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波
- 作品数:11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邢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和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4例;全髋关节置换20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骨水泥型假体12例,其中加长柄5例;生物型假体18例,其中加长柄8例。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采用QOL量表。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有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因肺部感染死亡,余29例患者随访10~34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0~52(44.53±6.26)分。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4~94(87.85±10.03)分,其中优11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3%。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评分(t=2.394,P〈0.05)。术前生活质量QOL评分为20~40(28.37±10.29)分,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39~57(47.36±9.24)分,其中优12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6%。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优于术前(t=2.772,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关节置换方式和假体类型。
- 周朝波
- 关键词:髋关节骨折老年内固定失败人工髋关节置换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早期认知功能影响及炎症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骨科全麻手术病人90例,年龄60~85岁,ASAⅠ~Ⅲ级,排除严重的肝肾疾病及活动性炎症。随机分成0.5μg/kg右美托咪定组(D1组)、1.0μg/kg右美托咪定组(D2组)及对照组(C组),各30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价病人术前和术后认知功能,比较3组病人麻醉前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2 h、术后1 d及术后3 d的炎症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D1组、D2组和C组术前各炎症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C组各时点各指标至术后3 d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D1组血清IL-1β术毕和术后2 h升高但低于C组,IL-6、TNF-α、hs-CRP自手术开始30 min至术后3 d水平逐渐升高且均低于C组;D2组各时点血清IL-1β水平无明显变化,IL-6、TNF-α、hs-CRP分别于术毕和术后2 h、开始30 min至术后2 h、开始30 min至术后3 d较术前增高。D1组、D2组和C组术前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D1组和D2组血清O2-、MDA自术毕至术后3 d水平逐渐升高且D2组D1组>C组,血清OH自手术开始30 min至术后3 d水平逐渐升高但均低于C组。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可降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刘丽尹志辉董月稳赵桂林周朝波李林峰贾文平
- 关键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
- 粘合剂在老年膝关节骨折固定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1年
- 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创伤疾病,因为其骨折部位较为特殊,所以通常情况下都需要经过手术进行治疗,而骨折固定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目前常用螺钉、缝线、钢丝等进行内固定,但是其固定效果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并且术后的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也不太理想。纳米骨粘合剂是近些年来研发出来的新型生物材料,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力学性能优良、且操作简便,对人体无毒无害,是非常理想的骨折固定材料,此外纳米骨粘合剂还能促进骨折的愈合,文章探讨了纳米骨粘合剂在老年膝关节骨折固定中了应用情况,最后表明纳米骨粘合剂在骨折固定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 王欣彤杨丽晖周朝波
-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骨折固定
- 带线骨锚钉在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研究
- 闫立强胡坤然王丰羽刘林周周朝波
- 侧副韧带损伤多为止点撕脱,非手术治疗条件严格,患者依从性差,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恢复关节屈曲幅度和关节稳定性的关键在于侧副韧带合适的紧张性,治疗不当可致永久性功能丧失和慢性疼痛。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直接缝合、改良缝合法...
- 关键词:
- 关键词:侧副韧带损伤
- 个性化神经肌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僵硬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个性化神经肌训练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僵硬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KO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抗阻训练,观察组采取个性化神经肌训练(包括热身运动、神经肌训练、冷身运动),治疗时间均为6周。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疼痛与僵硬症状[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估]、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入组前2周内止痛药使用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及治疗结束后2周内的止痛药使用率、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估]、生活质量[采用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短卷(arthriti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 2-short form,AIMS2-SF)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症状评分、僵硬症状评分、日常活动难度评分、WOMAC总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30 s椅子坐起试验、40 m快走试验和止痛药使用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1β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KSS评分和AIMS2-SF评分呈现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神经肌训练可提高下肢稳定性和协调性,并抑制炎症,改善疼痛与僵硬症状,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王欣彤周朝波杨丽晖闫立强王锴王茜
-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
-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结合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应用结合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观察组(51例)为术中经引流管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4h的患者.对照组(49例)为术中未使用氨甲环酸,术后引流管保持通畅.分别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分别为(183±85)、(893±237)、(455±150)ml和39.2%(20/51),对照组分别为(373±131)、(1 113±425)、(586±215)ml和61.2%(30/4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输血患者术后1、3、5d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05±12)、(94±12)、(96±13)g/L,对照组分别为(98±10)、(87±11)、(88±10) g/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随访均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结合术后临时夹闭引流管4h能明显减少术后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
- 席少华周朝波赵桂林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引流管失血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重建钢板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55例髋臼骨折的患者,分别行重建钢板(28例)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27例)内固定,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重建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重建钢板组优14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23/28;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优13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24/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
- 关翔宋香全王洪炳周朝波
- 关键词:髋臼骨折重建钢板切开复位
- 血浆NT-proBNP水平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10例,在患者入院当天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院内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NT-proBNP对老年髋部骨折死亡的预测价值,明确最佳截断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死亡23例(20.91%),生存87例(79.09%),23例死亡患者伤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18±3.16)d。生存组保守治疗、合并心肌损害、受伤7 d后治疗占比低于死亡组,且生存组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以大于最佳截断值347.503 pg/L时死亡风险更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心肌损害、治疗时机(受伤7 d后治疗)、治疗方式(保守治疗)以及血浆NT-proBNP(>347.503 pg/L)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它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死亡风险越大,二者呈正相关。
- 周朝波王欣彤梁立格杨丽晖席少华
- 关键词:髋部骨折N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重建钢板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研究
- 关翔周朝波宋香全姬明礼王洪炳席少华
- 髋臼骨折常由高能量暴力所致,是髋关节的严重损伤。治疗不当将导致严重不良并发症,例如伤口感染、坐骨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骨折移位等短期并发症,长期并发症有创伤性髋关节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异位骨化等。研究通过...
- 关键词:
- 关键词:髋臼骨折钢板治疗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风险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对二组进行单因素比较,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合并内科疾病、手术方式、手术时机、麻醉方式、ASA分级、术中输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术后6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共20例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病死率20%。死亡组与存活组在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时机、麻醉方式、术中输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中年龄≥75岁、合并≥2种内科疾病、ASA分级Ⅲ、Ⅳ级、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占比分别达70%、90%、65%、60%,显著高于存活组的43.75%、63.75%、37.50%、31.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5岁、合并≥2种内科疾病、ASA分级Ⅲ、Ⅳ级为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5岁、合并≥2种内科疾病、ASA分级Ⅲ、Ⅳ级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该类患者术前应做好管理工作,术前进行多学科综合评估,对可控因素进行积极调控,改善患者术前身体状态,以降低死亡风险。
- 周朝波王欣彤席少华闫立强
-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