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良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篇电池
  • 3篇电化学
  • 3篇动力电池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3篇教学
  • 3篇教学改革
  • 2篇电池技术
  • 2篇课程
  • 2篇技术课
  • 2篇技术课程
  • 1篇电池组
  • 1篇电动
  • 1篇电动汽车
  • 1篇电特性
  • 1篇学科
  • 1篇授课
  • 1篇数值模拟

机构

  • 8篇江苏大学

作者

  • 8篇刘良
  • 5篇王丽梅
  • 3篇王丽梅
  • 2篇李国春
  • 1篇李超
  • 1篇盘朝奉

传媒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电源技术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科技风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农业装备与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车用三元锂离子电池试验与热仿真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针对车用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问题,选用圆柱形三元锂离子电池作为研究对象,确定试验方案对单体电池实施恒倍率恒温测试,并基于电化学-热模型对单体电池产热及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将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试验与仿真曲线相对误差小,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电池产热做进一步分析,发现正负极材料具有不同的产热特性,负极对可逆产热贡献大,而正极对不可逆产热贡献大。
刘良王亢亢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热仿真温度分布
车辆工程专业开展PBL教学研究--以电化学与电池技术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电化学与电池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晦涩,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对基于问题和项目的学习方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研究,提出了讲授与文献阅读相结合、在实验中学习、在解决项目问题中提高的新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上,采用“前沿阅读报告+实验+调研报告+汇报”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度,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他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王丽梅吕晓欣刘良
关键词:车辆工程动力电池PBL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扩散应力与微观结构失效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扩散应力易引起电极体积变化、电极颗粒破裂和脱落,导致电极材料失效,从而引起锂离子电池容量的衰减。为探究不同材料厚度和放电倍率下的扩散应力规律以及扩散应力与微观结构破坏间的关联性,采用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首先,制备3种不同厚度(25、36、48μm)的石墨负极,与三元正极组装成纽扣全电池;其次,以相同充电倍率(0.2C)、不同放电倍率(1C、2C、5C)在25℃下进行循环测试,为模型验证及微观测试提供样本;随后,根据电化学及扩散力学原理建立电化学-力耦合模型,并通过不同倍率放电工况对模型进行验证;进一步,利用控制变量法,基于所建模型研究不同材料厚度与放电倍率下扩散应力的规律;最后,基于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测试,对循环后的负极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合模型仿真研究扩散应力与负极微观结构的破坏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倍率增大或材料厚度减小,扩散应力增大、负极损坏程度加深,可根据拉伸屈服强度将扩散应力与微观结构变化关系分为2个阶段;进一步,引入剥落指数定量描述微观结构失效,发现剥落指数与扩散应力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扩散应力与容量损失之间的关联性提供思路。
刘良李超顾延光王丽梅裴磊王瑞帅
关键词:汽车工程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分析了"动力电池技术"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涉及材料学、电化学、电子电气检测技术和控制科学等,针对性地提出了多学科交叉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增强学生对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方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科研兴趣。
刘良李国春王丽梅
关键词:动力电池教学改革
基于雨课堂电化学与电池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被引量:4
2020年
文章深入分析了电化学与电池技术课程结构特点,针对该课程多学科交叉及工科学生特点,对其教学方式作了初步改革探索,提出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并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研究探讨。文章旨在通过对电化学与电池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吕晓欣刘良王丽梅
关键词:电池技术电化学教学改革
磷酸铁锂并联电池组充电安全性界定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Matlab/Simscape平台开发了磷酸铁锂单体电池模型,据此建立了不同拓扑结构的电池组模型,分析了单体电池老化对并联电池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老化单体电池并联的单体电池荷电状态上升速率高于其余单体电池,以单节电池安全为约束的充电模式将导致其内部并联单体电池出现过充电。为保证并联单体电池充电安全,单节电池充电截止电压需依据电池老化状态重新界定,且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忽视充电电流对单节电池充电截止电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仅考虑并联单体电池数,以极限状态下的充电截止电压控制充电过程,确保并联电池组充电安全的理念。
王丽梅盘朝奉刘良
基于虚拟项目的动力电池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被引量:4
2017年
从《动力电池技术》课程实际出发,提出了基于虚拟项目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授课内容提出了前沿阅读报告、闭卷考试与平时课堂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通过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增强学生对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方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科研兴趣。
王丽梅刘良李国春
关键词:动力电池教学改革
锂离子电池浓差极化及放电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针对锂离子电池内部浓差极化及其影响因素,对典型的NCM/C系锂离子电池进行试验获得关键性能参数,利用COMSOL软件建立电化学模型并试验验证其准确性,基于模型开展电池放电过程中固、液相浓差极化特性及其主要因素对电池放电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单独改变负极粒径对负极固相浓差极化的影响更加明显,等比变化范围内负极引起的固相浓差变化幅度约是正极的136.05%;改变正极厚度更易加剧液相浓差极化,等量变化范围内正极引起的液相浓差变化幅度约是负极的199.01%;正极厚度对电压平台和电池容量影响显著,负极粒径影响电压平台而对容量几乎无影响;相比两者,正极厚度是同时影响电池浓差极化和放电性能的关键因素.
刘良戴玮王丽梅王丽梅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浓差极化放电特性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