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荣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树突状纤维黏液样脂肪瘤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树突状纤维黏液样脂肪瘤(DFM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发生在肩背部、大腿部皮下的树突状纤维黏液样脂肪瘤进行HE、IHE观察。结果病例1,左肩背部肿物10年;病例2,左大腿肿物20年。光镜下,肿瘤组织由增生的小梭形细胞及星状细胞组成,病变内混杂多少不等的成熟脂肪细胞,间隔以胶原纤维穿插,片状胶原内可见黏液样区域,两种成分相互混杂,胶原化区域与黏液样区域比例多少不等,高倍镜下梭形细胞与星芒状细胞核小、深染。胶原细胞呈树突状,纤维化区域细胞间为绳索样胶原化纤维。IHC梭形细胞及星芒状细胞Vimentin阳性、CD34阳性、BCL-2阳性、S-100阴性、CD99阴性。结论 DFML为临床非常罕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HE形态具有特征性表现形式,需要与黏液样脂肪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及梭形细胞脂肪瘤、黏液瘤相鉴别,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树突状纤维黏液样脂肪瘤可能是梭形细胞脂肪瘤的一种亚型。
- 夏玉荣马小龙陈贞马琴刘璐璐李俊君
- 关键词:免疫组化
- 蛋清细胞蜡块辅助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在体液转移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蛋清细胞蜡块辅助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在体液转移性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胸、腹水,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制作蛋清细胞蜡块,应用苏木素-伊红(简称HE)、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通过对抗原、抗体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进一步明确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结果收集体液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的病例20例,胸水15例,腹水5例,其中胸水中转移性肺腺癌10例(66.67%),转移性肺小细胞癌2例(13.33%),恶性间皮瘤1例(6.66%),乳腺癌2例(13.33%);腹水中鉴别出恶性间皮瘤2例(40%),转移性乳腺癌1例(20%),胆囊癌2例(40%)。细胞角蛋白7(CK7)、Napasin A在转移性肺腺癌中表达阳性,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Cg A)、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肺小细胞癌中呈阳性反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Er、P120、Cerb B-2等表达阳性最终确诊转移性乳腺癌;CK5/6、MC细胞膜阳性支持恶性间皮瘤的诊断;癌胚抗原(CEA)、Villin、EMA、CK7等阳性支持转移性胆囊癌的诊断。结论充分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蛋清细胞蜡块和HE,同时选择相应的抗体进行IHC染色或特殊染色做标记,可以对体液中原发或转移性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夏玉荣陈贞马琴刘璐璐李俊君
-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 MC、Vimentin及CEA在浆膜腔积液中恶性间皮瘤与转移癌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恶性间皮瘤与转移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6例浆膜腔恶性间皮瘤、36例浆膜腔转移癌,采取涂片法与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浆膜腔恶性间皮瘤与浆膜腔转移癌在形态上存在差异,浆膜腔恶性间皮瘤高表达MC(100%)、Vimentin(100%),与浆膜腔转移癌相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腔转移癌高表达CEA(83.3%),与浆膜腔恶性间皮瘤相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同时高表达EMA、P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涂片法与细胞蜡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浆膜腔积液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率。
- 李俊君撖俊朱江宁翟建英夏玉荣李忠
-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恶性间皮瘤转移癌
- 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指腹腔内含有大量黏液积聚,临床常伴有阑尾、结肠或卵巢的黏液性肿瘤的一类肿瘤。自1884年Werth等[1]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后,该肿瘤一直是外科领域一个受到争议的难题。早期认为该肿瘤是一个既包括良性又包括交界性及恶性的一类黏液性肿瘤,病变特征就是以分化程度不等的大量黏液种植于腹膜表面,以黏液外分泌性细胞在网膜以及腹膜上种植为特征,涉及到相关科室较多。
- 夏玉荣冯平张力越马琴陈贞
-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