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皮
  • 4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脐静脉内皮
  • 3篇脐静脉内皮细...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内皮细胞
  • 2篇信号
  • 2篇信号传导
  • 2篇信号传导通路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新生
  • 2篇增殖
  • 2篇人脐
  • 2篇人脐静脉
  • 2篇人脐静脉内皮...
  • 2篇体外震波
  • 2篇体外震波治疗
  • 2篇通路

机构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蔡红雁
  • 6篇郭涛
  • 6篇李丽
  • 4篇肖践明
  • 4篇胡钊
  • 1篇李琳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体外低能量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体外震波治疗能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加速侧支循环建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讨0.09 m J/mm2的体外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试管置于震波仪器中但不进行震波处理,实验组以0、0.03、0.09、0.18、0.24 m J/mm2震波能量冲击,每孔加CCK8溶液,用酶标仪测定在波长450 nm处的A值。对体外培养的HUVECs细胞株施予0.09 m J/mm2能量的震波处理,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低能量超声波处理后细胞因子VEGF、IL-8 mRNA表达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 1CCK8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只有0.09 m J/mm2能量A450值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0±0.04 vs0.54±0.09,P<0.05),而其他能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PCR结果显示0.09 m J/mm2能量时HUVECs VEGF、IL-8 mRNA的表达(7.93±0.90、7.34±1.67)均较对照组(1.07±0.40、1.00±0.09)明显升高(P<0.01)。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9 m J/mm2能量时HUVECs VEGF、IL-8蛋白表达(39.89±4.79、31.33±5.61)均较对照组(20.98±3.30、22.60±3.76)明显升高(P<0.05)。结论体外低能量震波可促进HUVECs增殖和增加VEGF、IL-8的表达,VEGF、IL-8的表达增加可在体外震波促进血管新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李丽马一铭李琳胡钊郭涛肖践明蔡红雁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
体外震波与心肌血管新生:对内源性干细胞、细胞因子、局部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研究证明体外震波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和无创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方法,它能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目的:总结体外震波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1998至2014年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hock wave,ischemic heart disease,angiogenesis,cytokine,stem cell",中文检索词为"震波、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细胞因子、干细胞"。纳入关于体外震波促进缺血性心血管病血管新生的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选取5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体外震波动员干细胞增殖、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提高血管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高表达,并通过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和凋亡以及调控血管外基质为血管新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微环境,从而间接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体外震波治疗在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能有很好的临床运用前景,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马一铭李丽蔡红雁郭涛
关键词:干细胞体外震波治疗血管新生细胞因子
体外心脏震波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IL-8的影响及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体外心脏震波(CSWT)能够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文中旨在探讨CSWT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IL-8的影响及其对缓解患者心绞痛效果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冠心病患者25例,应用震波治疗仪行CSWT,治疗前使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和基础及负荷状态下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识别并定位缺血/存活心肌。以3个月为1个震波治疗周期,共行9次CSWT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成EPCs,观察其形态和数量。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EPCs;流式细胞术直接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VEGF、IL-8的表达水平。另外,在治疗前后行6 min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CCS心绞痛分级、SAQ评分、硝酸甘油用量临床指标评估;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静息及负荷状态下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SSR)和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和血流灌注。结果 CSWT治疗后,体外培养的EPCs数量(34.52±6.58)和细胞集落形成数(12.44±2.66)分别较治疗前(19.56±4.28、5.04±1.90)明显增多(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循环中EPCs数量较治疗前亦明显增多[(904.73±94.77)/m L vs(815.68±101.08)/m L,P<0.05]。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VEGF[(155.29±23.6)pg/m L]、IL-8[(149.37±46.51)pg/m L]均较治疗前(122.26±18.85、21.86±5.96)pg/m L明显增加(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6 min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CCS心绞痛分级、SAQ评分、硝酸甘油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LVD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PI在静息(2.16±0.16)和负荷(1.40±0.16)状态下分别较治疗前(1.04±0.19、0.80±0.16)明显增加(P<0.01)。PSSR基础
马一铭李丽郭涛肖践明胡钊蔡红雁
关键词:体外心脏震波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8
体外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体外震波治疗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组,实验部分分别给予0.03、0.09、0.18、0.24 m J/mm2能量震波500击处理(分别设定为0.03、0.09、0.18、0.24 m J/mm^2能量组),对照组不给予震波处理。细胞计数试剂盒(CCK)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n blot)分别检测低能量震波处理后ICAM-1信使核糖核酸(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CK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只有0.09 m J/mm2能量组与对照组比能促进HUVECs增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能量组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能量组与对照组比较,0.09 m J/mm^2能量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0.03 m J/mm2能量组仅增加G2/M期细胞比例(P<0.05),而其他能量组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0.09m J/mm^2能量组ICAM-1 m 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9.27±0.95 vs 1.02±0.27,P<0.001),0.03 m J/mm2能量组ICAM-1 m RNA表达均较对照组亦增高(7.08±0.60 vs 1.02±0.27,P<0.01)。Westen blot检测显示:0.09 m J/mm^2能量组ICAM-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震波治疗,特别是0.09 m J/mm^2能量的体外震波能加速HUVECs细胞周期由G0期/G1期向S期和G2/M期的转换,促进细胞增殖,并且提高ICAM-1的表达,这在体外震波促进血管新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马一铭李丽蔡红雁胡钊郭涛
关键词:体外震波治疗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周期
血管生长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生成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特定的信号传导途径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从而促进血管新生。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及其相关的下游信号通路,进一步探讨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对治疗恶性肿瘤、缺血性疾病、创伤恢复等意义重大。现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李丽蔡红雁郭涛肖践明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通路血管新生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通过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体外心脏震波治疗(ESW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成3组,即对照组、ESWT组和ESWT+LY294002组。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n blot)检测Bax、Bcl-2、p-Akt和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SWT能明显提高HUVECs的增殖能力(P<0.001),抑制凋亡率(P<0.001),减少HUVECs内Bax蛋白表达水平,增加Bcl-2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P<0.01),但这些作用可被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削弱。结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激酶(Akt)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介导了ESWT促进HUVECs增殖及抑制凋亡作用。
马一铭李丽郭涛肖践明胡钊蔡红雁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凋亡信号通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