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晓龙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镜
  • 2篇内窥镜
  • 2篇窥镜
  • 1篇血功能
  • 1篇血凝酶
  • 1篇止血
  • 1篇止血时间
  • 1篇食管
  • 1篇食管和胃静脉...
  • 1篇套扎
  • 1篇套扎治疗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喷洒
  • 1篇普萘洛尔
  • 1篇曲张
  • 1篇组织黏合剂
  • 1篇黏合
  • 1篇胃静脉曲张
  • 1篇疗效

机构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董蕾
  • 3篇万晓龙
  • 1篇秦斌
  • 1篇鲁晓岚
  • 1篇王燕
  • 1篇王进海
  • 1篇赵菊辉
  • 1篇宋亚华
  • 1篇赵刚
  • 1篇郭晓燕
  • 1篇王晓艳
  • 1篇李晶
  • 1篇邹百仓
  • 1篇李雪荣
  • 1篇耿妍

传媒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胃肠内镜...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内窥镜下喷洒血凝酶治疗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内窥镜下局部喷洒血凝酶治疗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观察与凝血酶对比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各种原因所致消化道活动性出血住院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血凝酶2支组(M1组,46例)、血凝酶4支组(M2组,46例)和凝血酶对照组(对照组,46例),观察三组即刻止血率和止血时间,在给药前和手术结束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观察各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凝血酶对照组三组间治疗前后血常规、PT,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凝酶两组平均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凝血酶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PT、TT、APTT、FIB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血凝酶治疗内镜下活动性出血疗效高,止血快,优于凝血酶;所用剂量对血液凝血功能无影响。
鲁晓岚王进海耿妍李雪荣吕海珍王燕万晓龙邹百仓董蕾
关键词:血凝酶内镜治疗止血时间凝血功能
阿罗洛尔、普萘洛尔和卡维地洛对肝硬化大鼠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阿罗洛尔、普萘洛尔和卡维地洛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门静脉压力的疗效及相关机制,并对此3种药物的作用优劣作综合评估。方法 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于模型稳定后分别给予阿罗洛尔、普萘洛尔、卡维地洛灌胃2周;插管法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门静脉压力(PV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α-SMA表达;Masson染色法测胶原纤维面积。结果阿罗洛尔组和卡维地洛组PVP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组PVP均低于普萘洛尔组(P<0.001,P=0.032);和模型组比较,阿罗洛尔组及卡维地洛组的MAP和HR均明显下降(P<0.05);卡维地洛组MAP较阿罗洛尔组更低(P=0.011);普萘洛尔组仅MAP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03),而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143)。阿罗洛尔组和普萘洛尔组仅TBIL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01),而卡维地洛组ALT、ALB、TBIL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01,P<0.001,P=0.045);阿罗洛尔、卡维地洛、普萘洛尔组α-SMA表达及胶原纤维面积均较模型组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罗洛尔能够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的门静脉压力,疗效与卡维地洛类似;在改善肝功能方面阿罗洛尔不及卡维地洛,但阿罗洛尔对MAP的影响要小于卡维地洛。
王晓艳万晓龙郭晓燕董蕾秦斌李晶
关键词:阿罗洛尔卡维地洛普萘洛尔门脉高压症
胃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与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前瞻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内镜下静脉曲线套扎治疗(gastric variceal ligation,GVL)和组织黏合剂内镜下静脉曲线栓塞术(gastric variceal obturation,GVO)两种方法对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和评价两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胃静脉曲张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和感染科住院治疗的胃静脉曲张患者93例,其中48例接受GVL治疗,45例接受GVO治疗,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内镜下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曲张静脉消除率、曲张静脉复发率、初始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从而评价两种方法对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结果 GVL组和GVO组最终达到胃静脉曲张消除的患者分别为64.6%和62.2%,无显著性差异(P=0.813)。两种方法对胃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止血成功率均较高且无显著性差异(GVL组91.7%,GVO组100%,P>0.05)。GVL和GVO治疗后分别有31.3%和26.7%的患者发生再出血,总体再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672)。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的累积再出血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582)。但对于1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GVO组的再出血率低于GVL组(P=0.037)。两种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生存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350)。GVO治疗和GVL治疗对胃静脉曲张的消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在控制胃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方面,GVL和GVO的疗效相当,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VO治疗胃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需注意栓塞并发症尤其是系统栓塞并发症的发生。GVL可作为胃静脉曲张治疗的一种选择,尤其对于GOV1型和GOV2型治疗效果较好。
葛淑琼董蕾万晓龙赵刚赵菊辉宋亚华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内窥镜检查结扎术组织黏合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