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因子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通过对1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10×4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试验,遗传分析表明:参试各组合在出苗率、出苗时间、吐丝时间、出蓼-吐丝间隔时间、株高、穗位高、吐丝-成熟时间、成熟日数、收获籽粒水分、脱粒水分、公顷产量、穗长、穗行数、秃尖长度、百粒重、粒穗比、容重17个数量性状上差异较大。通过对这17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表明,有20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有43个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通过因子分析表明,产量、穗长、百粒重、出蓼-吐丝间隔时间短,是品种选育的第一要素;合理的株高、穗位、吐丝时间,是品种选育的第二要素;较低的收获水分,脱粒水分,较小的秃尖是品种选育的第三要素;适当的吐丝-成熟日数、成熟日数、穗行数,是品种选育的第四要素。
- 李忠南王越人李福林张建李光发
- 关键词:玉米数量性状
- 大豆新品种通农13、14号高产栽培要点
- 2002年
- 通农13号是通化市农科院利用品种间杂交而选育的吉林省第一个高产高蛋白大粒大豆新品种,已连续4年在吉林省中东部进行了大面积生产与示范,涌现出了许多公顷产量超4500公斤的典型。并通过省外贸公司实现了小批量出口。
- 李光发张建朴顺哲曲刚
- 关键词:大豆栽培要点
- 玉米新品种通育98及高产栽培技术
- 2002年
- 通育98足通化市农科院1995年育成的中熟高产玉米新品种,通过大面积示范表现:产量高,品质好,耐瘠薄,抗旱,活秆成熟,穂大小均匀,其小亩产量最高达1650斤,深受农户欢迎。2001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李光发张建崔俊宏曲刚
-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
- 通1005等几个玉米自交系不完全双列杂交产量及性状分析
- 2013年
- 将4个自选母本系与7个外引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产量、穗部产量性状及籽粒降水速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自选系通1005产量一般配合力为最高,产量特殊配合力较强,配合力表现其次的是通725、通B20。外引系组配价值较高的是PH4CN、T0203,其次是KW7574♀、KW7574♂。说明高产与高粒穗比和较快的籽粒降水速度结合是有一定难度的,产量高的组合在株高、穗位性状上距理想目标存在差距。
- 李光发李忠南张建李福林王越人张淑琴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母本父本配合力
- 玉米单倍体成株诱导率和加倍率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利用吉诱SM6278-2对31份不同种质基础材料进行单倍体杂交诱导,在三亚南滨农场基地进行自然加倍自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单倍体诱导成株率存在差异,差异不显著;单倍体诱导成株率最高达4.7%最低为0.3%平均为1.0%不同材料单倍体雄穗加倍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最高为47.1%最低为1.6%平均为16.7%不同材料单倍体结实株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最高为23.5%最低为0%平均为6.1%不同材料单倍体雄穗加倍形成的花粉亲和力差异极显著。单倍体雄穗加倍与自交结实密切相关,单倍体雄性的育性问题是单倍体自交结实性的关键因素。
- 李光发李忠南王越人李福林张建张淑琴
-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结实率
- 玉米PH6WC组合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23
- 2013年
-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2012年利用PH6WC组配的入选杂交组合9个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百粒重>穗长>秃尖长度>穗位高>株高>穗行数>粒穗比>脱粒水分。不同年份由于气候不同,各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有相应的变化。粒穗比、脱粒水分与产量关系不密切,粒穗比与脱粒水分关系不密切。
- 李光发李忠南王越人李福林张淑琴张建
- 关键词:玉米性状
- 玉米杂交种出苗率及出苗速度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针对通过NCII遗传交配设计、配制40个杂交组合F1及近缘基础材料测试26个组合F2,在出苗率及出苗时间性状调查分析表明:出苗率和出苗时间属于数量性状,出苗时间加性遗传效应略大,应侧重自交早期世代的选择和杂种优势鉴定,出苗率应侧重组合杂种优势鉴定和自交世代全程选择。出苗率与出苗速度有正相关的趋势,即出苗速度快,出苗率就高;出苗速度慢,出苗率就低。在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杂优模式方面主要为"优×优"模式,也存在"优×一般"模式。
- 李忠南王越人李福林张建李光发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出苗率出苗速度
- 玉米分蘖率的遗传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以ph4cv(高分蘖率)×A6(低分蘖率)DH群体分蘖率为研究对象,应用主基因+多基因DH群体遗传模型及混合分布方法,研究玉米分蘖率的遗传特性,并对近缘群体、杂优群体和自交系群体分蘖率进行推导分析,利用六世代(ph6wc×ph4cv)分蘖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玉米分蘖率是由4对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共同决定的,主基因遗传力为95.6%,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主基因决定玉米分蘖率的稳定性,微效多基因是否表现及表现大小决定该群体的分蘖率。
- 李忠南王越人李光发李福林张建
- 关键词:玉米分蘖率主基因
- 十年玉米育种实践与展望
- 2010年
- 文章总结了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所2000年-2009年10年的玉米育种工作,阐述了通字号玉米品种的发展历程、产量提高和性状演变等情况,并指出了将来的育种方向和对策。
- 张淑琴李光发李福林张建曲刚邬生辉徐宝峰许正学
- 关键词: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