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苟渊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肌
  • 2篇室性
  • 2篇葡胺
  • 2篇曲美他嗪
  • 2篇腺苷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环磷
  • 2篇环磷腺苷
  • 2篇环磷腺苷葡胺
  • 2篇冠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机构

  • 8篇攀枝花市第二...
  • 5篇攀枝花市第二...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成都市龙泉驿...

作者

  • 13篇苟渊
  • 5篇蒋少华
  • 4篇李洪
  • 2篇衡旭华
  • 2篇朱斌
  • 2篇徐城林
  • 2篇张鑫
  • 2篇周莉
  • 2篇张新春
  • 2篇李洪
  • 1篇陶剑宏
  • 1篇谢丽
  • 1篇钟顺才
  • 1篇俞诗杨
  • 1篇梅丽
  • 1篇王雅
  • 1篇周利平
  • 1篇余海东

传媒

  • 3篇四川医学
  • 3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攀枝花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及中日友好医院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12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12例病人中完全性闭塞 7例 ,次全闭塞 5例 ,其中三支病变 3例。 10例接受了PCI及支架术 ,共治疗病变 2 5处 ,成功植入支架 2 3枚。再灌注心律失常2例。术后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例保守治疗 ;急诊外科搭桥 1例。结论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及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能尽早对病变血管作出正确的判断 ,对预后及治疗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早期对高危病人行介入治疗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李洪苟渊陶剑宏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有效性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7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1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黄芪注射液、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A、三磷酸腺苷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环磷腺苷葡胺1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口服曲美他嗪片20mg/次,3次/天,治疗2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片20mg/次,3次/天,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苟渊
关键词:环磷腺苷葡胺曲美他嗪病毒性心肌炎
乌头硷中毒致室性心动过速42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0年
乌头硷中毒恢复快,然而在中毒早期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处理,可因室颤、休克而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救治的42例乌头硷中毒导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
李洪张鑫苟渊蒋少华
关键词:乌头硷中毒心动过速室性胺碘酮
冠脉继发夹层支架植入失败35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中出现夹层支架失败后患者的处理及预后。方法冠脉继发夹层支架术失败患者35例,慢性完全完闭塞(CTO)病变15例;弥漫性长病变12例,钙化病变6例,2例"A型"病变。术后CCU监护,积极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转为搭桥术6例,再次手术成功15例,6例CTO病变患者再次失败,无一例心包填塞及死亡病例。结论冠脉术中出现夹层支架失败后,应积极预防病变处血栓形成,病变风险低危的患者可临床观察,对病变风险高危的患者,应积极选择其他方式进行血运重建。
李洪钟顺才骆俊梅谢丽俞诗杨苟渊
关键词:预后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术后新发房颤患者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87例,均行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对患者随访12个月,共有45例患者新发房颤,分析房颤患者(观察组45例)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142例)临床特征差异,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年龄≥65岁的患者比例较高66.67%vs.47.18%,P=0.023);左房内径≥35 mm的患者比例较高(73.33%vs.49.30%,P=0.005);钙拮抗剂使用率较低(35.56%vs.54.93%,P=0.024)。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左室内径、射血分数、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等药物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左房内径≥35 mm、未使用钙拮抗剂是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左房内径≥35 mm、未使用钙拮抗剂是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
徐晟智苟渊
关键词:房颤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0例体会
2007年
目的 探索边远的基层医院,无心外科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的条件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基层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对有选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疗效。结果 20例患者中,行急诊冠脉造影后,2例转心外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8例行PTCA及支架术后,无1例死亡,术后随访1.2年,患者恢复好。结论 基层医院对有选择的急诊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PCI是可行的,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较好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为基层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
蒋少华李洪徐城林衡旭华苟渊曹利芸周莉梅丽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
大剂量呋塞米联合氨茶碱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并利尿剂抵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呋塞米联合氨茶碱治疗老年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85例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并利尿剂抵抗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及0.9%氯化钠50 mL+呋塞米160 mg静脉泵注,1次/d,连续7 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氨茶碱静脉泵注。治疗期间每天测量患者(早餐前)体质量、24 h尿量、血肌酐、血钾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心功能变化并据以判定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24 h尿量、血肌酐、血钾及LVEF均有所改善,尤以治疗组为著(P<0.05、0.01);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分别为2、29、10例及75.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结论大剂量呋噻米联合氨茶碱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短期疗效明显,且患者耐受性好。
周利平王雅朱斌苟渊张新春章茵
关键词:呋塞米氨茶碱利尿剂抵抗左心室射血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运动平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运动平板实验(Exercise Testin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临床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0例运动平板试验检查患者,男性2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4岁。对运动实验阳性的5例,阴性的2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运动实验阳性的5例中冠状动脉造影4例显示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1例冠状动脉正常;阴性的2例中1例为小血管病变,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结论 运动实验是早期诊断冠心病重要的检查,运动实验阳性冠心病可能性大,多为大血管病变。实验阴性冠心病可能性小,但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少数为小血管病变。应结合临床表现及高危因素,对可疑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诊。
李洪蒋少华苟渊衡旭华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小血管病变
厄贝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8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厄贝沙坦和环磷腺苷葡胺,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心脏指数(CI)〕、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血浆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3.044,P=0.002)。治疗前两组患者CI、LVESD、LVEDD、LVEF、IVST、LVP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I和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IVST及LVPW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及CAT、GSH-Px、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BNP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CAT和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对照组为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CHF安全有效,可有效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
张新春朱斌苟渊周莉余海东
关键词:心力衰竭厄贝沙坦环磷腺苷葡胺心功能氧化应激反应
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被引量:1
2008年
苟渊蒋少华徐城林
关键词:情绪激动心前区胸闷休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