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梅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基因
  • 3篇同基因
  • 3篇细胞
  • 3篇慢性
  • 3篇慢性丙型
  • 3篇慢性丙型肝炎
  • 3篇慢性丙型肝炎...
  • 3篇免疫
  • 3篇基因型
  • 3篇肝炎
  • 3篇肝炎患者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3篇丙型肝炎患者
  • 3篇不同基因型
  • 2篇外周
  • 2篇免疫学
  • 2篇核苷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蛋白

机构

  • 6篇天津市第二人...

作者

  • 6篇李秀梅
  • 4篇戴晨阳
  • 4篇徐健
  • 3篇陆伟
  • 2篇苏瑞
  • 1篇曹武奎
  • 1篇李顺天
  • 1篇蒋贝
  • 1篇侯伟
  • 1篇候伟
  • 1篇曹宇

传媒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第三届全国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及免疫状态研究
2013年
慢性丙型肝炎(CHC)感染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对CHC患者的标准治疗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但只有部分患者可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并且仅有不到40%的患者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指出,获得EVR的患者经48周治疗可获得较高的SVR,治疗12周出现EVR可作为最终获得SVR的重要预测指标[3-4].我们对不同基因型CHC患者的EVR情况及免疫状态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李秀梅李顺天戴晨阳徐健苏瑞曹武奎侯伟陆伟
关键词:早期病毒学应答基因型免疫
手足口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分析
徐健张贤杰戴晨阳李秀梅刘莉任文娟陆伟
117例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学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mc hepatitis C,CHC)患者肝功能ALT和AST、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含量、细胞免疫指标T细胞(CD3+)及其亚群(CD...
李秀梅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基因型免疫学指标T细胞免疫球蛋白
117例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学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肝功能ALT和AST、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含量、细胞免疫指标T细胞(CD3+)及其亚群(CD...
李秀梅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显效的慢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x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对采用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显效慢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x基因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展开分析,探究HBx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NAs治疗的显效慢乙肝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根据疾病病情分为A、B、C三组,A组为显效慢乙肝患者(23例),B组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25例),C组为肝细胞性肝癌患者(22例)。对全部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x基因展开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展开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70例显效慢乙肝患者经检测发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HBx基因的患者为43例,即检出率为61.43%,且B、C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x基因的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P<0.05);在A、C两组部分患者中检测发现HBx基因存在热点突变,即A389T/G391A、T380C,且C组患者A389T/G391A热点突变的出现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采用NAs治疗的显效慢乙肝患者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x基因的检出率因病症发展情况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乙肝后肝硬化及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检出率较高,显效慢乙肝患者及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HBx基因存在热点突变,且后者出现的可能性远高于前者。
徐健戴晨阳李秀梅张贤杰任文娟
关键词:慢乙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X基因
基于PCR测序技术的HBV感染者耐药突变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用PCR测序技术分析HBV感染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突变以及HBV基因型。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入院治疗的317例慢性HBV感染者,所有患者均使用核昔(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至少3个月。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耐药突变位点。组间数据比较采用f检验、z。检验或者矿检验。结果317例HBV感染者中,119例发生了耐药突变,每种核苷(酸)类似物都有主要的耐药突变类型:拉米夫定的主要耐药突变类型是rtM204I+rtL180M±rtL80I(30.9%);阿德福韦的主要耐药突变类型是rtA181T/N(21.3%)、rtS213T/N(21.3%)和rtV214A(21.3%);恩替卡韦的主要耐药突变类型是rtL180M(48%);rtM204I是替比夫定的主要耐药突变类型;rtA194T是替诺福韦的主要耐药突变类型。不同HBV基因型耐药突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P〉0.05)。2例替诺福韦预存耐药突变rtA194T被检出。结论本研究基于PCR测序技术成功分析HBV感染者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情况以及HBV基因型的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
蒋贝戴晨阳李秀梅苏瑞徐健曹宇候伟陆伟
关键词:乙型突变核苷(酸)类似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