麦碱胁迫主成分分析生理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