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波

作品数:19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电气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矿业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支护
  • 5篇工作面
  • 4篇注浆
  • 3篇巷道
  • 3篇锚杆
  • 2篇带肋
  • 2篇带肋钢筋
  • 2篇断层活化
  • 2篇支护技术
  • 2篇软岩
  • 2篇树脂锚固
  • 2篇瓦斯
  • 2篇物理模拟
  • 2篇联合支护
  • 2篇锚注
  • 2篇煤矿井巷
  • 2篇煤柱
  • 2篇井巷
  • 2篇井巷工程
  • 2篇交岔点

机构

  • 19篇安徽省煤炭科...
  • 2篇淮南矿业集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焦煤集团
  • 1篇淮南矿业(集...
  • 1篇内蒙古仲泰能...
  • 1篇能源集团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19篇王波
  • 10篇杨张杰
  • 10篇余大军
  • 8篇杨永刚
  • 3篇何炳银
  • 2篇张敦喜
  • 2篇王庆牛
  • 2篇邵德盛
  • 2篇王威
  • 1篇周孟颖
  • 1篇李宾
  • 1篇谢文兵
  • 1篇郭运华
  • 1篇林景社
  • 1篇袁帮谊
  • 1篇钟耀华
  • 1篇丁国峰
  • 1篇王福海
  • 1篇陈海军
  • 1篇陈康

传媒

  • 7篇能源技术与管...
  • 2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煤矿安全
  • 1篇能源与环保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FLAC^3D横观各向同性模型的煤矿井田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方法被引量:9
2020年
大多数初始地应力场的反演均将对象岩体简化为各向同性弹性体,但是对于具有层状构造、倾角多变、力学性质方向差异较大的含煤地层,这样简化就会导致反演结果误差很大,同时这种多层交互岩体在计算建模、参数取值等过程中也存在难度。为了提高具有复杂地质条件的煤系地层初始地应力场反演精度,提出了基于FLAC^3D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模型和各向同性弹性模型相结合的地应力反演方法。同时为解决多层交互、倾角多变等煤系地层的计算建模、参数选取等问题,根据岩层交互规律、岩性特征,通过对复杂地层进行地质概化,建立与实际岩层基本一致的计算模型,进行数值试验,得到了用于数值计算的多层岩体等效力学参数。根据数值试验结果,建立了局部区域的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模型和各向同性弹性模型相结合的计算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拟合地应力场并将地应力场精确加载至计算模型并实现力的平衡,最终完成初始地应力场的加载。结果表明,采用建立数值模型来计算各层岩体的等效力学参数的方法优化了建模过程,提高了数值计算效率。对比两种方法反演结果,采用横观各向同性模型进行计算更能体现具有层状构造的煤系地层力学性质的方向差异性,能有效提高局部区域的地应力拟合精度,其地应力反演结果更符合实测值。
余大军杨张杰郭运华杨永刚王波
关键词:横观各向同性层状构造FLAC^3D
多CPU结构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21年
为解决分散式单片机模块结构的矿用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工作数据处理与传输时间长、故障反应速度慢、功能可扩展能力差等系列问题,通过对功能硬件与系统软件的结构设计,研发了一种基于多CPU结构与虚拟仪器的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过多CPU架构配套功能模块的结构硬件电路设计,将变压器大量监控的参数分开执行,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数据通信和故障响应时间,在1.2~2倍动作电流整定值下测试,各保护元件和主保护单元动作时间小于50ms,保护整定误差小于±3%;通过保护系统软件结构设计,利用虚拟仪器搭建监控界面配以通信接口模块编程,拓展了变压器参数与状态的网络化远程监控功能。该设计实现了保护装置工作的高效可靠与操作便捷,可满足网络自动化故障保护的新要求。
张凡博王波
关键词: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虚拟仪器远程监控
受上下错位工作面采动影响的瓦斯抽排巷变形时空规律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更直观地揭示一巷多用巷道受上下错位工作面开采影响而产生变形的时空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和跟踪测试分析的方法,对17181(1)瓦斯集中抽排巷在巷道掘进期间,与其上下间距30~35 m,水平错位32~52 m的斜下方17181(1)工作面和斜上方17111(3)工作面回采期间3个时间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和现场测试分析,对此类工程条件下巷道围岩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明确指出下错位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覆岩内的应力集中与发散传递形成了应力拱,抽排巷周边应力分布及围岩变形均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征;下错位工作面推进约1倍工作面宽度距离时,抽排巷围岩位移才基本稳定,是上部巷道维护的最佳时机;上错位工作面回采对瓦斯抽排巷的超前影响距离为100~200 m,滞后影响距离为170~200 m,抽排巷有整体下沉趋势。下错位工作面回采对抽排巷影响更为明显。
王波杨张杰余大军杨永刚
关键词:重复采动
孤岛煤柱下交岔点楔形墙体支护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为解决煤矿井下大断面交岔点巷道的支护问题,特别是孤岛煤柱下特殊地段交岔点破碎"牛鼻子"楔形墙体围岩稳定性维护难题,结合许疃矿-500水平轨道石门交岔点的工程实例,对大断面交岔点"牛鼻子"楔形墙体的破坏变形特征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力学模型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楔形墙体岩柱的稳定性是交岔点巷道整体失稳的主控因素,并对交岔点楔形墙体对拉锚索补强作用进行了分析,形成了针对破碎"牛鼻子"楔形墙体的注浆预加固与对拉锚索补强支护的新技术。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对孤岛煤柱下大断面交岔点破碎"牛鼻子"楔形墙体围岩起到了有效的加固和控制变形的作用,提高了交岔点巷道的整体稳定性,发挥了交岔点巷道顶帮底互控效应;交岔点修复70d后变形趋于稳定,两帮位移量小于100mm,顶底板位移量小于85mm。
王波杨张杰
关键词:孤岛煤柱交岔点支护技术破碎软岩
大断面石门交岔点差异化支护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解决复杂条件下特殊地段软岩巷道支护问题,特别是一些前期受采动影响和后期煤柱长期作用下的大断面交岔点巷道"前掘后修"、"屡修屡坏"的支护难题,基于许疃煤矿-500 m水平轨道石门交岔点巷道的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断面交岔点巷道低强度围岩的变形影响因素、变形规律、差异化支护技术及其作用和支护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大断面石门交岔点差异化的支护理念、设计方案及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采用五大分区的差异化支护方案后,支护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围岩的自承能力得到提高,交岔点范围内两帮最大位移为102 mm,顶底板最大位移为69 mm,有效控制了特殊地段大断面交岔点巷道低强度围岩的大变形、强流变的失稳问题,保证了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
王波杨张杰杨永刚余大军
关键词:大断面交岔点
深部煤层开采诱发断层活化突水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通过对断裂带从原岩初始状态到活化状态的分析,得出受采动影响产生的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作用使得高承压含水层上煤层底板断层活化致灾,总结了断层活化突水影响因素;采用UDEC4.0软件内置的稳态流动分析算法建立渗流-应力耦合模型,模拟了刘桥一矿Ⅱ6611工作面断层活化过程,分析得出工作面推进距离断层区35~55 m范围时,断层破碎带和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影响形成的破碎裂隙很有可能成为高承压水与工作面回采空间的贯通通道。
陈海军王波
关键词:深部开采断层活化突水
下石节矿高应力泵房硐室围岩控制技术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下石节煤矿+950 m水平泵房硐室支护难题,为控制围岩变形量、保证使用要求和生产安全,通过对硐室原有锚网-碹体联合支护的失稳机理、采动影响、围岩物理化学性质及底板破坏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围岩失稳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结构补偿和新奥法原理,提出了适用于软岩硐室支护的二次锚网索协同稳定性支护技术,有效的控制了下石节煤矿+950 m泵房硐室围岩变形。
丁国峰王波马海涛谢文兵钟耀华
关键词:硐室新奥法二次支护
卧底扩帮沿空巷道加固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2016年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为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优化开采巷道布局,采区巷道沿空掘进技术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推广。但对于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沿空巷道的稳定性控制及已受破坏沿空巷道的二次补强问题依然存在。结合FLAC2D模拟分析结果对沿空巷道的变形特征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卧底扩帮沿空巷道新型加固补强技术,并在白庄矿11071工作面下顺槽成功应用,解决了制约沿空巷道技术推广过程中需多次维修支护的瓶颈问题。
王波杨张杰高峰余大军
关键词:沿空巷道
实心锚杆注浆加固技术在巷道支护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介绍了淮河能源集团与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可注浆实心锚杆专利产品,同时介绍了该专利产品的注浆施工工艺,并在淮河能源集团煤业公司顾北矿试验巷道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最后通过综合检验手段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实心锚杆注浆加固成套技术是解决破碎岩体等复杂环境下支护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张大欢余大军查德求王波杨张杰杨永刚
关键词:联合支护
工作面断层带静动压分步耦合预注浆加固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为解决煤矿工作面在推采过程中遇到具有复杂原岩应力环境及受采动活化影响的断层带时,面临顶板与煤壁支护困难,停采停面加固破碎围岩开采效率低,开采成本高与安全性差等系列问题,采用UDEC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工作面断层活化模型,分析了断层构造带区域原岩应力分布特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断层活化过程及期间岩体裂隙发育演化规律,提出了从被动过断层到超前工作面预注浆加固断层构造带的断层治理思路,确定了静、动压2阶段分步预注浆的合理有效距离为超前工作面300~400 m和30~50 m。通过对断层构造带平行与扇形注浆孔的分级递进式布置、高压注浆设备的计算选型与泵效校检、“两堵一注+排气管”耐高压(15~20 MPa)定位封孔方式的设计与强度验算,形成了帷幕注浆(0~10 m孔)、浅孔注浆(10~30 m孔)、中深孔注浆(30~80 m孔)和预留深孔注浆(80~130 m孔)相结合的静动压分步耦合预注浆断层带加固关键技术,实现了注浆压力5~15 MPa、注浆流量0~6 m^(3)/h、注浆范围0~150 m的远距离高压注浆,达到了超前工作面30~400 m预注浆加固断层破碎带煤岩体的目的。该技术在淮南矿区成功推广应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无片帮、顶板无冒落,支架工作状态稳定,工作面巷道支护状况良好;工作面推进速度6 m/d左右,效率提高1~2倍,实现了工作面过断层不停面连续化高效回采。
王波张海峰杨张杰张敦喜余大军
关键词:断层活化超前预注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