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例恶性疟可能诱发纵隔淋巴结结核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 2021年
- 通过报道1例恶性疟可能诱发纵膈淋巴结结核病例的诊断过程,为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提供新经验。患者男性,48岁,3 d前从塞拉利昂回国,既往体健。本次因"高热、寒战3 d"入院,体查可见球结膜轻度水肿,外周血涂片镜检及抗原鉴定为恶性疟原虫,予蒿甲醚抗疟及激素减轻可疑脑水肿治疗后外周血涂片转阴,但仍反复高热。予小剂量激素及头孢唑肟治疗无效。多次血培养阴性,胸部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提示双肺气肿并多发肺大疱,心脏彩超未见异常。为排除肿瘤及自身免疫病,完善骨髓穿刺与自身抗体检查,均未见异常。为排除药物热,停用所有药物观察,但仍高热不退,经验性予多西环素抗立克次体治疗无效。其胸部增强CT可见纵隔内多发淋巴结,同时外周血结核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遂取纵膈淋巴结活检,发现抗酸染色阳性,诊断为"纵膈淋巴结结核",予抗痨治疗后退热出院。其发病考虑疟疾感染、激素使用、旅行导致潜伏结核激活,提示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不典型病灶。
- 杨慧勤李凌华洪文昕陈劲峰王建
- 关键词:恶性疟
- 广州市猴痘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猴痘病例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方法收集2023年6月8日至6月2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猴痘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与HIV阴性者的临床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9例猴痘患者均未曾接种天花疫苗,均为男同性恋者,发病前21 d内均有男男同性性行为史,年龄为(33.2±6.4)岁,合并HIV感染、梅毒者各8例。19例均出现皮疹,15例为首发症状,4例在病程中出现。17例患者有淋巴结肿大,15例淋巴结压痛,15例咽部充血,13例扁桃体肿大,11例发热,10例瘙痒。分别有13例患者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10(IL-10)升高,12例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7例血淋巴细胞计数升高。8例合并HIV感染,其中1例急性感染,7例慢性感染,这7例均已接受规律抗病毒治疗,起病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657(400,757)/μL。HIV阳性者与HIV阴性者的年龄(t=1.55)、并发症发生率(Fisher确切概率法)、皮疹数量(Z=-0.21)、淋巴结肿大发生率(Fisher确切概率法)、发热发生率(Fisher确切概率法)、发热天数(Z=-0.48)、血淋巴细胞计数(t=-1.55)、CD4^(+)T淋巴细胞计数(Z=-0.17)、CD8^(+)T淋巴细胞计数(Z=-1.4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疹数量为19(6,26)个,主要分布在会阴及附近区域(17例),入院时常见皮疹形态为丘疹(15例)、焦痂(15例)、脓疱(12例)。所有患者经外用药物和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广州市猴痘患者以青中年男男同性性行为者为主,主要表现为皮疹、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及发热,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为炎症指标升高,免疫功能正常的HIV感染合并猴痘患者的临床特点与HIV阴性猴痘患者相似。
- 杨慧勤郑海鹏陈旭丹谭颖张复春王建李凌华
- 关键词:猴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炎性指标
- 射频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作用的初步分析
- 目的:1.探讨射频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可行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与传统放化疗的区别与联系.2.比较射频治疗和传统放化疗在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明确其在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王建
- 关键词:射频毁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控制率生存率
- 文献传递
- 153例急性期和慢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及治疗比较
- 2024年
- 目的了解急性期和慢性期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153例布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按病程<180 d和≥180 d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布病患者153例,其中急性期组119例、慢性期组34例。年龄为(46.2±13.8)岁,男性115例(75.2%)、女性38例(24.8%),85例(55.6%)患者为职业接触。90例(58.8%)患者出现并发症,慢性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急性期组[76.5%(26/34)比53.8%(64/119),χ^(2)=5.62,P=0.018]。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关节痛,分别有128例(83.7%)和124例(81.0%)。急性期组发热发生率高于慢性期组[87.4%(104/119)比70.6%(24/34),χ^(2)=5.46,P=0.019],而关节痛发生率低于慢性期组[77.3%(92/119)比94.1%(32/34),χ^(2)=4.83,P=0.027]。实验室检查中,血培养阳性率为59.5%(91/153),急性期组血培养阳性率高于慢性期组[67.2%(80/119)比32.4%(11/34),P<0.05];急性期组降钙素原(PCT)升高发生率[58.6%(58/99)比24.1%(7/29),χ^(2)=10.65,P=0.001]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慢性期组[33.9%(40/118)比15.2%(5/33),χ^(2)=4.33,P=0.037]。影像学检查中,61例(39.9%)患者发生骨质破坏,慢性期组骨质破坏发生率高于急性期组[55.9%(19/34)比35.3%(42/119),χ^(2)=4.68,P=0.031]。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期、慢性期组使用抗生素种类的中位数分别为3、4种。总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8/153),治疗后65例(42.5%)痊愈、70例(45.8%)好转、18例(11.8%)未愈。结论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关节痛,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均采用联合抗感染治疗。急性期患者发热、血培养阳性、PCT升高、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慢性期患者并发症、关节痛、骨质破坏发生率较高。
- 杨慧勤郑海鹏陈旭丹谭颖张复春李凌华王建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 新近流行猴痘研究进展
- 2022年
- 猴痘近期在非洲以外地区广泛流行,引发世界关注,其在病原学、传播途径及临床症状等各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为了应对猴痘疫情,各国在治疗及预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策略。本文从病原学、流行概况、传播途径、临床特征、检测、治疗及预防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杨慧勤王建李凌华
- 关键词:猴痘猴痘病毒疫苗
- RNA干扰S100A4基因表达对肺癌SPC-A-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抑制高迁移族蛋白s10基因表达对肺癌细胞SPC-A-1增值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材料与方法:设计合成靶向S100A4基因的siRNA,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试剂瞬时转染肺癌细胞株SPC-A-1,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NA干扰后S100A4基因的沉默效果,评价siRNA设计的合理性及RNA干扰抑制S100A4表达的有效性;用细胞活力计数仪测定3组细胞活力;分别在RNA干扰后24、48、72和96 h应用MTT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状态,计算生长抑制率并绘制生长曲线;应用boyden chamber法检测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靶向S100A4的siRNA成功抑制肺癌细胞株SPC-A-1中S100A4基因及蛋白表达,细胞活力检测仪测定RNA干扰48 h后,细胞活力显著下降;MTT测定肺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boyden chamber小室细胞侵袭实验提示肺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应用siRNA技术能有效地抑制S100A4基因的表达,同时有效抑制SPC-A-1细胞的体外增值和侵袭,为肺癌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王建邵中夫徐刚李晓宁周天骏
- 关键词:肺癌S100A4增殖RNA干扰
- 细胞因子作为重症登革热预警指征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对普通登革热(DF)和重症登革热(SD)患者病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差异比较,筛选能作为SD早期预警指征的细胞因子,探讨免疫应答强度与S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Luminex技术检测2014年6—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的120例登革热确诊患者(77例DF和43例SD患者)在急性期、退热期和恢复期的血浆中19种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水平,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进行;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选定的19种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6、IL-8、IL-10、IL-15、IL-17A、IFN-α2、IP-10、MCP-1、RANTES、GRO-α、PDGF-AA、PDGF-AB/BB、MIF、VEGF、sVCAM-1、sICAM-1、sFas及sFasL。应用荧光PCR法检测病毒载量并与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NF-α、IL-6、IL-8、IL-10、IL-15、IFN-α2、IP-10、MCP-1和sVCAM-1水平在登革热患者中升高,而RANTES、GRO-α和PDGF水平降低;IL-17A、MIF、VEGF、sICAM-1、sFas及sFasL水平无变化。TNF-α、IL-6、IFN-α2、IP-10和sVCAM-1水平在发病早期(第2~5天)的SD患者中显著高于DF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第6~10天,TNF-α、IL-6、IL-8、IL-10、IL-15、PDGF、RANTES、IFN-α2、IP-10和sVCAM-1水平在DF和SD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毒载量与IL-15水平呈中等程度相关,与其他细胞因子水平仅弱相关或无相关。结论TNF-α、IL-6、IFN-α2、IP-10和sVCAM-1可作为SD早期预警指征;多种细胞因子水平改变与SD发病相关。
- 赵令斋洪文昕邱爽王建谭行华张复春
- 关键词:登革热细胞因子
- 2013年至2019年广东省重症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广东省重症登革热(severe dengue,SD)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中国SD的诊治认识。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来自广东省29家登革热定点收治医院的257例SD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量化严重器官损伤判定标准的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D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257例SD患者的年龄为(64.1±20.1)岁,60岁及以上占65.4%(168/257);男142例,女115例。152例(59.1%)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115例(44.7%)。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8.4%(253/257)]、乏力[70.0%(180/257)]、咳嗽或咳痰[44.4%(114/257)]、嗜睡或烦躁[39.3%(101/257)]、呕吐[30.4%(78/257)]、腹痛或压痛[20.6%(53/257)]、肝大[2.3%(6/257)]、出血倾向[59.5%(153/257)]、胸腔积液或腹水[43.6%(112/257)]。90.9%(231/254)的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97.1%(234/241)的患者血细胞比容正常或降低。重症表现中出现严重器官损伤最多[61.1%(157/257)],其次为严重出血[37.0%(95/257)]、严重血浆渗漏[30.0%(77/257)];严重器官损伤以肾脏[27.6%(71/257)]、心脏[26.8%(69/257)]损伤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 OR)=1.05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4~1.100, P=0.035],合并高血压( OR=5.224,95% CI 1.272~21.462, P=0.022),天冬氨酸转氨酶( OR=1.002,95% CI 1.001~1.003, P=0.001)、血尿素氮( OR=1.050,95% CI 1.005~1.098, P=0.030)和国际标准化比值( OR=4.604,95% CI 1.601~13.238, P=0.005)水平升高为SD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113例SD患者的急性期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登革病毒-1型占89.4%(101/113),登革病毒-2型占9.7%(11/113),登革病毒-3型占0.9%(1/113)。 结论:广东省SD患者以老年与合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多见,肾脏、心脏等器官严重损伤多见,登革病毒-1型感染为主。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素氮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
- 洪文昕王长泰赵令斋谢冬英刘南陈仁王建叶一农林树强赵子文叶晓光彭劼高文军杨慧勤李粤平李凌华蔡卫平张复春唐小平
- 关键词:登革热器官损伤
- 中药结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腹膜后淋巴转移癌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中药膈下逐瘀汤结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及均衡原则,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试验组予HIFU结合膈下逐瘀汤治疗,膈下逐瘀汤于HIFU治疗前7 d开始服,连续服用30 d。对照组仅行HIFU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后肿瘤大小、患者疼痛感和阻塞感的改变以及KPS评分等。结果试验组治疗41个肿大淋巴结,超声复查有16个肿大淋巴结略有缩小,占39%;疼痛感减轻或消失和阻塞感减轻或消失方面,有效率分别为82%和80%;KPS评分(75.2±14.0)分。对照组治疗39个肿大淋巴结,超声复查有14个肿大淋巴结略有缩小,占28%;疼痛感减轻或消失和阻塞感减轻或消失方面有效率分别为71%和71%;KPS评分(73.2±15.3)分。结论 HIFU能够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提供帮助;而中药膈下逐瘀汤与其协同治疗在降阻、减痛、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张涛张书旭李涛闫冰川周雯王建叶惠贞
- 关键词:中药膈下逐瘀汤高强度聚焦超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