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清
  • 1篇周期
  • 1篇卒中
  • 1篇卒中单元
  • 1篇磷酸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患者血清
  • 1篇肌酸磷酸激酶
  • 1篇急性
  • 1篇急性脑梗死
  • 1篇甲亢
  • 1篇甲亢性
  • 1篇甲亢性周期性...
  • 1篇梗死
  • 1篇变化及临床意...
  • 1篇CPK

机构

  • 2篇东莞市石龙人...

作者

  • 2篇罗成宏
  • 2篇李满棠
  • 2篇赵敏
  • 1篇谢克亮
  • 1篇崔玉真
  • 1篇罗少红
  • 1篇朱东铭
  • 1篇冯泉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以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变化统计分析疾病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入选病例依照血清CPK水平(正常值0~130IU/L)分为CPK正常组与血清CPK增高组。两组均于治疗前(入院24小时内)于清晨空腹时抽取血标本检测CPK、血清钾水平,并行心电图检测。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辅助检查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本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在首发病例比例、肌痛发生比例方面,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在肌、血清钾水平、心电图异常比例方面有显著差异;在此次病程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亢并周围性瘫痪患者血清CPK含量升高是提示肌肉损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甲亢的程度和疾病的活动性,尤以首发病例多见。监测血清CPK含量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早期治疗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李满棠罗成宏赵敏
关键词:甲亢性周期性瘫痪
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的临床评估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实施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费用的效果,为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历史对照研究,对2004年7月~2005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组成规范化治疗组,2003年6月~2004年6月同条件的已实施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分别登记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PittsburghComaScale,GCS)、日常生活行为能力Barthel指数,院内并发症发生率、院内病死率、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差别。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规范组治疗后可显著降低患者NIHSS,提高Barthel指数,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肺部感染,院内病死率亦有显著降低(8.2%vs15.2%),住院期间平均费用规范组较常规组节省2000元左右,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降低住院费用,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罗成宏谢庆深谢克亮朱东铭朱珍棠冯泉罗少红高金环崔玉真李满棠赵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卒中单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