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染
  • 3篇PM2.5
  • 2篇植物
  • 2篇气态
  • 2篇气态污染物
  • 2篇污染物
  • 2篇流量计
  • 2篇滤膜
  • 2篇颗粒物
  • 2篇检测仪
  • 2篇鼓风机
  • 2篇风机
  • 2篇储气
  • 1篇典型植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被
  • 1篇滞尘
  • 1篇滞尘能力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树种

机构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9篇梁丹
  • 7篇王云琦
  • 4篇李昂
  • 3篇张会兰
  • 3篇杨松楠
  • 3篇张婉晴
  • 2篇王玉杰
  • 2篇张璇
  • 2篇王彬
  • 1篇张璇
  • 1篇马超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削减效益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9年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已超过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成为水污染的最主要来源。植被缓冲带能够有效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物,减少污染物向水体的排放。通过搜集国内外学者对缓冲带的研究结果,对缓冲带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能力、缓冲带最佳宽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5 m草本缓冲带对污染物的拦截作用最好,当缓冲带宽度超过5 m时,推荐使用灌草缓冲带,而乔灌草缓冲带需要超过30 m才能发挥作用;(2)当缓冲带宽度相同时,悬浮物和磷素相较于氮素更容易被拦截,悬浮物及磷素去除的缓冲带最佳宽度推荐为15 m(削减率70%以上),但去除氮素的最佳宽度推荐为30 m(削减率为80%);(3)植被缓冲带拦截污染物受缓冲带宽度、坡度及植被类型等因素影响,但缓冲带宽度与削减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呈正比例,当缓冲带宽度增加到一定大小时,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率将不再有明显改变;缓冲带坡度与削减率之间也并不总呈反比例,轻微的坡度能够促进径流下渗作用从而增加缓冲带的削减率。
付婧王云琦马超马超梁丹
关键词:削减率
用于研究不同坡度植被缓冲带构建最佳方式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不同坡度植被缓冲带构建最佳方式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包括两个规格相同、并排设置的实验土槽,两个实验土槽的末端和外侧分别设有出水口,两个实验土槽的前端设有紊流池,所述紊流池连接有配水系统,两个实验土槽连...
王云琦付婧梁丹丁雪坤
文献传递
重庆市冬季PM2.5及气态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与来源被引量:34
2015年
利用重庆市大气污染物监测站2013年冬季(2013年11月—2014年1月)的实测数据,分析PM2.5及相关气态污染物(SO2、NO2、O3)的时空特征,并采用轨迹聚类与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除ρ(O3)以外,其他3种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月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12月升高、1月降低的特征;污染物空间分布不均,其中ρ(PM2.5)和ρ(NO2)在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较高,ρ(SO2)南高北低,ρ(O3)城区低于郊区.ρ(SO2)、ρ(NO2)与ρ(PM2.5)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ρ(SO2)与ρ(PM2.5)的R(相关系数)在城、郊区分别为0.71、0.65,ρ(NO2)与ρ(PM2.5)在城、效区的R分别为0.73、0.56;而ρ(O3)与ρ(PM2.5)未表现出显著相关.ρ(SO2)、ρ(NO2)与ρ(PM2.5)的相关性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二次气溶胶的污染程度,ρ(O3)与ρ(PM2.5)的相关性受到PM2.5来源和污染程度的影响.轨迹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13年冬季主要受东北方向气流影响;聚类分析表明,重庆市11月没有表现出明显的PM2.5外来输送特征,但12月和1月的PM2.5外来输送特征明显,并且不同方向的气流污染物浓度差异也较大.PSCF分析发现,重庆市冬季PM2.5、SO2、NO2、O3主要来源于本地和周围城市局地传输,同时还受南宁、贵阳、遵义、达州等地的影响.
梁丹王彬王云琦张会兰李昂张婉晴张璇
关键词:PM2.5气态污染物轨迹聚类
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大小的研究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大小的研究装置及方法,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颗粒物发生室、储气室、吸收室,颗粒物发生室与储气室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鼓风机和滤膜,储气室与吸收室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计,吸收室的进气管和出...
王云琦梁丹杨松楠李昂张璇张婉晴
文献传递
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大小的研究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吸附颗粒物能力大小的研究装置及方法,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颗粒物发生室、储气室、吸收室,颗粒物发生室与储气室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鼓风机和滤膜,储气室与吸收室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计,吸收室的进气管和出...
王云琦梁丹杨松楠李昂张璇张婉晴
文献传递
重庆市PM2.5污染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气污染形式日益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担。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2001-2011年重庆市首要污染物为PM10和SO2,而PM10中PM2.5所占比重较大。重庆市主城区具...
梁丹
关键词:PM2.5气态污染物气象因素
北京市5种典型植物滞尘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16年
采用室内实验法定量比较北京市5种典型植物(大叶黄杨、月季、榆叶梅、紫薇、五叶地锦)叶片滞留颗粒物以及吸附水溶性离子的能力差异,并从叶表面特征分析差异原因.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滞留TSP的能力大小顺序为:五叶地锦>紫薇>榆叶梅>月季>大叶黄杨.滞留PM5—10的能力大小顺序为:月季>榆叶梅>紫薇>大叶黄杨>五叶地锦.滞留PM5的能力大小顺序为:大叶黄杨>月季>紫薇>榆叶梅>五叶地锦.利用离子色谱法等测定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其主要组分为:有机碳(34.24%)、无机碳(33.45%)、硅(15.43%)、硫酸盐(14.18%)、氯化物(11.75%)、硝酸盐(1.45%),表现出道路环境特征和二次污染特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叶表微观结构,发现叶表面有沟槽的五叶地锦和紫薇的滞尘能力较强,叶表气孔密度大的大叶黄杨阻滞细颗粒物能力较强,这从一定程度解释了不同植物阻滞颗粒物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研究期间内,5种植物叶片上的颗粒物滞留量呈增加趋势.降雨对叶面TSP冲刷作用明显,对PM5—10和PM5的影响较小.
程雨萌王云琦王玉杰张会兰梁丹
关键词:典型植物滞尘能力扫描电镜
不同城市群大气污染分布传输特征及植物阻滞吸附机理
本研究以36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用聚类分析划分城市群,从城市群角度探明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不同城市群大气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城市群大气污染特征;对区域传输特征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城市群的区域传...
梁丹
关键词:大气污染城市群
北京市典型绿化灌木阻滞吸附PM_(2.5)能力研究被引量:24
2014年
选取北京市典型绿化灌木物种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矮紫杉,结合气室模拟与实地观测的方法,综合测定不同树种对PM2.5的吸附能力.同时,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5月间北京市区PM2.5浓度值,分析了北京市冬春季PM2.5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由气室实验得到的4种植物对PM2.5阻滞吸附能力排序为:紫叶小檗>小叶黄杨>矮紫衫>大叶黄杨,其原因主要为叶片特征差异所致;室外测量结果表明,4种物种吸附能力排序为:小叶黄杨>紫叶小檗>矮紫衫>大叶黄杨.气室模拟与室外实测结果均表明,小叶黄杨和紫叶小檗具有较强的阻滞吸附PM2.5的能力;气室模拟与室外观测实验中植物阻滞吸附PM2.5能力的大小略有差异,其原因应与植物结构相关.同时,通过分析北京市PM2.5浓度的季节性变化,发现北京市冬季的PM2.5浓度值尤为高,且常绿灌木植物仍能表现出较好的阻滞吸附PM2.5的能力.
梁丹王彬王云琦张会兰杨松楠李昂
关键词:灌木树种PM2.5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