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娜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风险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风险的相关因素,以及构建预测风险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北京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40例AIS伴有DM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卒中后肺炎分为卒中后肺炎组(n=30)和非卒中后肺炎组(n=110)。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Homst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H-L)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并另选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AIS伴有DM的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概率为21.43%。根据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高血压、慢性肺病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困难是AIS伴有DM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回归方程Logit(P)=1.804×吸烟史+1.421×高血压+1.354×慢性肺病史+0.344×NIHSS评分+1.609×吞咽困难-5.977。内部验证的H-L检验结果显示,χ^(2)=13.904,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P<0.001,95%CI=0.806~0.963),灵敏度为73.30%,特异性为94.50%,最大约登指数为0.678。外部验证的H-L检验结果显示,χ^(2)=5.292,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P<0.001,95%CI=0.761~0.977),灵敏度为80.00%,特异性为86.70%,最大约登指数为0.667。结论吸烟史、高血压、慢性肺病史、NIHSS评分、吞咽困难是AIS伴有DM患者发生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拟合情况良好,可在临床上对高风险人群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价值。
- 彭滢李丽娜吴亚琨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卒中后肺炎
- 血清Hcy、CysC、D-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病情及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0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分为轻度缺损组(1~4分)44例,中度缺损组(5~15分)29例,重度缺损组(16~42分)27例;根据脑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5 cm3)40例,中度梗死组(5~15 cm3)37例,大梗死组(>15 cm3)23例。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2分)25例。收集患者基线数据,检测血清Hcy、CysC和D-D水平。对比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短期预后的AIS患者血清Hcy、CysC和D-D水平变化,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Hcy、CysC、D-D水平与AIS病情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血清Hcy、CysC、D-D水平预测AIS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轻度缺损组血清Hcy、CysC、D-D水平最低,其次为中度缺损组,重度缺损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组血清Hcy、CysC、D-D水平最低,其次为中度梗死组,大梗死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CysC、D-D水平与NHISS评分呈正相关(r=0.424、0.573、0.716,P均<0.001),与脑梗死体积也呈正相关(r=0.633、0.479、0.548,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血清Hcy、CysC和D-D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和D-D(OR=1.093、1.343、1.146)是AIS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cy、CysC、D-D及3者联合预测AIS短期预后的
- 汪文静李丽娜王继存
- 关键词:CYSC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程度短期预后
- 全麻诱导期三种阿片类药物对心血管反应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等效剂量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期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耳科手术病人45例,ASAI~II级,年龄18~50岁,随机均分为三组(n=15):芬太尼组(F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以及舒芬太尼组(S组)。诱导使用咪达唑仑、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或雷米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min、气管插管前、插管后即刻以及插管后1min、3min、5min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脑电双频指数。结果:三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与T0比较,各组在T1、T2、T3、T4、T5时各观察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P<0.05)。R组同F组比较:T2时HR下降(P<0.05);T3时DBP、HR下降(P<0.05);T4时HR下降(P<0.01)。S组同F组比较:T1,T4,T5时CO升高(P<0.05,P<0.01)。三组BIS诱导后均明显低于诱导前(P<0.01),但三组间同一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等效剂量芬太尼、雷米芬太尼、舒芬太尼均可有效抑制全麻诱导过程中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但瑞芬太尼对循环系统抑制较明显,舒芬太尼维持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优于芬太尼。
- 李丽娜李萍宋小丽
- 关键词:芬太尼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心血管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