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忠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大学心理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4-10岁儿童理解大小概念的发展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潘开祥张铁忠
- 关键词:儿童儿童心理学
- 吊车工人深度视觉阈值的测定被引量:3
- 1994年
- 本研究对109名吊车工人进行了红橙黄绿蓝紫黑白等八种颜色的深度知觉阈限的测定.结果发现:在白色背景条件下,绿蓝两色为最佳深度色,最易辨别深度差异;黑紫红三色为二级深度色;橙黄两色为三级深度色;白色为四级深度色.易于深度辨别的颜色.,平均阈值小,分布较集中;不易深度辨别的颜色,平均阈值大,分布较分散.建议吊车设计部门,在吊钩臂部位的黄色背景上,涂上黑色条子.使吊车的吊钧本身具有颜色对比,少受作业环境的影响。
- 张铁忠潘开祥
- 关键词:深度知觉阈限
- 弱智儿童视觉搜寻目标定向运动速度的实验研究
- 视知觉速度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体在同样时间内接受输入信息的多少,而且也会影响个体对变化着的环境进行正确的估量、定向与适应能力。前人所做的一些研究都是针对智力正常人所进行的测定工作,但对智力落...
- 张铁忠黄文胜朱朝晖
- 文献传递
- 弱智儿童知觉广度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一.引言知觉广度即注意范围,是指在一瞬间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在一瞬间”通常是指1/10秒,实验时受试者的眼球还来不及转动,所呈现的刺激物即已消失.在此条件下,正常人只能对少量几个对象形成清晰的视觉形象。
- 张铁忠黄文胜
- 关键词:中度弱智儿童正常儿童受试者速示器应用心理学
- 错觉图形结构成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1986年
- 本研究对横-竖错觉和M?ller-Lyer错觉图形的结构成分与视错觉的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与细致的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诱导横-竖错觉的主要图形结构成分,是竖线垂直且对等分割横线,而不是单纯的、孤立的竖线或横线方向本身。 M?ller-Lyer错觉,主要是由斜线与横线构成的夹角和斜线的长度所引起的。斜线与横线用同一颜色描绘,则错觉量较大,用不同颜色描绘,则错觉量较小。 作者在用多种变式图形进行比较实验时,查明了各图形结构成分作用的性质与作用的大小,具体揭示了若干视错觉的规律性变化。 此外,作者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对眼球运动理论与视野理论也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 张铁忠孙钢马剑虹
- 关键词:视错觉线段
- 操作台面不同方位、不同斜度水平的操作速度比较
- 1991年
- 本研究对操作台面不同方位,不同斜度水平的操作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操作台面不同方位,不同斜度水平及男女性别对操作者的操作速度均有影响,研究结果为操作台设计提供了一些依据.
- 王宁新张铁忠
- 关键词:斜度选择反应时
- 坐姿平面操作的频率与准确性分析
- 1985年
- 为了合理地设计操作台面,使操作人员的动作快而准确又少费力气,我们对操作人员在坐姿条件下左右手的往复动作进行了分析。实念结果表明:从人体对称轴向左(右)30°至60°区域内,左(右)手操作频率最高;向左(右)外转30°区域内,左(右)手操作频率居中等;向左(右)外转60°至90°区域内,左右手操作频率较低。左右手动作准确性均在0°、90°和180°方位较差,其它方位较好,错误率曲线呈“W”形。本实验结果与美国人类工程学家斯夸尔斯(P.C.Squires)。确定的经常操作范围较为一致,可供有关部门设计时参考。
- 张铁忠吴珂
- 关键词:人类工程学操作频率操作人员人体工程学操作范围标准差
- 弱智儿童感知动作技能特点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本研究以难易程度不同的两个打洞操作作业 ,对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感知 动作技能进行了多种参数的测查。结果发现 :两类儿童在理解操作要点、操作速度、操作动作协调性以及操作正确性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同时通过比较 ,对弱智儿童感知 动作技能的特点 ,从外部肢体动作方式和内部智力动作方式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弱智儿童的感知 动作技能的教育与训练提出了建议 ,这对弱智学校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杨慧武赵国秋张铁忠
- 关键词:弱智儿童
- 左右手手指敲击频率的测定
- 左右手各手指的敲击频率是手的重要功能,也是现代多键盘式操作装置设计的一个基本数据。这方面前人研究得较少,国内尚末见到一篇系统测定的实验报告。对左右手各手指的敲击频率进行系统的测定不仅可增添人体功效学的内容,而且还能对英文...
- 张铁忠赵伟民
- 文献传递
- 疲劳心理学的几个问题被引量:5
- 1985年
- (一)疲劳的性质与特点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疲劳与休息是能量消耗与恢复相互交替的机体活动,疲劳与体息的合理调节,可以使人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锻炼、提高.在一定范围内,疲劳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害处,相反,人体如果长期缺乏应有的疲劳,则会引起机体内部活动的失调如睡眠不良,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疲劳按其产生的性质,可分为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是由于人体连续不断的活动(或短时间的剧烈活动),肌肉内产生超过负荷能力的乳酸引起的;心理疲劳是由长期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工作引起的,因这种工作不易引起劳动者的动机和浓厚的直接兴趣,加之没有适当的休息与调换工作的性质,就会使人厌倦与焦躁不安。
- 张铁忠
- 关键词:生理学肌肉内心理疲劳意志生理疲劳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