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力

作品数:15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遗传毒性
  • 3篇线粒体
  • 3篇线粒体DNA
  • 3篇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头坏死
  • 2篇细胞
  • 2篇坏死
  • 2篇甲苯
  • 2篇骨头
  • 2篇骨头坏死
  • 2篇股骨
  • 2篇股骨头
  • 2篇股骨头坏死
  • 2篇DNA
  • 2篇DNA氧化损...
  • 2篇标志物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凝胶

机构

  • 15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职业病...
  • 2篇深圳市卫生防...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作者

  • 15篇刘力
  • 10篇邓丽霞
  • 8篇张桥
  • 7篇庄志雄
  • 7篇杨杏芬
  • 6篇魏青
  • 3篇冯坚持
  • 3篇陈雯
  • 2篇刘移民
  • 2篇陈铁江
  • 2篇凌文华
  • 2篇杨爱初
  • 2篇任泽舫
  • 2篇张越华
  • 2篇胡斌
  • 1篇黄丹平
  • 1篇刘金陵
  • 1篇郑履康
  • 1篇杨臻
  • 1篇马涧泉

传媒

  • 5篇中华劳动卫生...
  • 3篇职业医学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形成及其修复速率的比较
2001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形成是否与该点DNA修复速率慢有关 .BRL 3A细胞暴露于 5 0mmol·L- 1过氧化氢 (H2 O2 ) 30min后 ,分别于 0 ,1,4及 2 4h收获细胞 ,应用连接介导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修复百分率并与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的总修复百分率比较 ,通过狭缝印迹法 ,比较了各时间点细胞内p5 3/线粒体DNA比率来验证其修复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在 4及2 4h ,热点的修复速率分别为 5 .2 %和 4 2 .1% .而线粒体DNA的总修复百分率分别为 76 .9%和 84 .1% ,后者与前者相比 ,其修复速率快 1~ 14倍左右 .应用狭缝印迹发现各时间点细胞内p5 3/线粒体DNA比率无明显变化 .因此 ,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热点的形成与其修复速率较慢有关 .
刘力庄志雄陈雯杨杏芬张桥杜柳涛魏青邓丽霞
关键词:线粒体DNA修复
连接介导PCR分析线粒体DNA的氧化损伤频率及损伤热点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论证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mtDNA)“常见缺失”与DNA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连接介导PCR(ligationmediatedPCR ,LMPCR) ,在大鼠肝细胞株 (BRL 3A)暴露于 5 0mmol/L过氧化氢 (H2 O2 )形成氧化损伤后 ,分析该缺失的断裂区段 (80 71~ 8190 ,约 12 0bp)内 ,各核苷酸氧化损伤的频率及热点。结果 在 80 71~ 8190区段 ,存在 8181G、8182G两个明显的氧化损伤热点 ,810 8C及80 96~ 810 1(6bp)的损伤亦明显 ;而“常见缺失”的断裂位点 (8118T)并未被明显氧化损伤。其中 ,8181G/ 8182G位于一个DNA重复结构内 ,80 96~ 810 1(6bp)则位于一个DNA回文结构内。结论 线粒体DNA“常见缺失”的断裂位点不一定是氧化损伤的热点 ,但在断裂区段内存在
刘力庄志雄陈雯杨杏芬凌文华魏青邓丽霞
关键词:线粒体DNADNA氧化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混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被引量:6
1998年
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方法(SCGE)是近年来刚建立起来的方法,以采血量少、操作简单、周期短、费用低见长[1]。我们用SCGE方法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方法检测了混苯作业工人的遗传损伤,并研究了工龄对SCGE结果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取广...
李芳红杨臻林建东张艳红谢弋张静刘力杨杏芬庄志雄
关键词:混苯单细胞凝胶电泳
尿粘康酸作为苯内接触剂量的应用被引量:2
1996年
为将尿粘康酸(TTMA)应用于苯接触人群的检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系统检测苯接触人群尿TTMA。结果显示,尿TTMA在苯接触人群中有显著增加,随着空气苯浓度的增加,尿TTMA增加显著,显示出良好的相关关系(r=0.940,P<0.05)。当苯接触浓度为均值2.462mg/m3时,接触人群尿TTMA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尿TTMA可作为苯接触特异、灵敏的生物检测指标,尤其对于低苯接触。尿TTMA在男女苯接触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甲苯可抑制尿TTMA的形成。应用协方差分析可粗略校正甲苯的混杂作用。
刘力张桥冯坚持曾年华杨爱初张文东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13
1999年
本实验采用马血清和甲基强的松龙合用诱导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行活体股骨头X线照片、股骨头切片光镜、电镜和骨动力学检查。结果激素造模16周时,X线显示模型动物骨质疏散、骨小梁模糊,股骨头密度减低,光镜、电镜检查呈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理改变,计数空骨陷窝率明显增加,股骨骨生长测定值明显降低。提示本实验16周诱导出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可用于股骨头坏死机制研究及临床或保健品、食品疗效的观察。
魏青杨杏芬刘力张越华胡斌陈铁江张桥邓丽霞徐栋梁陈伟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光镜电镜检查X线照片造模骨小梁
甲苯对苯遗传毒性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调查了混苯接触及健康对照人群117名,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微核(MN)作为苯遗传毒性指标,尿粘康酸(TTMA)作为苯内接触标记物,观察甲苯对苯代谢及遗传毒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甲苯可抑制原TTMA的排出,还可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8-OHdG,MN的形成,未发现甲苯有诱导职业接触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8-OHdG,MN形成及白细胞(WBC)下降的作用。
刘力张桥冯坚持冯坚持邓丽霞邓丽霞杨爱初
关键词:甲苯8-OHDG遗传毒性
DNA氧化损伤的修复及其与致癌的关系被引量:5
1999年
DNA氧化损伤与致癌、衰老、心血管疾病等有关,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DNA氧化损伤与致癌的关系。近年来,DNA氧化损伤后的修复又是此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仅1993年,关于DNA修复的文章在Medline就有3500余篇。现就DNA氧化损伤后的修复及...
刘力庄志雄马涧泉
关键词:DNA氧化损伤致癌
甲泼尼龙诱导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动态观察甲泼尼龙诱导家兔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找出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确切观察终点。方法:以马血清和甲泼尼龙联用诱导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产生,通过活体股骨头 X 线照片、骨密度的测量、股骨头切片光镜和电镜及骨动力学检查,对动物模型不同阶段进行评价。结果:模型8 周时 X 线照片显示:骨质软化,不规则骨小梁吸收,坏死,光镜、电镜检查显示软骨下区骨骼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肥大;16 周时 X 线照片显示模型动物骨质疏散,骨小梁模糊,股骨头密度减低,光镜、电镜检查呈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理改变,属 Ficat 分级的Ⅰ级和Ⅱ级,计数空骨陷窝率明显增加,股骨骨生长测定值明显降低。结论:甲泼尼龙诱导的家兔股骨头坏死8 周时已开始发生,16 周已具备确切、明显股骨头坏死特征。
魏青杨杏芬刘力胡斌陈铁江张越华邓丽霞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化学诱导病理学甲泼尼龙副作用
先天性颌动瞬目综合征手术治疗七例被引量:5
1997年
先天性颌动瞬目综合征手术治疗七例刘金陵黄丹平刘力我院1989年以来共收治先天性颌动瞬目综合征7例。采用上睑提肌节段切除,额肌肌瓣前移直接与睑板缝合,即用面神经支配的额肌代替除动眼神经外尚有异常神经联系的上睑提肌完成提睑功能,达到了消除颌动瞬目现象,矫...
刘金陵黄丹平刘力
关键词:外科手术
应用连接介导PCR法于线粒体DNA的测序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简化DNA测序方法 ,优化条件 ,以适用于线粒体DNA的测序。方法 应用MaxamGilbert化学断裂反应和连接介导PCR(LigationMediatedPCR ,LMPCR)来测定线粒体DNA的序列。结果 读取的 14 0bp的核苷酸序列 ,输入基因库 ,确定为线粒体DNA重链 80 51~ 8190片段的序列 ,符合率为 70 7% ( 99/14 0 )。结论 该方法改进的成功 ,对进一步进行线粒体DNA氧化损伤图谱分析等研究 。
刘力庄志雄陈雯杨杏芬凌文华魏青邓丽霞
关键词:线粒体DNADNA测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