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琼

作品数:19 被引量:38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衰竭
  • 8篇心力衰竭
  • 7篇心肌
  • 5篇心肌病
  • 5篇心室
  • 5篇型心
  • 5篇左心
  • 5篇左心室
  • 5篇扩张型
  • 5篇扩张型心肌
  • 5篇扩张型心肌病
  • 5篇肌病
  • 5篇发生率
  • 4篇利钠
  • 4篇利钠肽
  • 4篇扩张型心肌病...
  • 4篇N末端
  • 4篇B型利钠肽
  • 4篇病患
  • 4篇充血性

机构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北京水利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周琼
  • 17篇张健
  • 16篇张宇辉
  • 11篇黄燕
  • 9篇邹长虹
  • 7篇吕蓉
  • 6篇韦丙奇
  • 6篇张荣成
  • 5篇季诗明
  • 5篇安涛
  • 4篇王运红
  • 3篇赵雪梅
  • 3篇杨跃进
  • 3篇刘妮妮
  • 2篇郭潇
  • 2篇卿恩明
  • 2篇吕荣
  • 2篇黄燕
  • 1篇房晓楠
  • 1篇黎辉

传媒

  • 10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护理研究(上...

年份

  • 1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住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调查住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08-10至2013-10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衰监护病房住院的DCM患者。以患者首次入院时血清钠浓度〈135 mmol/L定义为低钠血症,调查住院DCM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评价其与预后的关系,包括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风险,以及出院后全因死亡率和心衰加重死亡率。存活出院患者由门诊或电话随访至2014-11或全因死亡。结果:共有515例DCM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34例患者入院时存在低钠血症,发生率为26.0%。入院血钠浓度与入院时心衰病史、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收缩压水平、左心房前后径及总胆红素水平显著相关(P均〈0.05)。与非低钠血症患者相比,低钠血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14.8±11.1)d vs (11.2±5.8)d,P 〈0.01],院内死亡风险高(18.7% vs 1.8%,P 〈0.01)。483例存活出院患者平均随访(30.7±19.5)月后全因死亡率为26.5%,心衰加重死亡率为21.9%。低钠血症患者全因死亡率(47.7% vs 20.3%,P 〈0.01)及心衰加重死亡率(44.0% vs 15.5%,P 〈0.01)均显著高于非低钠血症患者。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入院时心衰病史(〉6个月vs ≤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收缩压水平(每升高10 mmHg,1 mmHg=0.133 kPa)、总胆红素水平(每变化1 mg/dl)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变化5 mm)后,入院低钠血症仍是存活出院DCM患者全因死亡[危险比(HR)=1.836,95%(可信区间)CI:1.248~2.702,P 〈0.01]及心衰加重死亡(HR =2.139,95% CI:1.406~3.253,P 〈0.01)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之一。结论:低钠血症是我国住院DCM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类型之一,与患者住院时间长、院内死亡风险高,以及出院后全因死亡及心衰加重死亡显著相关。
巫雪飞邹长虹黄燕周琼吕蓉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低钠血症发生率预后
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 分析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方法 入选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住院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37例,随访至2014年12月或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给予指南推荐的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根据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定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较基线提高≥10%且LVEF≥50%,同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绝对值较基线缩小≥10 mm且LVEDD≤55 mm为左心室逆重构,调查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收集患者首次入院时(基线)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左心室逆重构的基线预测指标.结果 137例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中位随访25个月(范围6-64个月)后,46例(33.6%)患者发生左心室逆重构,其LVEF由基线的(30.8±5.9)%提高至随访的(59.7±4.6)%(P<0.01),LVEDD由基线的(63.8±4.0)mm缩小至随访时(49.6±3.5)mm(P <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1 mmHg =0.133 kPa),OR=1.379,P<O.01]、心电图QRS间期(≤100 ms比> 100 ms,OR=2.959,P<0.01)及入院LVEDD(每增加5 mm,OR=0.684,P<0.01)3个基线临床指标是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逆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约1/3的新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可发生左心室逆重构.入院收缩压高、心电图QRS间期短及基线LVEDD小的患者发生左心室逆重构的可能性大.
张健邹长虹黄燕周琼张宇辉吕蓉
可溶性ST2对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6
2014年
目的 观察住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可溶性ST2(sST2)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心衰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以心衰为主要原因住院的患者1 24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入院时血浆sST2水平.随访1年,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结果 1 244例心衰患者死亡193例.患者入院时血浆sST2水平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心率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血钠、总胆固醇、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1年内死亡患者血浆sST2水平明显高于未死亡者(P<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基线sST2水平与死亡明显相关,LnsST2每变化1个单位风险增加1.87倍.sST2对预后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76)与NT-proBNP(AUC=0.775)近似,将二者联合应用预测效果(AUC =0.813)明显提高.结论 住院心衰患者基线sST2水平与临床及生化变量相关.sST2可以独立预测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且与NT-proBNP联合应用可增加预测能力.
张荣成张宇辉张健黄燕郭潇王运红安涛周琼吕荣季诗明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合并严重左心衰竭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成功三例被引量:2
2010年
例1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胸痛11年,加重1个月于2008年10月30日以冠心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曾做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完全闭塞,未做血管重建。入院时心电图:V1~V4导联呈QS波形。入院第6天心脏磁共振示:左心室横径为68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6.4%,心排血量2.48L/min。当日晚餐后患者出现胸部压迫感,
贺丽霞周琼窦克非康连鸣高小津吕荣张健杨跃进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Β受体阻滞剂左心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大内皮素-1对伴或不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的判断价值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大内皮素-1(Big ET-1)对伴或不伴肺动脉高压(PH)心力衰竭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12至2010-02期间入住我院心力衰竭监护病房(HFCU)的108例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其血NT-proBNP与Big ET-1的水平,将获得的数据经Lg转换成正态后,运用ROC曲线比较其对伴PH心力衰竭的判断价值,并根据ROC曲线结果评估NTproBNP联合Big ET-1对伴或不伴PH心力衰竭的判断价值。结果:Lg NT-proBNP与LgBig ET-1 pearson相关性分析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522,P<0.001);NT-proBNP在伴或不伴PH心力衰竭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5,P<0.01);Big ET-1在伴或不伴PH心力衰竭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8,P>0.05);NT-proBNP与Big ET-1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和0.672,NT-proBNP对判断伴PH心力衰竭的切点为2446.25 pg/ml,其敏感度为68.4%,特异度为72.9%,准确度为70.6%;Big ET-1对判断伴PH心力衰竭的切点为1.28 fmol/ml,其敏感度为69.0%,特异度为69.3%,准确度为69.1%;NT-proBNP≥2446.25 pg/ml联合Big ET-1≥1.28 fmol/ml对伴PH心力衰竭有较好的判断价值(χ2=11.194,P=0.001),但对疾病严重性(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判断方面并未发现显著性判断价值(χ2=3.755,P=0.153;χ2=1.725,P=0.189)。结论:NT-proBNP与Big ET-1对判断伴PH的心力衰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对于Big ET-1,NT-proBNP对伴PH的心力衰竭具有稍高的判断价值。NT-proBNP联合Big ET-1对伴PH心力衰竭有较好的判断价值,但其对心力衰竭严重性的判断价值有待更深入的探讨。
孙路路吕蓉韦丙奇周琼季诗明梁涛
关键词: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大内皮素-1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诊断心力衰竭的价值被引量:50
2012年
目的 评价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中诊断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价值.方法 连续检测586例OMI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心衰组为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的患者,非心衰组为NYHA心功能I级的患者.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诊断失代偿性心衰、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左心室扩大的价值,并找出其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切点.结果586例 OMI患者中,男性占80%,年龄25~83岁,平均(58±11)岁.NYHA Ⅰ级374例、Ⅱ级99例、Ⅲ级82例、Ⅳ级31例,其血浆NT-proBNP浓度[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84.7(381.6,647.8)pmol/L、907.6(516.6,1290.3)pmol/L、1420.2(879.5,2336.2)pmol/L2442.6(1695.4,3670.7)pmol/L,P<0.01].心衰组(212例)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非心衰组(374例)[分别为1148.2(707.9,2145.3)pmol/L和484.7(381.6,647.8)pmol/L,P<0.01].60岁以上的OMI患者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60岁的患者[分别为702.3(472.4,1208.5)pmol/L和526.6(392.1,855.6)pmol/L,P<0.01].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NT-proBNP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44(95% CI:0.809~0.880,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切点值定为700 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诊断心衰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5.9%、79.9%和78.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9%和85.3%.对于<60岁患者,该切点值以600 pmol/L最佳,对于≥60岁患者,该切点值以800pmol/L为最佳.结论 血浆NT-proBNP是OMI患者中诊断失代偿性心衰的可靠指标.对≥60岁和<60岁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诊断切点.
韦丙奇张健杨跃进吕蓉张宇辉周琼高润霖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充血性利钠肽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在心血管急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在心血管急重症患者临床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345例心血管急重症住院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大内皮素等临床相关指标,比较患者院内的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结果 345例患者的实际病死率和预期病死率分别为4.93%和7.85%(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2。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参数———呼吸频率(OR=1.17,95%CI:1.04~1.31,P=0.01)、血钠浓度(OR=0.90,95%CI:0.81~0.99,P=0.03)、血肌酐浓度(OR=1.01,95%CI:1.00~1.02,P<0.01)、白细胞计数(OR=1.18,95%CI:1.05~1.33,P<0.01)与死亡率相关,而非APACHEⅡ评分因素———总蛋白(OR=0.95,95%CI:0.90~0.99,P=0.04)、白蛋白(OR=0.90,95%CI:0.83~0.99,P=0.02)、谷草转氨酶(OR=1.00,95%CI:1.00~1.01,P<0.01)、谷丙转氨酶(OR=1.00,95%CI:1.00~1.001,P=0.01)、NT-proBNP(OR=1.00,95%CI:1.00~1.01,P=0.02)、大内皮素(OR=1.58,95%CI:1.02~2.45,P=0.01)、是否进行机械通气(OR=178.36,95%CI:19.75~1610.72,P<0.01)亦与病死率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钠值(OR=0.846,95%CI:0.740~0.968,P=0.015)、机械通气(OR=358.7,95%CI:27.2~4731.7,P<0.01)与病死率相关。结论 APACHEⅡ模型对心血管急重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作用,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安涛周琼黄燕吕蓉季诗明苏文婷邹长虹张荣成张宇辉张健
关键词:重症监护预后
国产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动力学和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61
2012年
目的 对比国产左西孟旦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血液动力学和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方法.入选ADHF患者接受Swan-Ganz导管检查后满足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 mm Hg、心脏指数(CI)≤2.5 L· min-1·m-2者分入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均静脉滴注24h.结果 78例ADHF患者分入左西孟旦组和多巴酚丁胺组(各39例).左西孟旦组治疗后24h的PCWP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14.2±7.6)mm Hg比(23.1±8.0) mm Hg,P<0.01],CI较基线水平显著增加[(2.8±0.7)L·min-1·m-2比(2.0±0.4)L·min-1· m-2,P<0.01].与多巴酚丁胺组比较,PCWP,肺动脉平均压(PAMP),体循环阻力(SVR)在治疗24 h后较基线水平变化率(中位数)在左西孟旦组显著降低45.5%比22.0%,(P<0.05);20.8%比15.0%,(P<0.05);34.5%比12.7%,(P<0.01);CI升高39.8%比13.5%,(P<0.01).治疗24h后,左西孟旦组LVEF较基线显著升高(32.5%±8.7%比27.4%±6.1%,P<0.05).治疗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与PCWP和CI均显著相关(r=0.31,P<0.01;r=-0.29,P<0.05).左西孟旦组呼吸困难改善较多巴酚丁胺组显著.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多巴酚丁胺比较,国产左西孟旦对ADHF患者具有更好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呼吸困难的作用,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张宇辉卿恩明张健黄燕吕蓉周琼韦丙奇安涛卿平邹长虹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液动力学左西孟旦多巴酚丁胺
心血管药物Ⅱ期临床研究的护理管理
2008年
本文通过对心血管药物Ⅱ期临床试验的护理管理进行分析,以病房的设施及护理人员管理为主线,从心血管药物特点及试验要求入手,建立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突出护理特点,形成有形的管理体系,保证了心血管药物Ⅱ期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安全性。并在护理管理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阎秀英薛利周琼
关键词:心血管药物护理管理
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在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间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804例心衰患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分析比较不同病因及不同NYHA分级的心衰患者间血浆NT—proBNP的差异。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浆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804例心衰患者中,瓣膜性心脏病293例、扩张型心肌病219例、缺血性心脏病141例、限制型心肌病21例、肥厚型心肌病14例、肺源性心脏病4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9例和成人先天性心脏病36例,血浆NT—proBNP[M(P25-P75)]分别为[1866(803~3973)、2247(1087.3865)、2400(1182—4242)、2456(1385—5839)、2204(1053—3186)、2285(1155~3424)、2313(655.3850)和2768(795~4371)pmol/L,P〉0.05],不同病因的心衰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NYHA分级、血清肌酐水平、体质指数(BMI)、合并肝功能异常和高胆红素血症、舒张压是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NYHA分级是最强的预测因素。血浆NT-proBNP浓度随NYHA心功能分级由Ⅱ级、Ⅲ级到Ⅳ级增加而逐级显著升高[分别为646(447~1015)、2160(1118~3750)和3342(1549—5455)pmol/L,P〈0.01]。BMI≥25kg/m^2者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BMI〈25kg/m^2者[分别为1468(784~3177)和2424(1090~4213)pmol/L,P〈0.01]。血清肌酐≥107μmol/L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血清肌酐〈107μmol/L者[分别为3337(1470—5380)和1644(781~3375)pmol/L,P〈0.01]。肝功能异常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者[分别为4373(2285—6450)和1969(882~3723)pmol/L,P〈0.01]。结论不同病因的心衰患者间血浆NT—proBNP浓度无明显差异,其升高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心功能状态,也受BMI、肾功能和肝功能等�
韦丙奇张健杨跃进张宇辉黄晓红于丽天周琼谭慧琼杨艳敏王国干朱俊
关键词:心力衰竭利钠肽NYHA心功能分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