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芹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浅谈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的护理措施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和总结精神分裂症伴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2例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病情观察、药物治疗、饮食、心理、运动等方面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可以降低或解决精神分裂症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矛盾,使患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
- 王桂芹栾艳孙立春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护理
- 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精神科基础护理人员120名,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名。该院自2016年1月后开始实行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实行前后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0%,对照组为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实行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从而改善医院的社会形象,值得推广使用。
- 王桂芹
- 关键词:层级管理模式精神科护理满意度
- 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现状,为预防和降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对218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 42.1%的被试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衰减现象;有21.7%的被试有一定程度的情感疏远现象;48.6%的被试没有个人成就感;女性护理人员在情绪衰竭方面要显著高于男性护理人员;高中学历被试的情绪衰竭要显著高于本科和本科以上;高中学历被试的个人成就感要低于大专和本科以上学历的。结论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有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在预防和矫治工作倦怠时,应重点关注女性和低学历人员。
- 栾艳王桂芹宫万力
-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
- 80例反复住院戒酒患者的复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反复住院戒酒患者康复后复饮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对策,使患者了解酒精的危害,抵制酒精诱惑,重拾生活信心。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至2005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酒精依赖康复的患者80例,进行相关的心理矫正及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并在出院后跟踪随访。结果出院后半年内未复饮者18例,占22.5%;适时适量饮酒者24例,占30%;复饮者38例,占47.5%。复饮原因主要与缺乏良好的家庭支持、心理因素、家庭因素、酒精方面的知识及个人生活环境和生活事件等有关。结论分析复饮原因和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对戒酒后复饮的患者,应根据复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其了解饮酒的危害-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危害身体健康,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家庭出现危机,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让患者明白酗酒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使患者自觉避开饮酒场合或用委婉的语言谢绝他人的劝酒,坚定戒酒的决心,重拾生活的信心,树立生活的目标。如果患者家庭生活和睦,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其就会重新回到家庭和社会温暖的怀抱中。
- 王桂芹栾艳周文华
- 关键词:戒酒康复复饮心理疏导
-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对该院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开展品管圈活动的资料,对其过程中重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未实施品管圈风险管理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主要比较的指标包括沟通护理、常规护理操作合格率、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掌握合格率、对精神病知识的考核优秀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比,在沟通护理合格率、对精神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操作和病情掌握合格率、对精神病知识的考核优秀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实施后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王桂芹
-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
- 入院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入院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选取该院精神科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而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风险评估护理管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管理后的患者满意度、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护士对风险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坠床、自杀、跌倒以及噎食等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7.44%,而对照组为82.05%,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用药前核对、输血前核对、针刺伤处理以及标本采集核对等多项认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入院后进行风险评估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护士认知情况,大幅度降低了患者发生风险事故发生率。
- 王桂芹
-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